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网规划中关于变电容载比的取值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金玉  金文龙 《供用电》2004,21(5):18-20
城网变电容载比的取值对电网建设改造的投资影响较大 ,如何合理确定容载比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现行《城市电网规划导则》中的容载比计算公式的各个参数的取值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了规划目标容载比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电网容载比的取值对电网建设改造的投资影响较大。如何合理确定容载比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对现行《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中的容载比计算公式的各个参数的取值进行分析,结合应用实例,提出规划目标容载比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网配电变压器容载比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分析了3个不同导则推荐的农网配电变压器容载比,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容载比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现有导则中配电变压器容载比推荐值差别较大的原因.在近40个县级电网改造升级规划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容载比推荐值及其参数取值范围,最后结合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得出所需配电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经实际算例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操作性强,能切实指导电网改造升级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考虑配电网容载比选取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基础上,建立求解多电压等级配电网最优容载比的优化模型。技术上主要基于《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的容载比计算公式,并对其中的负荷分散系数计算方法提出改进;经济上主要基于容载比的经济性评价体系,提出了变电站的建造成本、机会成本、维护成本、电能损耗成本、资源浪费成本以及残值的计算方法。采用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所建立的容载比优化模型,以华东某地区局部配电网为例进行分析计算,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边远地区现状经济落后、负荷分散,容载比普遍偏高,并高于《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称《导则》)中推荐的1.8-2.1的取值范围。《导则》中给出了容载比计算的普适模型,但对偏远地区容载比的计算并不适用。介绍了一种容载比的算法改进模型。该模型在《导则》给出的容载比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做出修正,充分考虑到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供电范围大、人口稀疏、负荷分散、网络损耗大等影响因素,使容载比的计算结果更契合当地的电网现状和用电水平,更好地指导电网规划和建设,对偏远地区电网的良性运行和长远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电网规划中对变电容载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容载比是确定变电站容量的重要参数,而电网中负荷及变电容量通常分布不均衡,使得综合容载比已不能准确反映单个变电站的容量裕度情况。同时考虑到负载率不能体现出负荷发展的动态性,提出了基于单个变电站的容载比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容载比各参数的合理取值进行了探讨,结合算例给出了容载比在单个变电站容量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电网500 kV、220 kV、66 kV变电站最大实际运行负荷及变压器容量的实测数据作为依据,经分压计算后得到典型日分压容载比.在此基础上找出辽宁电网容载比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容载比的定义,并对辽宁电网容载比的合理取值进行了研究,为当前城、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力规划主体是混合了当前存量电力系统的体量上进行的增量规划。在电力系统向数字化转型阶段,规划设计不仅仅只考虑传统意义上用电模式的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电能的“产—供—销—用”需要更加精准利用,智慧园区增量配电网的顶层设计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来说是一个样本需求。文中提出反向神经网络算法的增量配电网配变容载比修正优化分析,基于增量配最大化电网需要投资效益,规划配电变压器的容载比等重要经济指标,提出配电网点线面多层次评估体系,通过选择合适容载比精准用电,减少用户电力投入资金。并以某能化工智慧园区的增量配电网规划为实例,从该园区的负荷、电源等进行计算,重点对配变容载比进行了优化选取,并构建园区经济性综合能源系统平台,从数字信息化来决策经济性的调度和控制,促进工业智慧园区的科学用能发展,提高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变电容载比与下一级中压配电网络关系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峻  刘柔嘉  龙梦皓 《电力建设》2015,36(11):45-50
变电容载比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指标,现有导则指出,下级配电网络较强时容载比可取低,但未提供量化分析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供电能力(total supply capability,TSC)的容载比与下级中压配电网络关系的量化分析方法。在同时考虑变电站内主变转带和下级网络转带的情况下,TSC理论能够计算一个配电网满足"N-1"安全准则条件下的最大负荷供应能力。研究了网络不同强弱时的容载比数据,并通过改变馈线容量、联络位置和联络规模来探究容载比与网络强弱的关系以及容载比的变化范围,得到了容载比取低的量化结论与推荐建议,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规划导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10 kV配电网运行方式调整优化区域电网容载比时,无法直观的看到调整后各变电所容载比的变化情况。利用海迅实时数据库开发了一个辅助软件,模拟运行方式调整,分析各变电所容载比的变化情况,为优化区域电网容载比提供依据,也为主变增容布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根据现行《城市力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中的容载比计算公式,深入分析各个参数的构成及其意义,综述影响配电网建设规模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确定10kV配电网变电容载比的方法;结合110kV高压变电站的规划方法,给出了评估中压配电网建设规模的各个指标模型和综合评判方法。通过实际电网验证,该方法能有效的用于地区电网建设规模评估和指导电网规模的规划。  相似文献   

12.
