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边坡稳定性研究较多,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针对地下开采转露天开采的边坡稳定性影响、边坡安全控制关键因素研究甚少。针对采场底部空区采用废石充填、上部空区采用崩落隔离矿柱的空区处理工艺,分析采空区进行崩落隔离矿柱对边坡坡脚应力释放、采场边坡脚距空区水平距离影响。根据边坡应力、应变和塑性区发展趋势得出:随着采场边坡脚距空区水平距离的加大,空区底部剪应力呈线性减小趋势;采空区处理时坡脚距采空区水平距离为影响上部采场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结果为地下转露天开采的边坡加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PS和回归分析的露天铁矿边坡稳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王润生  刘志中 《金属矿山》2008,38(6):116-118
随着露天开采的延伸,高陡边坡给矿山带来严重威胁,结合河北某铁矿边坡变形GPS监测及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建立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边坡动态监控系统及边坡稳定的评价方法,初步掌握不稳定边帮的移动规律。从而解决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中出现的高边坡稳定性问题,并为解决相关的方法设计、参数设置、技术措施以及后期边坡控制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矿山从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顺利过渡,保持矿山的稳定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伟  钱贵华  尹裕 《现代矿业》2022,(4):245-248
为研究某矿山地下采空区对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科学合理地确定矿山地下转露天开采工程最优终了边坡角。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矿山东部分区和西部分区的边坡力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边坡岩体的位移和塑性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空区对东部分区上盘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对东部分区下盘边坡和西部分区上、下盘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基于极限平衡法,对露天终了边坡角进行优选,最终得出上盘边坡最优边坡角为37°,下盘边坡最优边坡角为41°。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某金矿多年开采形成的复杂空区群为背景,利用FLAC3D建立三维计算模型,研究空区群影响下的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选取典型剖面计算了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空区的存在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但靠近边坡边帮的空区可能引起边坡的局部失稳;空区经废石非胶结充填方式处理后,边坡安全系数能显著提高,稳定性有明显改善。该研究方法可供类似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5.
由于露天开采的发展,边坡的变形破坏日益增加。本文根据我国露天开采的实践,概叙了目前我国露天开采的现状,总结了露天开采工业的特点,主要是各类露天矿开采的发展极不平衡;露天矿的规模及开采深度较小及边坡的变形破坏愈来愈多。边坡的变形破坏,其基本原因在于受露天矿的各种工程地质因素的影响。露天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矿区的地应力状态,特别是区域性地质构造应力场对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具总体的控制作用;复杂的或比较复杂的岩体结构及岩层组合的介质结构特性,受地下开采影响的移动岩体上的露天开采问题及溶蚀岩体中的露天开采问题;以及显著影响露天坑边坡稳定性的地下水问题等。同时分析了由露天开采而引起的各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些对露天开采及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朝阳勘查区区域构造、勘查区构造,以及对朝阳区地震资料、钻探资料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构造简单,是新第三系含煤盆地,总体形态为一宽缓的单斜构造,区内的断层已查明,对新第三系含煤地层影响不大,为今后矿区露天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山坡型露天开采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并对保持边坡稳定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可供露天开采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露天开采煤矿边坡事故的危害,通过确定帮坡角、稳定系数、边坡稳定角及排土场排弃高度,提出对边坡加强监测监控和地面防水、地下控制水压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防止了露天开采煤矿边坡灾害的发生,安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弓长岭露天矿含空区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弓长岭露天铁矿含空区边坡稳定性问题,考虑不同大小、位置空区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利用FLAC和Geo-slope软件,分别模拟3种情况(包括36种情形)下边坡的稳定性:①不含空区;②空区分别位于边坡上部、中部、下部和坡角底部,这些空区距坡面的距离固定,改变空区的宽度;③空区大小确定,改变空区距坡面的距离。通过对比不同宽度、位置空区的边坡塑性区、位移云图和安全系数来分析空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上部空区的存在有利于边坡整体稳定,但是影响边坡的局部稳定;中部空区的存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比较复杂,既有对边坡稳定有利的情况,也有对边坡稳定不利的情况;下部空区的存在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该规律对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井工转露天开采是安全生产遇到的新问题。