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基于两相流体网络的复杂制冷空调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论和相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于两相流体网络的复杂制冷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并将两相流体网络特性与制冷系统特性相结合,建立了复杂制冷空调系统仿真模型的求解方法。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仿真算法可以用来求解制冷系统两相流体网络模型,且仿真误差很小,可以用来对复杂制冷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为研究复杂制冷系统与两相流体网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以Ishihara两相流动模型为基础,对TEMA-E型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两相流体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应用Ishihara推荐的两相压降公式形式,得到了主流路的两相摩擦压降表达式,并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错流区分相流动模型,分析计算了主流路与旁路中气液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气液分配比例与两相流流型和气液质量流速有关,且比例值的波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图论中有向图的概念以及图的遍历搜索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翅片管换热器设计的通用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具有任意流路布置(制冷剂流路)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稳态性能进行仿真,其中考虑了实际换热器内部通过翅片的导热换热,使仿真过程更接近于实际的换热条件。该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平均换热和压降误差分别小于±5%和±20%,达到工程运用的要求,其运用将对紧凑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温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结霜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凤珍  陈焕新  符建坤 《流体机械》2002,30(11):54-57,49
介绍了低温工况下(<-5℃)翅片管换热器霜层形成及其生长,研究了翅片管换热器本身特性(如翅片间距、翅片形状以及翅片表面状况等)对层生长速度、结霜量以及压降的影响,为低温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结构参数的优化及表面状况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气液两相流体的润滑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了气液两相流体润滑技术,进行了切削温度,切削刀,光洁度等项目的对比试验,提出了气液两相流体润滑的新模型-气液两相膜,并推荐了分析两相膜粘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流体润滑机理,并对油气两相流体与单相流体(纯润滑油液)的润滑特性进行比较,从而说明油气两相流体润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整体式翅片管换热器传热和阻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通过对我国空调行业常用的4种整体式翅片管热器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工业应用Re范围内(Re<5000)换热和阻力的综合关联式。并对翅片表面性能作了综合性评价,为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汽两相流体润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流体润滑机理,并对油气两相流体与单相流体(纯润滑油液)的润滑特性进行比较,从而说明油气两相流体润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整体式翅片管换热器的精度自校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换热器性能的计算精度和速度,建立了整体式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精度自校正模型。该模型中带了两个神经网络,一个用于补偿简化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的差异,另一个则用于自适应地学习试验结果,提高模型的精度。用该模型计算整体式翅片管冷凝器和蒸发器性能,并与试验结果相对照。对于冷凝器,换热量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63%和1.72%,过冷度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则为0.9℃和3.2℃。对于蒸发器,换热量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56%和11.0%,过热度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则为1.5℃和9.8℃。对于冷凝器和蒸发器,计算速度较分布参数模型均提高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翅片管换热器流程布局对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两种不同流程布局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制冷和制热循环下流程布局的差异和换热器性能提高的原因。同时对改良后的流程布局进行利弊分析,对企业选择流程布置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圆管倾角渐增波纹翅片的管翅式换热器,利用FLUENT软件对其空气侧的流体流动和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翅片通道中心面上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情况及平均传热系数、努赛尔数与速度的关系。并将其强化传热效果与倾角均匀波纹翅片换热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倾角渐增波纹翅片比倾角均匀波纹翅片的传热效果更好,更节能。  相似文献   

12.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 FLUENT 13.0模拟软件中对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折流板间距及入口流速的情况下换热器壳程流体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分析了折流板间距及入口流速对换热效率和流体诱导振动的影响,对换热器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水为介质,模拟了E-301换热器现场工况流量,测量了E-301换热器管程入口不同液体流量下液体喷头的喷射角度,液体流量分布性能,分析了影响流量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对湿工况下各类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侧特性的实验研究,通过对翅片管换热器湿工况空气侧特性的分析和介绍,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静止外部流体对换热器管束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对模型进行智能化网格剖分、材料参数设定、模型几何参数设置,完成了多种节径比的正方形排列管束的建模,并采用流固耦合法进行了管束在两种流体中的动特性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供从事换热器等化工设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管壳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进行了分析,并对它的传热强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王冰  蒋家羚 《流体机械》2007,35(9):12-17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数值传热学方法,建立了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内部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模拟得到了其内部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同时讨论了流体流速和流道间距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结构一定时,适当提高油侧流速比提高水侧流速对强化传热更经济有效,而在流量一定情况下,流道间距的确定必须兼顾传热-压降性能和金属板材消耗量综合权衡.这些模拟结果对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以及运行参数的调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青  孟玮  王鹏 《电子机械工程》2016,32(4):27-31,53
文中针对当前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特点及特性,提出了T型折流板和Y型折流板2种新的折流板结构.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创建了T型折流板和Y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同时,利用Fluent分析了换热器在不同流体入口速度下的壳程流动及换热性能.针对Y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研究了折流板侧板夹角对Y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换热性能的影响.利用DesignExploration多目标优化工具,对T型折流板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板式换热器整板和局部计算域进行数值模拟。建立1 000mm数量级冷热双流道的人字形板式换热器整板片的流动及换热计算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集中供暖系统中的水-水换热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冷热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形态以及换热情况;与此同时建立200 mm×200 mm冷热双流道的局部计算域模型,对不同波纹倾角β,波纹截距λ的板片单元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波纹参数对板式换热器的流动及换热情况的影响优化波纹参数。结果表明,整板LPM77板片流道中流体分布十分不均,且人字形尖点和流道边缘处流速较低,湍流程度较小,换热效果较差;随着波纹倾角β增大,板片换热能力先增后减,极值点在β等于60°左右,流体的压降同样先增后减,然而压降的最大值点出现在60°之后。综合考虑换热情况以及流动压降,一般工况下波纹倾角β选择在60°左右较为适宜;随波纹截距λ增大,流体的换热性能以及流动压降均呈现降低趋势,波纹截距λ对压降的影响程度大于波纹倾角β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