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氧化对大豆分离蛋白理化和乳化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在不同的H2O2浓度下(0.1、0.5、1、5、10、15mmol/L)对大豆分离蛋白氧化1h。测定氧化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羰基含量、游离氨基含量、乳化活力、乳化稳定性、浊度、ζ电势以及粒径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羰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游离氨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p0.05);当H2O2浓度为5mmol/L,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较高,此时浊度最小且乳化液电势最大(p0.05);同时,在过度氧化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上述结果表明,氧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豆分离蛋白的理化和乳化特性,而且适度氧化可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超声-琥珀酰化复合改性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采用超声和琥珀酰化两种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底物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琥珀酸酐添加量和酰化反应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出超声-琥珀酰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超声功率569.36W、超声时间9.79min、酰化温度49.72℃。该条件下制得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较,分别提高了3.05倍和4.65倍。  相似文献   

3.
选择天然大豆分离蛋白(SPI)与磷脂构成的复合体系在磷脂酶A2(PLA2)酶解后经乳化,对其乳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定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对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乳化体系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复合乳化体系乳化活性数学模型。在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确定提高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乳化体系乳化活性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3 400U/100 g、酶解时间6 h、酶解温度47℃,该条件下的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乳化体系乳化活性为35.72 m2/g,与未经酶解的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乳化体系相比乳化活性提高了66.14%。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PI)的乳化性,采用琥珀酸酐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酰化改性。系统研究了SPI质量分数、琥珀酸酐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建立以上3因素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出大豆分离蛋白琥珀酰化的适宜条件:SPI质量分数6.5%、反应温度49℃、琥珀酸酐添加量11.5%。该条件下制备的琥珀酰化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较,分别提高了2.98倍和4.86倍。  相似文献   

5.
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提高其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并对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探讨了pH对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改性物形成乳状液的影响,并利用成膜蛋白质分子所受的相互作用解释了蛋白质的乳化稳定性受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所发生的变化。研究发现适度改性可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碱性有利于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改性物乳化性的提高;而且用吸光值比(K)可较好地表示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6,(12):56-59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经普鲁兰酶脱支,4℃重结晶制备淀粉纳米颗粒(SNP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流变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探究了不同浓度的淀粉纳米颗粒对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微观结构、流变性、乳化性和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纳米颗粒的形貌为球形,粒径大小在50~100 nm。大豆分离蛋白的溶液均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与对照样相比,当淀粉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5%时,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表观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显著增加且达到最大值。淀粉纳米颗粒添加量为5%时,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ESI)和乳化活力指数(EAI)均达到最大值,说明了大豆分离蛋白乳液达到最佳的稳定性和乳化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木瓜蛋白酶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分析了不同底物浓度、酶质量分数、酶解时间对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条件,即:底物浓度为6%,酶质量分数为0.15%,酶解时间为0.5 h,在该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0%和18%。其中底物浓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酶质量分数次之,酶解时间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豆乳清蛋白的乳化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乳清蛋白的乳化稳定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乳化能力与大豆分离蛋白基本相当。正交实验确定大豆乳清蛋白乳化稳定性效果最优条件是:浓度20%、温度40℃、pH值9、时间25min。大豆乳清蛋白的乳化性的最佳条件是:浓度25%、温度40℃、pH值9、时间25min。离子对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为钠离子>钾离子,且钠离子的作用明显,使用大豆乳清蛋白乳化稳定性功能时选用离子条件是钠离子0.01mol/L,使用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功能时选用离子条件是钠离子0.05mol/L。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微波辅助糖基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乳化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微波时间、大豆分离蛋白与葫芦巴胶质量比、糖基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糖基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微波时间3 min、SPI与葫芦巴胶质量比1∶3、反应时间41 min、反应温度58℃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达到最高,糖基化程度达到最佳的水平,与只进行微波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乳化活性提高了51.33%,乳化稳定性提高了294.14%;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乳化活性提高了88.67%,乳化稳定性提高了788.84%。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征改性产物,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与葫芦巴胶发生了糖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了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与未经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豆粕经乙醇处理后,其乳化能力的改变并不十分明显。但就乳化稳定性而言,醇处理样品的乳化液一经形成,其稳定性是很高的,外界因素对其影响很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乳化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30min,固液比1:4。所得产品的蛋白含量(干基)为95.66%,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3.08%,乳化能力为70.62%,乳化稳定性为70.05%。  相似文献   

