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武汉"东湖林语"住宅区的设计过程,表述了尊重地域景观、最大限度地还原基地自然之美的设计理念;尊重自然、尊重人,实现设计与建造之美的设计原则.同时指出城市设计应实现原于基地又高于基地的创作,以提升区域品质,追求典藏之美.  相似文献   

2.
谌德军 《中外建筑》2004,1(3):29-32
本文首先就"自然人化"和"人化自然"的渊源和内涵作了一个初步的但却富有新意的阐释;接着对中国传统的"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观同中国传统建筑环艺设计的问题作了一个大致分析和梳理;最后着重指出中国的现代建筑环艺设计,只有走从"自然人化"到"人化自然"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为"为中国而设计"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的设计实践和研究 ,提出绿色办公建筑新的设计理念并介绍了实现“绿色办公建筑”的几种设计策略 :缓冲层策略、利用自然能源策略、无害化健康化策略以及整体绿色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设计师在力求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理念下,把常见的门架钢结构通过一个全新创意在组合形式上加以变化,收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站在馆内,仰望屋顶整体排列的天窗,正是来源于这种门架结构高低错落的造型高差。这些高差立面形成了大约400多个天窗,其中有120扇左右玻璃窗可电动开启,自然光线或是直接,或是经过屋面反射后,通过这些天窗充分进入场馆。丰富的天窗造型使场馆除了可以自然采光以外,也便于利用主导风向组织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5.
低环境影响规划设计是在当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语境下,探讨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设计途径。本文通过对低影响力设计方式实践,探讨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对超高层建筑物可利用自然能源的类型、计算方法、设计标准等进行了探讨。通过国内外案例调查分析,研究了针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超高层建筑外形与内部结构设计与可持续性问题。研究成果对于提高超高层建筑物自然能源利用、融合外部生态环境、增加超高层建筑物自然能源利用率、提高超高层建筑物设计的美学观、增加高层建筑物的经济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琪  钟晖 《华中建筑》2011,29(3):155-158
该文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由立意构思、总体布局、空间处理、设计手法,以及工艺和材料细部等方面入手,分析苏州博物馆所体现的和谐美、古韵美、意境美和生态美等,集中的折射了东方哲学艺术精华.现代环境设计呼唤失落的自然、地域人文精神,坚信民族传统文化和谐的自然人文精神最终会回归到现代环境设计中来.  相似文献   

8.
认识、演绎土地包装,从艺术与生态角度来诠释土地包装含义.分析与土地相关的建造活动,存在土地包裹行为和缺乏生态艺术形式的土地建造设计.呼唤有土地包装意识的人造行为,统一与土地相关的分类设计思想,把整体包装观念作为分类设计的行为导示.保护自然之“底“控制建造之“图“,土地形象需要更多的自然绿树来包裹、保护.提倡生态加艺术的、建造有艺术个性而简朴的“图““底“协调的景观美学观念,把自然生态包装观念应用到景观艺术的人造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9.
重读简考布斯住宅——赖特的"被动式"有机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辉 《新建筑》2002,(6):27-29
通过对赖特设计的“被动式”有机建筑作品-简考布斯住宅Ⅱ的详细介绍,展示了建筑师对于利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进行节能、建筑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降低造价等各方面细致入微的思考,以及使建筑适应和利用环境,创造舒适的室内外居住空间的非凡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0.
浅析"双表皮"玻璃幕墙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建筑节能》2005,33(3):43-44
在对国外设计建造实例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双表皮”玻璃幕墙在自然通风、隔音、自然采光及节能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表现“高技”不是目的,从国情出发,设计建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的建筑才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对建筑消隐有着独特的理解,对具有消隐特质的开放型空间的创造以及对材料的粒子化建构等有着独特的阐释。该文旨在通过结合隈研吾的相关作品,从建筑消隐的缘由、媒介以及手法等三个角度来分析解读其著名的建筑观——“材料让建筑消隐”。提出隈研吾建筑作品的主题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建筑的视觉表现,建筑通过消隐弱化自身以彰显自然。  相似文献   

12.
家庭装修应倡导“绿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装修“绿色设计”的理念体现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模式化操作、重视功能设计上。设计中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把家庭装修用建筑的语言描述成一种生活方式。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用局部做好整体的文章、适合自然的个性化品味、注重不同格调的色彩搭配。  相似文献   

13.
面向“节约型”社会的住宅建筑节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辉  刘晓君 《工业建筑》2007,37(8):36-38,59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和城市住宅建筑用地的现状分析,阐明了住宅建筑节地的必要性,并从城市住宅的规划、设计、建设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出发,提出了住宅建筑节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洪艳 《华中建筑》2011,29(9):181-183
简述绿色建筑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当代绿色建筑是以可持续发展建筑为指导思想,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技术、人文内涵的和谐统一.重点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创作不应当只注重应用节能技术和采用环保材料,更要尊重地域文化,融入自然环境,满足人们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和谐共生真正的绿色建筑既耍有适宜的建筑技术又要有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门楼是喜洲镇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喜洲建筑又堪称大理白族建筑的典范,如今随着传统建筑的日益消亡,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探究了喜洲门楼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对喜洲门楼的形制进行总结和提取,作出喜洲门楼类型重组和演变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喜洲门楼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了自然环境因素及历史发展中人文因素影响,且喜洲门楼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形制也存在着潜在的组合规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喜洲门楼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依据古代文献对惠州西湖核心区域建筑布局复原的基础上,借用《园冶》"相地""立基"之说,并结合实测数据探讨了主要建筑的选址、造景意图和自然山水条件之间的联系。提出古代惠州西湖建筑的选址布局并非简单的空间布置,而是融合古典造园理念、宏观山形地势走向及风水思想,最终形成具有较深刻、丰富的内涵,并符合传统山水审美的规划设计。通过古惠州西湖为个案探索中国古代大尺度景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吴思 《城市建筑》2014,(15):263-263
日本建筑举世闻名,创造了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在建筑设计上多表现其外型简洁,装饰性少,多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作为体块,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本文以光之教堂和代代木体育馆为例,来说明日本建筑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夏氏遮阳"与岭南建筑防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汤国华 《新建筑》2005,(6):17-20
50年前,夏昌世教授建立了岭南现代建筑的防热理论并付之实践,留下了新建筑窗口遮阳和屋顶遮阳的先例,这一创举被称为“夏氏遮阳”。夏氏遮阳虽有缺点,但体现了岭南建筑防热方向,所以应该发展。岭南现代建筑防热主要有隔热和散热两种途径。隔热分为遮阳隔热、结构和构造隔热、室内遮热板隔热三方面;散热又分通风散热、辐射散热、导热散热三方面。当代岭南建筑防热之路应该是:自然降温与人工空调相结合;遮阳与遮雨相结合;学习传统,大距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该文试图在神话学的渊源上,研究"山"的意象在原始神话中的重大意义,神秘山是原始文化的神话之都,众神的居所.山岳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联系,是世俗通向天界的通天塔的自然语符,人类重大建筑艺术的创造实践说明,"山"的意象是代表人类社会精神中心的宗教宫殿建筑的基本艺术原型.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全国“古建园林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共同认识到古建园林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从环境意识来认识古建园林的修复和民族风格新建筑的设计,并且需认识到建筑文化是多元、多方位的。对待传统古建园林的维护、修复和使用问题,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并在本次讨论会上制定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