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祥县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财政补助项目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逐步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同时要加大政府的组织引导力度,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区扩大、公路建设等诸多因素,给川汇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川汇区水利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采取牢固树立科学的农田水利发展观、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等措施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一、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一是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安排180亿元,新增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重点县为平台,分类分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发展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先支持华北地下水超采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湘西自治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飞速发展,形成了分布点多、覆盖面积广等特点。但是由于湘西自治州小型农田水利单个工程的投入不多、建设地点较为分散,并且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襄樊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灌区面积严重萎缩;水利工程防洪能力薄弱;水利工程设施毁损严重。改变上述现状的主要对策:一是明确重点,不断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积极吸纳民间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市场;三是完善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是强化职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需关注的三方面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涵丰富、涵盖面大,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力度不断加大,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在资金的使用效果、公平性等方面,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已经完成骨干工程改造的田间工程改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等为支持重点。同时更加注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改变农田水利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委水利工作会议和21号文件精神,落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机制,近一步改善自治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治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专项补助。对下阿布拉西艾日克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摘要随着我国对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问题的Et益重视,从2005年起,中央和各地省级财政都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逐年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至今,全国各地已掀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潮。  相似文献   

9.
武城县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武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及工程运行维护和产权改革投入情况,提出了该县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加大改革力度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农户为视角,利用河南省方城县192个样本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访农户拥有耕地数量越多、家庭劳动力越短缺、种粮补贴占种粮投入比例越大、种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高、村庄农户数量越少、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投入越多、农户认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对农业生产越重要,其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意愿就越强。研究所得的政策启示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以提升耕种规模;加大农业种植的财政补贴力度以增加农户务农收益;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以提高村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能力;构建和完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增强农户参与管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进展。去冬今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组织力度明显加大,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农田水利建设,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政策性文件,22个省开展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靠新机制引领和助推农田水利建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河北省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组织领导、投入机制和体制等问题,加大探索和实践力度,在强化政府行为、以科学规划引导规范化发展、多方完善投入机制、活化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新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复杂“工程”,传统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还应进一步从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政策、健全队伍等方面深入探索推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农民的人均收入以及社会福利待遇均有所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其加大建设有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科学解决。在实际的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尽管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文章结合当前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胡静林 《中国水利》2012,(22):13-13
一、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按照中央的统一决策部署,中央财政继续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2012年,中央财政各种渠道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1 100多亿元,比2011年增长22%.一是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203亿元,同比增长61%.新增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三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农村河塘清淤疏浚试点,继续支持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牧区水利建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家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但由于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分布面广,矛盾协调难,建设管理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文章以双峰县甘棠镇“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为例,提出采用“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四自”管理模式,并对其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很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年久失修、运行老化、投入不足、管护不力等现象,近年来,虽然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但一些问题仍亟需解决,文章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改变现状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有关部署和要求,2009年国家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采取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方式,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我省通过竞争立项、公开选拔的方式择优确定了首批21个重点县。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为及时宣传报道重点县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切实发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省农田水利工程标准质量的提高和管理状况的改善,掀起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热潮,从本期起,专门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专栏",请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8.
郭锡洲 《陕西水利》2013,(6):162-16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水利建设.近年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开展卓有成效,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得出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带动促发展;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整合资金,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等.  相似文献   

19.
上海农村水利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要实现"农田水利设施要建成全国第一流"的目标,应针对农村水利存在的问题,围绕"五个更加注重"开展工作.通过高标准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生态修复、科技推广等,提升上海农村水利整体水平.建议在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同时在资金上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取消的新形势下,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了下滑趋势。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从制定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出台《农村水利发展基金法》、探索推动农村水利发展的新体制、加大投入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