11.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泡性、粘度等。本文主要综述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并简要概述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超声处理对大豆蛋白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声对大豆蛋白表面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和增加超声功率均可降低大豆分离蛋白(SPI)表面张力和显著提高表面疏水性。超声处理后乳化性能,起泡性能显著得到改善,大豆粗7S蛋白和11S粗蛋白的乳化稳定性随时间延长均呈增加趋势。不同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超声处理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食品乳液作为活性物质的传递体系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大豆蛋白作为一种植物高分子蛋白质,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乳化性,在改善食品感官品质和提高乳液体系稳定性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由于双亲性和高表面活性,大豆蛋白乳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纳米乳液、微米乳液、多重乳液、Pickering乳液、多层乳液等新型乳液以及基于乳液的固体脂质颗粒、微胶囊化和水凝胶填充颗粒,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大豆蛋白基本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关系,阐明了大豆蛋白乳液的基本性质与制备方法,并对大豆蛋白乳液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蛋白乳液的加工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酶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改性的概况和研究进展以及改性后利用价值的变化,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大豆分离蛋白经改性后其功能性质如溶解性、凝胶性、乳化性、吸油性、抗氧化性等变化十分显著,同时其营养性质也得到提高,但仍然存在产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成品得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Lupin protein isolates were prepared by alkaline extraction and precipitation at pH 5.1, 4.2 and 4.9 and their functional properties investigated. Solubility, emulsification capacity, swelling and gelation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H, ionic strength and heat treatment. Lupin protein isolates showed better solubility than soybean isolate and a similar emulsification capacity. Swelling and gelation were found to be inferior, but when modifications in the methods of isolate preparation were introduced these properti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sequently, it is possible to consider lupin proteins as a potential substitute for soybean proteins in foo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棉籽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棉籽浓缩蛋白、沉淀蛋白和溶解蛋白3种棉籽蛋白的氮溶指数、吸水性、吸油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棉籽溶解蛋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较佳;棉籽浓缩蛋白和沉淀蛋白,除吸油、吸水能力强之外,其他的功能特性均较差。在吸水性方面,棉籽蛋白的吸水性要低于菜籽沉淀蛋白,但高于大豆沉淀蛋白。在吸油性方面,棉籽蛋白均低于菜籽蛋白和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普鲁兰多糖在制备以大豆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的姜油树脂微胶囊过程中对乳化液的稳定作用及其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考察了使用不同比例的大豆蛋白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的微胶囊产品的各项指标以及不同工艺条件对最终微胶囊产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添加量在1%(w/v)时具有稳定姜油树脂乳化液的作用,同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包埋率;大豆蛋白与麦芽糊精最佳的添加比例为1∶2,固形物含量为20%(w/v),均质压力为30MPa(两次),进风温度140℃,出风温度80℃。  相似文献   

18.
将可溶性多糖与黑豆蛋白进行复合可以改变蛋白的许多功能性质。采用荧光分析、圆二光谱检测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与可溶性多糖复合物蛋白的功能性质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黑豆蛋白与可溶性多糖以1∶2的比例混合时,复合物的乳化性最好,此时复合物乳液比较稳定。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上述复合物溶液,处理16 min的复合物的乳化性最好,处理8 min的复合物的乳化稳定性最佳。同时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上升,β-折叠下降,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性质有着密切关系。适当的超声处理可以改变黑豆蛋白与可溶性多糖复合物的结构,提高某些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对谷蛋白功能性质进行测定,并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关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玉米谷蛋白具有良好吸水性、持油性、湿润性、凝胶性;但持水性较差,乳化能力略低于大豆分离蛋白;并介绍玉米谷蛋白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germination and Alcalase hydrolysis on the quality of soybean protein. Protein profiles, water solubility, foaming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thixotropic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protein digestibility (IVPD) were tested, the chemical score (CS), 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EAAI),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of soybean protein were also define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germination and Alcalase hydrolysis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solubility, emulsification activity index, emulsion stability index, and foaming capacity of soybean protein. Notably, a decrease in foaming stability was detected. The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showed a weak breakdown of soybean protein during germination. However, a strong breakdown of protein was observed after the hydrolysis with Alcalase. The combined treatment also decreased the CS and EAAI of soybean protein, but only by 18%. Meanwhile, the IVPD and PER of soybean 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reover, the protein of the germinated and hydrolyzed soybean flour demonstrated better swallowing propertie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germinatio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oybean prote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