陈媛莉 《广东电力》2010,23(8):10-13
在现有变电站规划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将供电容量约束、容载比要求、最大供电线路距离等约束条件转化为罚函数,与变电站建设总投资费用组成规划模型目标函数。根据改进后的变电站规划模型特点,选择适于求解大型复杂优化问题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通过实际算例验证改进模型的有效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智能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网建设规划和运行新模式,提出了配电系统高效规划建设与运行的理念。首先,指出快速网络转供能力是未来智能配电网一个新的边界条件,并介绍了计及该边界条件的供电能力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中国配电网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大量建设改造后的配电网具备很大的供电能力挖掘空间,通过网架优化能达到降低容载比和大量节约电网投资的效果;配电自动化等二次系统投资的主要效益在于提高一次系统的利用率;复杂的联络配电网络存在简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网架结构和导线型号在标准化的同时也应具有个性化特点;智能配电网调度运行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基于安全监视、报警、控制及优化安全框架的高效运行体系。最后,提出了适用于成熟配电网的基于供电能力优化的新规划思路,并给出示例。其特点是优先利用已有网络消纳新增负荷,其次再考虑新增变电容量。  相似文献   

14.
地区中压配电网容载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行《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的容载比计算公式,基于典型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配电网建设规模的主要因素,深入分析各个参数的构成及意义,提出了确定10 kV配电网容载比的方法;提出把整个地区划分为若干个片区,分区计算变电容载比的方法。给出了应用算例,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的用于地区中压配电网容载比规划中。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内蒙古地区旗县政府所在地电网,即县城电网的建设,确保与地区电网主网的协调发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内蒙古电力公司开展了县城电网“十二五”规划工作.针对已经通过审核的21个县城电网规划,在分析总结县城电网现状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县城电网与城市配电网的不同特点,分析研究了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于负荷预测、高压网架规划、10 kV供电半径确定、导线选型、配电设备选取及智能电网专项规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辉  吴军  廖清芬  魏聪  乔立  赵红生  王博 《陕西电力》2021,(1):71-76,101
从电力公司角度构建了全方面、多维度的电网影响因素体系,由此对地区四大典型新兴产业的电网接入情况进行研究。结合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基于时间效应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与四类典型大用户产业落户情况之间的信息量值以及关联度大小。综合模型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确定不同产业中各指标的影响权重和影响比例。从而根据影响指标等级划分表确定不同类型产业的主要电力影响因素,在大用户电网接入规划中能够对主要影响指标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在改善电网以加强大用户接入适应程度的同时,保证电网投资收益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省级电网长期负荷特性发展趋势,可使电网规划更具前瞻性和合理性。通过充分分析地区负荷特性变动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出经济与用电结构因素是长期负荷特性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据此构建了基于用电结构变动的省级电网长期负荷特性预测模型及其校核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2020和2030年全省四季典型日负荷率和峰谷差率进行了预测,并以欧美发达国家和上海市为参考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长期负荷特性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电力市场分析与电网规划人员准确掌握地区长期负荷特性变动趋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停电损失是衡量电网经济性标准之一,合理估算停电损失,能够为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社会应急电源分配、公共预防性预算分配等提供依据。采用产电比法计算停电损失,并使用熵权加权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客观权重,以提高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熵权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区域产电比与各行业、配电网可靠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对4个不同区域的停电损失与各行业的紧密程度和区域配网可靠性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每个区域电网设备升级的重点方向和地域,集中供电企业资金投入,最大限度提高配电网可靠性,降低停电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