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已建立的工业遗产改造类创意产业园的建成环境后评价模型,以青岛已投入使用的工业遗产类创意产业园——青岛中联U谷2.5产业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使用者和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得到使用者对改造类创意产业园的评价结果,从而得到工业遗产改造类创意产业园存在的问题的反馈,进而提出改造优化策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业遗产,以期为同类型的工业遗产改造提供启发和指引。  相似文献   

2.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重要环节是研究公众实际使用后的评价反馈.随着数据环境的逐渐形成、网络用户评价服务的逐步完善,网络点评数据成为获取使用者对建成环境评价意见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青岛纺织谷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案例,以网络点评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使用者的评价侧重点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建筑》2016,(19)
正上海的民族工业在19世纪3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由于近代产业政策的调整,产生了大批废弃的厂房,随着莫干山路M50、8号桥、田子坊等一批创意产业园的成功改造,为老旧工业厂房找到了一条产业置换的道路。本文通过对比M50和8号桥的更新机制、建筑改造方式、管理机制和获利模式,阐述M50不同于一般创意园区而拥有更顽强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南京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对传统工业片区进行功能转换。在旧改类创意产业园的改造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建筑改造、业态策划和空间设计,对于配套设施研究较少。文章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配套设施的现状布局、主要节点和使用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出配套设施现存问题和影响使用需求的特性。根据使用者实际需求,提出配套设施空间优化引导和设计实施策略,对旧改类创意产业园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霏  李瑾 《建筑与文化》2021,(9):159-160
创意产业的理念已在全球各地被用于城市更新.上海市政府也采用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推动更新位于市中心的旧工厂和老仓库等近代工业园区.大多数创意园区都是基于政府政策,园区管理者普遍通过招商创意产业、公司或商店的形式来出租园区空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仅是园区管理者和租客的关系.但"M50"创意产业园是由园区管理者和租户通过彼此作为合作伙伴,自发性地、协商地对园区进行保护与管理.文章旨在阐明园区管理者和租户如何从房地产预定开发地块保护"M50",以及租户在加入对园区的联合管理后如何帮助改善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旧工业建筑遗产被闲置、废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从创意产业园的需求入手,对城市地区的旧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创意产业园的导向出发,着重分析了旧工业建筑的遗产保护和再生设计,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助力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其工业建筑规模和品质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上海也是我国首批创建创意产业园的城市之一,伴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相当一部分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文在对创意产业园简要发展回顾和空间形态理论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的典型案例,进行现场调研,统计分析,总结出其在空间要素、空间结构、空间秩序等方面的特征,以期为今后同类创意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析创意产业园工业遗产地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紫茜 《门窗》2013,(6):314-315
在现如今,我国创意产业园的载体形态有多种,其中,以旧厂房、旧仓库这些工业大生产时期遗留下来的形态最为主要。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由工业遗产地改造的创意产业园中废旧厂房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调查和探寻,尝试寻求适合其有效发展的方法,推动创意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义会馆——从工业遗产到创意产业园的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盖宇  张国俊 《华中建筑》2010,28(11):64-66
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模式中,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模式以其灵活实用的特点,在很多城市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近几年,各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园在我国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广州的信义会馆采用了开发商主导的模式,注重商业运作,避免了早期创意产业园出现的种种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对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创意产业园的主要使用者—创意阶层的心理需求及行为模式为出发点,运用模糊空间理论,对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并通过对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的几个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分析,针对现有空间提出了一些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11.
使创意场所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是设计创意产业园的关键。文章介绍"上海国际设计一场"项目中,建筑师在园区规划、建筑改造设计、创意产业功能模块组织、公共文化界面营造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构建文化产业创意园中利用老厂房、老仓库来进行改建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使用上不能完全适应高端群体需求的事实,论证了合理构建创意文化园的重要性.通过对深圳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规化设计,提出"原创精神"的概念,来探索创意产业园区的布局状态,这对目前更加合理地构建创意文化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产业园区的开发是城市再生的一种新型模式。创意产业园区作为衰退的内城地区城市再生的一种有效途径获得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热切关注。纵观国内外研究,目前经济学界与城市规划界对创意产业集群效率均未形成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探索理论研究方法,对创意产业园区集聚效率进行概念界定、效率评价流程和指标体系建立、测评方法选取和模型修正。本文选取南京"晨光1865"园区为参照,取样国内其他典型园区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尝试通过基于创意产业集聚效率的实证测评,探析物质空间表象背后的园区运营机制及经济要素条件。最后得出结论和优化建议,提供今后园区的规划筹建和高效运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杨忆妍  李雄 《风景园林》2013,(3):115-120
摘要:英国的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伯肯海德公园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居住条件恶化,引发的包括公园运动在内的各种改革运动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历史背景、设计及建造过程都是独特而创新的,并且,这座公目的布局及交通游线等园林设计内容在今天看来仍旧是值得学习的,其造园风格和手法符合时代和地方的需求,并顺应时代发展,自始至终都广受人们喜爱,实为一部经典的历久弥新之作。  相似文献   

15.
张青萍  冯佳  潘良  王琦 《风景园林》2013,(3):101-105
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为研究背景,针对《标准》中与公园绿地规划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南京市公园绿地规划为研究载体,对规划成果进行自评估。通过这一过程总结出《标准》出台初期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诸如概念模糊、精度误差、统计口径争议、公平性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调整完善建议,以期对《标准》进行优化和补充,从而更好地指导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杭州发展创意产业的城市政策出发,思考作为山水之城杭州在创意产业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寻找自身独特定位的创意之道,提出了一种从传统的"创意园区"演变为融入日常生活态的"创意社区"的类型概念。  相似文献   

17.
VFM(Value For Money)评价是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PPP 模式的决策、采购和实施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某文化创意产业园 PPP 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 AHP)、专家主观赋权法和异权重专家打分法进行定性评价,运用公共部门比较值法(Public Sector Comparator,即 PSC)进行定量评价,对该项目识别阶段的物有所值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健全我国物有所值评价流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少斌 《华中建筑》2010,28(12):32-34
文化艺术建设是现代城市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为城市带来经济上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丰富了现代城市的文化形象。当今文艺创意产园区的规划大都利用废旧厂房厂区进行布局规划,但由于其建筑形式结构及设备过于陈旧落后,在某种意义上不能适应高端群体的使用。因此,通过成都市"城市方舟"的策划与设计,提出"创意产业"、"总部基地"的概念,是对现有创意产业园区的布局状态作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洪培源 《城市建筑》2013,(8):259-259
自2012年元旦苏州工业园区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极大地便捷了园区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但是,由于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使用中存在着些许问题。本文运用包括实地调查等方法研究后发现,苏州工业园区公共自行车在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对园区公共自行车问题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出现群聚,产业之间连接而形成的结果。不可忽略的是,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与后工业时代都市产业结构的改变是有关的,其与都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延续中西方文献对都市中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引导出台湾文化产业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并以华山1914为例,分析台北市与设置文化园区的利害关系。台湾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对台湾的后工业时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能量的提升、城市营销高附加价值的创造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