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地地区勘探精度日益提高,要求优化采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以确定构造和勘探目标。在对各种山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一套山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干扰波调查、地震波激发和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等。通过实践,获取了较高品质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2.
王德志  贾烈明 《石油物探》2006,45(4):423-426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库车地区宽线采集技术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地表和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记录波场杂乱、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通常采用减小道距与炮距、增加接收道数来提高覆盖次数,但由于激发和接收条件难以改善,同时干扰波难以有效地压制和削弱,即使成倍地提高覆盖次数,二维地震采集对剖面品质也无明显改善。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在查明地震信号信噪比低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在观测系统设计时采用宽线采集技术,在野外施工中采用准确的近地表模型技术、分区埋置改善检波器接收条件技术、激发药量选取技术、控制环境噪音技术等方案。现场采集试验表明:与单线同区老资料对比,首次获得了较好的深层中生界地震反射,新生界的地层反射资料有明显改善,构造面貌更加清楚、构造高点断层分布情况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采集中,最佳采集排列长度直接影响到地震采集剖面的品质,利用广角反射信息进行地震地质模型的方法,可用于评价观测系统的采集效果。即通过模型正演确定最大排列长度,设计广角反射信号的覆盖次数。长武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广角反射的剖面层位丰富,同相轴连续,信噪比高,剖面质量优于常规处理剖面。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亚斌 《石油物探》2004,43(2):185-187
焉耆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不能很好的用于地质解释。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交互迭代静校正、干扰波压制、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子波归一化、优化迭代叠加及叠后f-x域预测去噪技术等处理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该地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处理流程。将此流程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信噪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深层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噪音分析与压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胜利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东营凹陷的深层逐渐成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由于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严重影响了对深层的地质研究。根据近年东营深层地震采集实践,分析了不同噪音的特征,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深层资料质量明显提高,为深层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精细地反映了地下地质情况,但由于同相轴多且密集,从而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较大困难,因此,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须做到:解释前检查资料的频率成分,以保证地震剖面的波组特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显示功能,使高分辨率资料的解释更方便,有三维地震资料时,应用差异数据体,波阻抗数据体以及可视化等先进技术,使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更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8.
伊犁盆地近地表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现有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勘探需要。为此,针对制约和影响反射品质的两大地质瓶颈开展系统研究与地震技术攻关:采用基于多次波压制效果的观测系统优化、巨厚砾石层下深井大药量激发、组合压制多次波、剩余能量补偿等技术,较好地压制了多次波,提高了强煤系地层下的有效反射能量,剖面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ZS油田地处高邮凹陷的水网地区,由于受装备和施工方法等影响,原有地震资料不能满足滚动开发的需要,通过对以往地震资料的分析,采用增加横向覆盖次数、双边放炮、宽方位接收等合理的观测系统设计,成功采集到了信噪比高的原始资料,剖面上波组特征清楚、断层的断面波和断点清楚,解释成果与井资料相吻合,能满足滚动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散射成像数值模拟的地震采集参数论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地震采集参数技术,是保证地震采集设计科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论证软件都是基于反射波的射线理论,但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往往接收不到反射波,但可以接收到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波,因此可以考虑基于散射波的地震成像。对基于地震散射波成像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勘探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正、反演,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的观测系统和老观测系统的三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应用实例说明,通过论证的优化观测系统,能大大改善剖面的品质,对地下复杂地质体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11.
若羌-阿勒泰区域剖面的速度特征和地壳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和地震层析成象剖面速度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以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为界,其南为由上地壳层、中地壳层、下地壳层组成,具三层速度结构的陆壳;其北为仅有中地壳层、下地壳层,缺失上地壳层的洋壳。同时,根据速度层展布状况、相应位置、厚度变化等特征,将地壳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塔里木型、准噶尔型、天山叠置型和阿尔泰拆离型,并对这四种类型进行了重点描述。  相似文献   

12.
T33地震反射标志层是高邮凹陷阜宁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阜一段与阜二段的地质分界面,是描述阜一段构造圈闭的重要地震标准层,反射波组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强相位。许庄地区的钻探实践证实该地区T33地震波组特征发生了改变。结合地质认识,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开展了高邮凹陷瓦庄及许庄地区T33波组特征研究,明确了许庄T33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形成机理,建立了许庄地区地层岩性组合特征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对应关系,为构造解释和圈闭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是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物探新方法,胜利油田与Tomoseis公司合作,在罗家地区进行了成功的井间地震试验,在取得高质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直达波旅行反演处理与反射波成像处理,最终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最高视频率达500Hz,可分辨的最小地震厚度为3-5m,成果剖面经综合解释,对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火成岩蚀变带,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井间地震资料不仅可直接服务于油气田的开发,而且也可以标定三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4.
渤中21-2潜山存在多套地层,岩性复杂。目前渤中21-2潜山没有钻井,无法对这些地层进行标定。基于对研究区邻区已钻探潜山的元古界花岗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在地震剖面上的波组反射特征的分析,根据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反射特征这一规律,应用地震相及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对比和类比等方法,识别出渤中21-2潜山3套地层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了邻区已钻探潜山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沉积规律,应用地震分析方法重点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有利储集层和致密层进行了划分,刻画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组合、致密层和下组合3套地层,获得了有利储集层的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为合理部署井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储气层之震波异常一般为平点、亮点、、强反射强度、低频、时间延迟、极性倒转及低速。最普遍的震波异常为高点,但最可靠的却是平点.因为地层中的流体界面往往是水平的。在震波异常与速度剖面分析之前.应将反射信号之极性调整到与地层中反射系数之物理意义相一致。由震测反射振幅.推算震波速度.必须靠井下电测资料、震波速度分析和区域地质条件以补足低频速度.并加以校正以代表地层速度变化.从而分析地层储聚油气之速度差异。研究实例中.均成功地发现油气。显示震波异常与速度剖面分析,的确可以提高石油探勘的信赖度。  相似文献   

