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网配电线路的最优无功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配电网无功补偿的现状,结合配电网的结构,在线路负荷均匀分布与非均匀分布时,对并联电容器的最优补偿容量和最佳安装位置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并联电容器实现无功补偿的基础上,构建了实际模型,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网配电线路的最优无功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配电网无功补偿的现状,结合配电网的结构,在线路负荷均匀分布与非均匀分布时,对并联电容器的最优补偿容量和最佳安装位置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并联电容器实现无功补偿的基础上,构建了实际模型,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的无功优化和无功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配电网网损大、电压合格率低的特点,提出了配电网无功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在4种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的应用。利用该数学模型可得到并联电容器的补偿容量和有载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解决了补偿容量依据供电部门要求达到的功率因数确定,而不是依据用户用电时的实际效益、最佳电能质量、最小支付电费的经济功率因数来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配电线路上并联电容器优化配置问题,指导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安装的工程实践,研究了确定并联电容器位置与容量的两层优化数学模型。内层为补偿位置确定后的容量优化问题,按极值的必要条件,被处理成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外层为补偿位置的组合优化问题,通过全枚举组合的方式优化确定并联电容器的安装位置。提出并研究了一种以Visio2003图形软件为平台,利用VBA进行二次开发的图形化配电线路无功补偿优化配置计算软件开发的新技术和新的实现方法。软件的实际应用表明所建数学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以及图形化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配电线路上并联电容器优化配置问题,指导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安装的工程实践,研究了确定并联电容器位置与容量的两层优化数学模型.内层为补偿位置确定后的容量优化问题,按极值的必要条件,被处理成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外层为补偿位置的组合优化问题,通过全枚举组合的方式优化确定并联电容器的安装位置.提出并研究了一种以Visio2003图形软件为平台,利用VBA进行二次开发的图形化配电线路无功补偿优化配置计算软件开发的新技术和新的实现方法.软件的实际应用表明所建数学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以及图形化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电力网无功的合理补偿是降低电能损耗的重要途经之一,目前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在配电网中并联补偿电容器的组数、容量及其安装位置的合理选择(补偿优化),应使电能损耗和尖峰电力需求量的减少而所获得的净节约现值为最大,并应有利于改善系统的电压质量以及增加供电能力。为解决配电网并联电容器的优化补偿问题,多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工作,发表了不少论文.H.Dutan在文献[2]中使用动态规划方法作了较成功的尝试,解决了并联电容器的最优组数及标准容量问题,但该方法仅能处理无分支主干线的无功补偿。J.J.Grainger在文献[3]中就配电网使用固定的和可调的电  相似文献   

7.
舒崇军  杨婵 《电气开关》2010,48(6):47-52,55
以综合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对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电容器组是配电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无功补偿设备,从网损最小、年运行费用最小、年支出费用最小的观点以及在负荷典型分布情况下,研究了求最佳补偿容量和补偿位置的算法,但这些算法只能确定部分参数。其次,在实际电网中,并联电容器组的配置包括确定并联电容器组的组数、各组电容器的容量、安装位置及其投切时刻。根据无功电流持续曲线中两个重要几何特性—"等面积判据"和"等长度判据",针对我国配电网中大部分线路的无功负荷随时间波动较大,对末端集中负荷采用最佳分级补偿、对分布负荷采用最佳分散补偿,把求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积分方程组求极值的困难问题,简化成十分简单的算术运算问题。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所引起的对配电网谐波的放大作用问题及危害,分析了城市配电网谐波与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的相互影响,提出了抑制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对配电网谐波放大的措施。这对城市电网的可靠、经济运行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传统电网所采用的并联电容器组无功补偿方式及自动投切方式的诸多弊端,提出一种对已有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最优方案.通过电网220kV某变电站电网负荷对系统电压影响的研究,确定DSTATCOM(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装置)无功补偿容量,并设计综合控制策略控制并联电容器组的自动投切,实现无功补偿容量的柔性...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规划决策系统从降损节能、改善电能质量的角度,侧重依据电网实际运行状态,利用智能分组算法,保证在各种运行条件下都能对电网无功补偿、电压调节提供最优的补偿容量组合;并针对当前的无功补偿投资预算,给出经济效益最佳的配置方案组合。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规划决策系统科学、合理地解决了配电网电容器的补偿容量、补偿地点和补偿分组问题,算例及分析表明了该分组算法应用于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模糊控制器在并联电容无功补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如何设计基于模糊控制器的并联电容无功补偿方法,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着重阐述了模糊控制器在并联电容无功补偿中的应用,并且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种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模糊控制器应用于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 000 kV交流特高压变电站110 kV侧并联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具有电压等级高、容量大等特点。通过对1 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110 kV无功补偿装置的电容器和电抗器投切控制进行仿真分析,特高压输电系统因无功补偿装置频繁投切时产生的合闸涌流和系统电压波动不容忽视。讨论了110 kV磁控式动态补偿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磁控式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可以避免并联电容器组频繁投切,有效地稳定系统的电压波动。  相似文献   

13.
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应用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合理的无功功率补偿对于对输配电系统非常重要。无功补偿装置已经由同步调相机、并联电容器发展到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静止补偿装置。章在描述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同时,详细介绍了SVC及STATCOM的基本原理、功能以及它们在输电网、配电网、大型工矿企业的具体应用,并对二的技术经济性能做了详尽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佛山电网220kV雷岗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超标的问题,详细分析了该地区10kV直供大用户安装的并联电容补充装置、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电缆较普通架空线路呈现较强的容性等因素对电压超标的影响。同时,借助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建立该地区的仿真模型,以轻负荷运行为研究对象,考虑10kV母线侧投入感性无功功率补偿情况,在仿真计算后分析出感性无功功率补偿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电压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如何设计基于模糊控制器的并联电容无功补偿方法,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着重阐述了模糊控制器在并联电容无功补偿中的应用,并且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种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模糊控制器应用于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Labview的无功补偿模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配电系统中由于负荷的不确定性,低压线路往往在高峰和低谷负荷时出现无功不足或无功过补偿的情况,从而导致线损增加。文章提出了一种无功补偿的模糊控制方法,考虑一天内当前负荷和未来2 h负荷的变化趋势,并把它们用时间信息来表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为时间信息和功率因数,而输出信号用来控制并联电容器组的投切。通过Labview实现该模糊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某低压配电区,分析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减少投切的次数并获得较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风电场实际情况,建立了异步风电机组稳态潮流计算模型,充分考虑了大型风电场内部箱式变压器的损耗,并给出了简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种适合大型风电场的无功补偿方案,即使用并联电容器组在发电机机端就地补偿和在风场变电站处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Power Factoryl3.1环境里搭建出风场模型,并在一32节点的配电网中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确定大型风场的无功补偿方案时考虑箱变损耗是必要且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且所给出的无功补偿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