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II-IP承载网是以IP技术为基础的多业务承载网,是运营商网络IP化和网络转型的基础。AII-IP承载网与承载Internet等业务的传统IP网有较大的区别。传统IP网在QoS,安全性,可靠性,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达到电信级的承载要求。而AAII-IP承载网虽然其技术基础仍然是IP,但已经从企业级演进成电信级。本文首先介绍了IP承载网的建网模式,然后重点介绍了骨干IP承载网传送方案和城域IP承载网传送方案。  相似文献   

2.
All-IP承载网是以IP技术为基础的多业务承载网,是运营商网络IP化和网络转型的基础。All-IP承载网与承载Internet等业务的传统IP网有较大的区别。传统IP网在QoS,安全性,可靠性,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达到电信级的承载要求。而All-IP承载网虽然其技术基础仍然是IP,但已经从企业级演进成电信级。本文首先介绍了IP承载网的建网模式,然后重点介绍了骨干IP承载网传送方案和城域IP承载网传送方案。  相似文献   

3.
IP承载网及其3G/NGN业务的QoS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曾胜 《移动通信》2008,32(10):22-25
文章介绍了IP承载网的产生、发展及网络架构,分析了IP承载网承载3G/NGN电信级业务时的QoS核心需求,进一步给出了IP承载网QoS需求的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天津网通NGN IP承载网的总体实施方案,重点论述了IP承载网络架构、IP承载网冗余保护机制、路由规划以及MPLS/VPN的应用实施.  相似文献   

5.
IP承载网的建设和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IP化对核心承载网提出的要求,以中国联通IP承载网建设为背景,介绍了IP承载网的网络架构和路由规划,并对重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理  吴良刚 《信息技术》2011,35(4):146-150
IP承载网是目前中国移动承载话音业务的基础支撑网络,其链路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国移动客户对于网络质量满意度以及感知度。对目前中国移动IP承载网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影响IP承载网链路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五项提升IP承载网传输链路运维管理的优化手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IP RAN技术已经成为承载电信4G业务的主要承载技术,本文首先对IP RAN承载网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对IP RAN后续发展以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IP承载网实现的移动分组业务承载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IP承载网的建设背景以及IP承载网的网络层次和结构,提出了分组业务网MPLS VPN业务的设计方案,并分别介绍了分组业务网的接入方式和分组业务网与IP承载网的互通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建设原则及组网思路,重点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的体系结构、业务接入方案,以及本地接入层组网建设思路等内容,给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的组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4G小基站的承载需求及对IP地址的需求,针对各种承载方案分析了IP数据分组的处理流程,提出了4G小基站IP地址规划的总体原则,最后对IP地址规划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系统芯片设计中的可复用IP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可复用IP技术是系统芯片(SOC)设计业的关键技术之一,IP复用能够提高SOC的设计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鉴于此,论述了IP的基本概念与分类、IP模块的设计和基于IP复用技术的SOC设计过程,并讨论了IP设计与应用中的一些要点,如IP模块的接口、IP的产权保护和IP的选用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IP为基础的SOC设计逐渐成为IC设计的主流,针对IP的研发和市场交易在国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我国IP研发、使用、交易的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展望了IP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集成电路IP技术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立伊 《微电子学》2003,33(6):521-526
IP复用是SOCC设计的关键技术。为解决IP在SOC上的易集成性等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IP复用的基础是IP的标准化设计。文章介绍了国际上IP联盟/组织及IP标准的制定情况,研究了VSIA发布的IP标准和规范;从IP的可复用接口设计、IP可交付使用文档、IP保护三个方面集中介绍了VSIA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UMTS分组路由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比较了移动IP协议和GTP协议,分析了从GTP向移动IP演进的3个阶段,并讨论了家区代理、移动IP的安全及移动IP协议对非移动IP终端的支持等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的IP传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亮  徐智勇  张淑芳  汪剑 《数字通信》2000,27(3):10-11,31
对基于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的IP传送技术(IPOverSDH)的内容和技术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对相关的SDH接口进行了讨论,并对IPoverATM,IPoverWDM等传送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ITU-T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与IP业务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基于IP的业务与IP传送能力、IP网络业务和业务平面的关系,并提出了IP业务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娟 《世界电信》2000,13(7):34-36
在各种IP技术方案中,IP over ATM、IP over SDH/SONET、IP over WDM/Optical等技术是未来IP传送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的竞争焦点,当前较为实际的信息网络结构和演变是将ATM和SDH技术层中的冗余部分取消,将其精华分别集成到IP应用层和光层中。形成IP(+ATM)over Optical(+SDH)的技术模型。  相似文献   

18.
IP电话的实现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电话在推出后短短十年的时间以其低价、高效、灵活的特点迅速发展起来。本文介绍了IP电话的基本结构,比较了IP电话与普通电话的优缺点,讨论了IP电话的相关协议及关键技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指出IP电话的发展趋势,相信IP将成为未来信息通信的主导技术。  相似文献   

19.
One of major reasons why IP multicast has not been well deployed is the complexity of IP multicast routing. Since existing IP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s have been designed independently of IP unicast routing protocols, a router must maintain routing tables for both IP mutlicast and unicast routing. This is, in particular, a big burden for an inter-domain router. In addition, by using existing IP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s, we cannot realize an application that a sending host outside the designated domain sends IP multicast packets only towards the designated domain. To resolve above issues, we propose a new architecture for IP multicast, which is called Domain Constrained Multicast (DCM). In this architecture, IP multicast packets are forwarded to a border router of the designated domain using IP unicast routing. And then, IP multicast packets are delivered inside the designated domain using IP multicast. We propose an address format when realizing the DCM architecture using IPv6. We describe the extension of the DCM architecture for applying it to inter-domain IP multicast routing. Finally, we have compared the DCM architecture for inter-domain routing, with existing inter-domain IP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s such as MSDP and BGMP.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用于IP核测试的内建自测试方法(BIST)和面向测试的IP核设计方法,指出基于IP核的系统芯片(SOC)的测试、验证以及相关性测试具有较大难度,传统的测试和验证方法均难以满足。以编译码器IP核为例,说明了基于BIST的编译码器IP核测试的基本实现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通过加入测试外壳实现了对IP核的访问、隔离和控制,提高了IP核的可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