以紫金山金铜矿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法系 统研究了井 工转露天开采工况下顶板厚度从 68 m 逐渐减小至 44 m 时顶板的安全性,界定出顶板最小安 全厚度为 45 m。同时 系统研究了顶板厚度变化对上部边坡应力场的影响特点,得出随着顶板变薄坡脚处塑性破坏区 增大,导致边坡稳 定性变小的规律,并通过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验证其正确性。因此在井工转露天开采过程中,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 需要确保顶板有足够的厚度,避免作业设备和工作人员坠入老井采区及滑坡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胡建军 《采矿技术》2013,13(2):17-19,48
结合某铝土矿露天开采实际,利用有限差分分析法、强度折减法对该矿区露天开采边坡进行了力学与稳定性分析,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表明该边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对矿山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分析方法可供类似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卢安夏铜矿区原有技术资料的分析及现场实地的调查、测量,利用空区探测技术手段,详细调查、探测和分析了氧化矿下部采空区分布情况,验证及校核了氧化矿资源储量及其分布。调查并实地测量矿区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塌陷区。以穆里亚希南矿段为首采区,开展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空区对露天开采的影响等研究,制定了氧化帽露天开采方案与保障措施,实现氧化矿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3.
某露天矿为地下转露天开采,在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和原地下采空区的综合影响下,露天边坡极易发生塌陷、台阶失稳等灾害,严重威胁露天矿安全生产。为研究地下转露天开采条件下某露天矿高陡边坡的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利用Dimine-Midas/GTS NX耦合建立大型露天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采空区顶板变形量较小,对露天矿边坡影响不大;南部强风化岩区域边坡位移量较大,边坡有向外"滑动"的趋势;开挖至-180m平台时,边坡安全系数降至临界值,并出现塑性区开始贯通坡脚现象;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山开采的临界水平为-180m平台。通过对该实例工程边坡的破坏机制分析,揭示了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并为后续边坡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淄博某铁矿为例,分析了边坡移动产生的原因、边坡移动对露天开采的影响及边坡移动的类型,提出了监测边坡移动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较详细地介绍了CLZ1 5 0B露天边坡煤钻采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技术参数与特征以及开采工艺与安全措施 ,同时对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也有涉及 ,以便国内对这一新型露天开采机械有所了解和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卢安夏铜矿区原有技术资料的分析及现场实地调查、测量,利用空区探测技术手段,详细调查、探测和分析了氧化矿下部采空区分布情况,验证及校核了氧化矿资源储量及其分布。调查并实地测量矿区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塌陷区。以穆里亚希南矿段为首采区,开展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空区对露天开采的影响等研究,制定了氧化帽露天开采方案与保障措施,实现氧化矿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7.
针对露天开采时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繁多复杂,稳定性难以评判的问题,在分析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边坡稳定性分级标准,参考分级标准,并利用物元分析法,确定了边坡稳定性评级的经典域与节域,结合各指标因素的权重,据此计算出各边坡与各评价等级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判。实践证明,物元分析法对于边坡稳定性评价准确有效,可以在相关工程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光毅 《采矿技术》2003,3(4):74-75
栾川三道庄钼矿区存在大量地下采空区,严重威胁该矿区露天开采的生产安全,需要对地下空区进行处理。通过对三道庄露采爆区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硐室大爆破的处理方案,采用加强松动爆破与松动爆破相结合、微差起爆及预留边坡保护层等综合措施,使大爆破后爆堆平整,边坡稳定,同时处理了地下采空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模拟分析了露天边坡开挖爆破对地下采场的影响、地下采空区和地下开采爆破对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工况采取不同的安全技术措施,可实现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相似试验,研究了驻留矿体开采边坡岩体应力变化机理,分析了边坡稳定性情况。研究表明,在露天开采过程中,水平应变呈增加趋势,地应力向露天采空区方向卸荷;驻留矿体的开采过程中,水平应变呈减小趋势,边坡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地应力向地下采空区方向卸荷,在地下采空区周围形成应力集中区,从而使边坡表面水平应力呈减小趋势。但驻留矿体的开采不会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