16.
青海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坚硬地层出露地表,地层倾角大,形成特殊的连续大沟、大坎地表地质条件。依据地震测线经过的山地特殊地表地质条件,建立了倾斜地层与冲沟的理论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分析,对这种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进行了干扰波分析,认为处理地震资料得不到有效同相轴主要与复杂地表条件有关,特别在深沟附近,地层的反射的深沟的侧面反射交叉在一起,使地震剖面出现深沟的侧面反射超过地层有效反射的情况,形成假像。在处理山地地震资料时,要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地段地震波传播特征与干扰波的影响,以形成在地表地质模型约束下的地震处理方法。英雄岭地区的实际山地地震资料因很强的地表影响而出现同相轴交叉,进行常规地震处理很难正确识别地层反同相轴。在地表模型和地质条件约束下,分别利用双边资料或单边资料处理,得到了合理和较好的结果,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反映了地下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中部深层、超深层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超深层推进,早期建立的对波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认识。基于最新的超深井实钻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井-震标定及连井地震大剖面追踪解释,对深层、超深层地震反射波组进行了准确标定,明确其地层含义并厘定了关键标志层。同时重点对中寒武统含膏岩系盖层、中、下寒武统生-储-盖组合及顺托果勒地区"串珠"反射等关乎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问题展开了进一步探讨,表明:(1)盆地中部以下古生界为主的深层、超深层整体上具有"六强、七弱、三中等、一杂乱"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与地层岩性、地层速度的纵向分层特征一致。(2)中寒武统膏盐岩增强了地层波速的垂向非均一性,膏盐岩含量越高,地震反射波组振幅越强。中寒武统膏盐岩含量存在区域分布差异:塔中膏盐岩含量最高;轮南低凸起轮探1井区不发育纯膏盐岩;顺托果勒及顺南地区,中寒武统膏岩盐主要发在育沙依里克组,以强振幅反射波组和"云雾状"反射波组的局部增厚、褶皱变形或断层错断处显著减薄等现象为识别标志。(3)中、下寒武统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塔北南斜坡...  相似文献   

18.
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井间地震在解决油藏开发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从不同角度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间不同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井间成像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地层与反射波组对应关系的分析,地层内部变化与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以及井间成像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构造趋势的对比分析,得出井间成像资料可以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同相轴反映的是地导波阻抗界面的认识。对垦71井区井间地震反射波深度域资料进行了波数计算,对其时间域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并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地面地震资料、测井曲线等的标定对比,认为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能够分辨3-5m厚的薄层。对胜利广利油田的井间地震反射成像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具有反映细微构造的能力。井间地震正演模型分析表明,选择大角度道集进行有限角度叠加处理的成像资料可以用于岩性解释。  相似文献   

19.
刘洋 《石油学报》2006,27(1):53-57
对比分析了低速近地表和高速近地表对反射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近地表速度为低速时,可以将垂直检波器记录的地震记录近似等同于反射纵波记录,这就是常规地震勘探在低速带区勘探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当近地表速度为高速时,随着界面倾角和入射角的增加,垂直检波器记录的地震记录等效为反射纵波记录的误差增大,这就是存在高速近地表区地震勘探的难点之一.用三分量检波器替换垂直检波器,进而来完整地记录矢量地震波场,这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根本办法.提出了对高速近地表区进行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中沙漠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沙漠区地表被北东—南西向条带状沙层所覆盖,地形起伏剧烈,松散沙层厚度变化巨大,给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联合攻关,从地震波激发能量下传和反射波接收的研究入手,实现了全部潜水面以下激发,因地制宜、避高就低埋置检波器优化观测系统;针对该区石炭系和志留系低幅度构造、薄储层圈闭难以落实,奥陶系内幕地震资料反射波能量弱、信噪比低、叠加成像困难等问题,开展了沙丘对地震波吸收衰减分析和补偿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多域迭代静校正技术、精细速度场模型确立和偏移成像等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塔中沙漠区地震资料的品质,使中深层的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对应的地震剖面主频从18~20Hz提高到36~40Hz;形成了塔中沙漠区油气勘探技术系列,精细刻画了塔中Ⅰ号带,锁定了油气勘探目标,推动了台盆区油气勘探再掀新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