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并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目前,高等学校大量扩招,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范围内,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大学改革的主旋律。与过去单一因素主导的大学制度改革模式相比,今天的大学制度改革更多的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除此之外,大学制度改革模式还呈现出了从单一化到多样化,从依附到自主,从消极到积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无论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是在理论指导下搞实践,还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以后上升到理论,然后再来指导实践呢?实践一理论一实践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普遍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我们现在面临那么多问题,如果等把理论问题探讨清楚以后再来讨论具体实践问题,是行不通的。只能是多头并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4.
大学制度改革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符合学术本位的大学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即基于学术本位的大学制度体系;从普遍所指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是以大学内在的学术价值为本、以满足其外在的社会价值为辅的制度体系;从具体涵括而言,现代大学制度包含了普遍与本土元素、正式与非正式约束要素,而这俱以学术本位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我们都不难发现:当大学在中西方以独立的社会学术组织形态浮出历史水面时,它本源于学术活动的规律和逻辑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大学精神的彰显。故此。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精神传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则是潜心向学、追求学术的书院精神、中体西用的思想宗旨以及学术至上的大学理念。纵深的历史证实基于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是中西方现代大学制度肇始的思想根基与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任务,掀起了一场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新高潮。探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从其内涵和基本要素研究着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从宏观层面上要规范政府、社会与高校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微观层面上要调整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关系的规范和秩序。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制度”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了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然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当前“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现代”精神,“现代大学制度”应当特指在大学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基础上的“现代制度”,以区别于常规的大学制度变革问题。这样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有助于规范学术用语、明确学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于我国的大学评估往往是自上而下或自外而内进行,大学在评估过程中通常处于被动应付甚至缺位状况,更有甚者出现为应付大学评估的造假现象。随着办学权力的下放,大学自我提升质量的动力和责任感被逐步激活。在这种环境下,大学评估需要评估主体的回归,大学自我评估就成为评估主体回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提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题。但是应该看到,高等教育质量在当今中国社会语境下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所处的特殊时代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应配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息息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高等教育体制越完善、大学毕业生对高等教育体制的认可度越高,其获得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就业质量也越高;当前大学毕业生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评价不太高、满意度偏低。因此,要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就必须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一是要健全高校课程设置体系;二是要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三是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教界志士仁人共同努力的方向。4月30日,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举办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专家们热议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纷纷为高等教育质量“把脉”、“号诊”,旨在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与评价体系。本刊上一期从“质量文化”、“教学质量”、“质量评估”等方面刊载了6篇笔谈文章,本期再从“本科教育质量”、“大学制度”、“质量的涵义及其评价”以及“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等视角刊载4篇文章组成笔谈之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高考作为联结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纽带,对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导向功能,对于高等教育则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高考又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其不仅是教育界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因此,对于高考进行的任何一项改革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近十多年来,高考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期,在分省命题、自主招生、科目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均展开了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2009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考改革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总体方向被概括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那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总体构想?高考改革究竞应该如何具体推进?自主招生应该如何进一步走向深入?高考究竟应否取消文理分科的模式?“中国高考应向何处去”是理论工作者必须直面、必须追问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议题。本刊为此组织了以下几篇高考改革研究专题的论文,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于以上追问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类考试”,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的与“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并列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大目标之一,有其深刻的历史印记与强烈的现实需求.厘清“分类考试”形式的古今之变,汲取“分类考试”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辨明“分类考试”的当代内涵及其动力之源,是科学推进分类考试改革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12,(3):F0003-F00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近期发布后,在高等教育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密切关注。4月28日至29日,由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并举办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在岳麓书院举行。来自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多所高校、  相似文献   

15.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14,(6):F0003-F0003
第二届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暨《大学教育科学》30周年刊庆.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华文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大学、广州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及来自台湾地区的成功大学、淡江大学、彰化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书院改制因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近十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日渐重视。"知古"可以"鉴今",研究其中的得与失、是与非,旨在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鉴于此,编辑部本期特以专题形式集中刊发"近十年书院改制研究述评"、"书院改制对中国高等教育近现代化的影响"、"晚清书院向近代学术转型的内外条件"、"清末四川省会书院改制前后的两难及其变通"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7,(2):F0002-F0002
2007年4月4日至5日,由湖南大学主办的“大学职能体系与高等教育质量”高层学术研讨会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明伦堂隆重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湖南省副省长郭开朗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列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在此政策背景下,2011年度的自主招生中有34所国内知名高校以自愿联合结盟的形式亮相,引发了新一轮对高校自主招生的热议。笔者认为,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的自主招生改革,根本出发点是改变单一的高考模式,探索建立不拘一格选人才,让优秀人才、特殊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其初衷无疑是好的。  相似文献   

19.
减少行政审批是中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改革.高等教育的去行政化,也并非取消行政,而是必须去除行政部门自作主张的决策体制,将高校的决策职权归还给学者,坚持教授治校精神,通过学术委员会民主管理来重振学术权力.学术权力回归的前提,就是要在理论上打破当前学术与行政二分的分工认识,理顺学术决策与大学行政之间的分权制衡思想.在坚持党委领导原则框架下,组建大学评议会来弘扬学术权力实现教授治校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征求意见稿第十二章,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六)、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三十七)等四个方面,作了不少深刻的论述。其中也有诸多观点值得商榷或推敲。概言之,高考改革规划需要更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