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试图借助民族主义的视角,关注当代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的转型,以及民族主义对西方教育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而反思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史学历史发展的若干问题,以给我国学者研究西方教育史学提供一些启发意义。首先,教育史学者应从民族主义视角关注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教育史家的教育史著述,研究民族主义思潮如何影响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史学的发展。其次,应从比较教育史学的视角研究西方各国教育史学的民族风格。最后,还应关注民族国家史学的转型对西方教育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和教育研究国际化的应有之义,是教育史研究“开放性”与“本土化”结合的产物。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主要包括“国际表达”和“国际合作”两个方面;“国际合作”是较高的阶段。在“国际表达”和“国际合作”方面,教育史研究还存在不足,必须在推进两个方面的基础上,从基本问题入手,坚持“国际视野”,遵循国际通行研究惯例,开展持续的研究,以促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制度化水平和学术范式的变迁两个方面衡量,可以将大学史研究领域的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严格意义的大学史研究出现于19世纪,并在下半叶形成第一波热潮.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在教育院系的初步制度化为大学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在20世纪前40年大学史研究处于相对沉寂状态.20世纪50年代,随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专业的历史学家开始介入大学史研究,此后二三十年该领域进入复苏期.20世纪80年代,大学史专门研究期刊的创办标志着这一领域初步实现了制度化的过程.从学术范式而言,大学史研究经历了思想史范式、社会史范式和文化史范式相继兴起的过程,但它们之间并非取代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范式开始崛起,成为新的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4.
今天,在强手如林的工程机械行业中,企业竞争视角已经从“专注”一线市场,转变为“关注”一线市场,一宇之差引出了多元化竞争的发展趋势。为应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借势营销、事件营销等在之前看来是间接宣传的方式渐成主力,为企业完善品牌建设乃至拓展市场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是教师个人教学信念的集中展现和教学思想的话语形式。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可归纳为五种典型范式,即“目标~手段”范式、“经验总结”范式、“形象描述”范式、“取向阐述’总结”范式和“因素分析”范式。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对我国大学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哲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关注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大学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也将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6.
选矿厂是金川公司采选冶生产主流程的中间环节,主要生产流程为:碎矿三段一闭路,磨浮两磨两选,精矿脱水压滤,为冶炼生产提供合格的精矿原料.1993年,选矿厂全面开展了群众性的创建“无泄漏工厂(车间)”活动.1995年,又结合创建“无泄漏”的活动开展了创建“环境优美工厂”和“安全标准化工厂”活动,1994年底被公司命名为首家“无泄漏工厂”.一.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坚定信心创建活动开始时,部分干部和职工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认为搞选矿的不同于搞化工、电子工业的.不必要花那么大的气力;搞“无泄漏”会冲击和影响正常生产等,为此,厂里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动员,提出创建“无泄漏工厂(车间)”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不搞不行,搞晚了也不行.此外,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明确了创建“无泄漏工厂(车间)”在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厂里组织各车间的设备主任和有关人员赴白银选矿厂学习,借鉴治理泄漏的经验,并组织班组长到永昌电厂学习.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英闺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妇女教育史到妇女——社会性别教育史的嬗变过程。教育史学家围绕妇女教育问题及引入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展开激烈的争论.涌现出一大批女性教育史研究的作品,修正了传统教育史学.扩大了教育史研究的视野、空间和深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家还以解放妇女、两性教育平等及社会公正为教育史研究的价值诉求.这些对于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近代大学校长在大学经营中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诞生于中国封建制度走向崩溃,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社会大动荡时期。他们是近代知识份子,同时也是思想家、教育家.不仅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而且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影响。他们关心民族的未来,忠诚于教育事业,为中国大学制度的创建,理念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历史学的转向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英国教育史学研究模式也发生了嬗变,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迈进。从最初的传统教育史学内部反思到专业历史学家的批判,对英国教育史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大门被打开。而后,伴随社会科学的发展,英国社会教育史学和后现代教育史学对传统教育史学诸多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取得突出成就。同时,英国教育史学在创建过去和现在的教育史观念连续性体系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和批判的姿态出现的文化研究,从深层次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化观,文化“多元化”、“去中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和权力的关系受到关注。这给与文化紧密相连的高等教育提出了诸多新挑战,它需要从文化研究的视角重新思考课程内容、师生关系、知识分子的身份角色等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探讨高等教育内部的文化选择和建构问题,期望引起人们对后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内部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兴起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与辛亥革命具有思想上的相通之处,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的阵地,并且为辛亥起义做出了直接的贡献。辛亥革命的胜利,以一系列高等教育法规的颁布以及北京大学的改革为标志确立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来,中国高教研究经历了两次范式转换。新世纪的中国高教研究范式将发生新的变革,通过建立开放、多元的研究范式,使中国高教研究全面走向开放。同时,高等教育学科并不会因此终结,而将在开放、多元的高教研究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不断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等教育领导研究的特征和行为理论、权力和影响理论、复杂和混乱理论以及认知理论等,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了有效的高等教育领导者的价值倾向、个性特征、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类知识的日益丰富,美国高等教育领导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路径和研究对象发生变革,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成为构建新研究范式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评价理论经历了一场根本性的范式转换,即从量化测评到质性分析、从情境无涉到情境相联、从独白控制到对话协商、从预设控制到动态生成。这场深刻的教学评价范式转换.将对我国的高校教学评估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即将到来的第二轮高校教学评估中,教学性、发展性、民主性和系统性将成为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观点强调教育适应社会,教育随社会转型而转型。这种认识虽然保证了教育转型的社会现实性,但在根本上是一种适应性教育、工具性教育。教育的本体是育人,教育转型的核心是促使人的转型。人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是社会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教育通过培养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创造社会历史,促使社会转型。这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超越性教育。由此,教育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关系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超越,从适应社会转型走向引导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末中国书院研究勃兴的过程中,陈谷嘉先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主持和组织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书院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为书院研究的兴起和书院学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探讨书院研究理论,提出了书院学的概念,对书院的定义进行了辨析和论述;打破了以往教育史研究视角的局限,将书院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梳理以书院制度为主线的书院发展历史,深入研究书院的德育教育等问题,提升了书院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出版了书院研究的重要著作;积极探索传统书院现代化的道路,使古老的岳麓书院成为现代学术研究和人材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全国书院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德国新教育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历危机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讨论阶段;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针对教育和社会的关系、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等问题,新教育史学进入自我反思阶段;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新教育史学从自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宽度和深度。新教育史学在德国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扩大了教育的内涵,教育史研究的中心从政策和课程转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实际互动;计量方法被广泛采用,对社会机构的变化作出了细致的检验等等。但新教育史学也受到诸多批评,如教育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色,并且在当今德国的教育史研究中,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仍然将现代教育的矛盾性作为教育史研究的中心,这些将使德国新教育史学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