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矿井总风量的测量受到诸多原因的限制,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以单片机AT89S52为核心,给出一种自适应风压风量监测仪的方案。系统包括看门狗电路、自适应A/D采集模块(可接4-20 mA电流型、0-5 V电压型、200-1 000 Hz频率型3种传感器)、串行D/A转换模块、LCD显示、红外接收电路等。对软硬件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工作人员可现场进行环境参数设置,系统设有操作权限,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STC12C5A60S2单片机高速A/D转换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高速A/D转换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STC12C5A60S2内部的硬件资源,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A/D转换。数据采集器将现场的模拟量经放大送STC12C5A60S2进行A/D转换后变成数字量传输到主机进行处理。本系统除了能获得较快的A/D转换速度外,转换的分辨率也可灵活设置,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使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通过水位传感器完成对水位信号的检测,通过风机、瓦斯断电仪完成风瓦电闭锁信号的检测,通过电压、电流等互感器和内置A/D完成多路模拟信号的检测,实时显示井下低压水泵电机的工作状态,具有CAN总线通讯功能,在国内首次整合了矿用水泵电机的电气检测与水位控制功能,实现了矿用水泵电机的无故障自适应运行。  相似文献   

4.
张勇  王崇林  张强 《煤炭工程》2006,(8):105-106
文章利用FPGA器件设计一个A/D转换控制器,按照MAX197的时序直接对A/D的转换工作进行控制,从而完成模数转换。所有这些功能都采用VHDL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对改A/D转换进行了硬件综合和系统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功能的实现减轻了系统主CPU的负担,在一些大型系统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晓南矿绞车的现状,采用PLC取代继电器控制部分,并进行A/D和D/A转换,实现绞车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6.
甄凯玉 《矿山机械》1999,27(7):67-68
柴油机PT燃油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燃油泵的压力和呼油器的喷油时间对过油量的影响来控制循环供油量,以满足柴油机不同工况下所需供油量的要求。其结构示意如图l所示。由于PT燃油系统具有供油压力低(0.63。1.46MPa)、$N压力高(130MPa以上)、管路不易泄漏、供油无冲击、动力范围大、不飞车和易采用电子控制等等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重载车辆、内燃机车和船舶等机械设备上。我国引进的各种设备有美国生产的DG40HTZA型平地机,35t、75t、120t载重自卸车,日本KOMATSU生产的D60A、D65A、D80A、D85A系列推土机等等均…  相似文献   

7.
热解酸洗煤焦结构特性以及与其反应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朋华  杜昌帅  刘栗 《煤炭学报》2017,42(Z1):233-239
酸洗过程可消除煤中具有显著催化作用的碱及碱土金属组分对热解煤焦的影响,从而能够单一解析热解后煤焦结构特性以及与其反应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以瞬间给料方式将酸洗煤样喷入流化床反应器内,制备不同热解温度下的酸洗煤焦样品。采用S,D,A1,A2,G和G*6个特征峰的拉曼光谱拟合方法表征煤焦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以I(D)/I(S+D+A1+A2)特征峰比率表征的煤焦微晶结构比重随热解温度逐渐升高,以I(A1+A2)/I(D)表征的小环与大环芳香结构比重随热解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大小环芳香结构之间转化是煤焦不定形结构向晶体结构转化的主要过程。800 ℃以上热解温度下煤焦反应性随转化率分布相比600 ℃和700 ℃低温热解煤焦反应性分布更加集中,说明不同热解温度下主导煤焦反应性的结构特征不同。煤焦拉曼结构与其反应性之间的相关性表明I(D)/I(S+D+A1+A2)酸洗煤焦结构特征能够较好地关联煤焦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韦建兴  刘兰波 《煤炭技术》2000,19(1):12-12,14
介绍了A/D转换器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PLC和工控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雪艳 《煤炭技术》2012,31(1):63-64
在PLC和工控机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了拉伸机监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模块的方案设计,采用了IPC,PLC,D/A和A/D卡等构建了一个监控系统平台。该平台应用主从式结构,上位机通过工控机实现,而下位机通过PLC实现。平台具有高实时性、高精度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满足工业中多种控制环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PLC控制变频器的煤矿井下恒压供水系统.通过EM235A/D采集系统压力,经PLC PID运算后,通过D/A控制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实现恒压供水.工业试验表明,用变频技术实现煤矿井下恒压供水具有节约能源及保证系统压力恒定的优点,保障了采掘系统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持可持续发展,北衙露天金矿在原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数字矿山建设。通过将原各子系统融合搭建数据采集平台,形成企业数据中心;以SURPAC、DIMINE等三维矿业软件为基础搭建新的地质模型体系使得设计、生产各环节更精细,同时建成完备的生产技术管控平台;梳理各管理、技术、生产流程,提炼与分析生产数据形成矿山生产执行系统。整套数字化技术运用大大提高了矿山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西林铅锌矿磨机给矿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俊武  孟昭才 《矿冶》1994,3(2):47-50
基于西林铅锌矿磨矿过程提出了磨机负荷给矿控制策略,并研制了由光/电、数/模转换装置,磨机负荷检测仪,KMM可编程序调节器及变频调速器(VVVF)组成的磨机负荷给矿控制系统。该系统有3种运行方式,即负荷给矿、恒定给矿和手动给矿。本文详细论述了光/电、数/模转换装置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该系统的构成、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3.
深部铜矿尾砂胶结充填的自动检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深部铜矿的尾砂胶结充填系统利用安装于现场的密度计、差压液位器、智能固体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和重锤式料位等,实时检测充填过程中立式砂仓的放砂浓度和料位、搅拌桶的液位、放砂流量和浓度、水泥仓的水泥下料流量。检测仪表模拟信号经A/D转换输至控制系统供计算机控制系统显示和计算,计算机将输入值与参数设定值进行比较计算,计算结果经D/A转换后,输出为控制信号,驱动招待机构调节各种物理量,从而实现充填料制备过程的全自动检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使用西门子SIMATIC S7-300系列PLC组成的分布式I/O控制系统及标准伺服控制系统组成变频器热平衡试验数字控制网络。通过总线采集和存储两台变频器的数据,并通过I/O控制方式对变频器进行运行控制。按照实验方法编写相关的控制程序和保护程序,实现DCS集散控制。该控制系统已投入使用,满足企业对改进产品性能的要求。通过Matlab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特性曲线和热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15.
王瑛  钱旭 《煤》2013,(2):9-11,31
文章结合当前矿井监控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理解煤炭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以提高信息利用率、实现信息的通用共享为目标,探讨了矿井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原则。为适应不同规模矿井的管理需求,提出了在保证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组件技术灵活构建矿井监控系统软件的设想,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组件,从而构成适合自己的监控系统软件,并归纳了矿井监控系统软件应具有的基本功能和备选功能,也为矿井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新邦  张秀亭 《矿冶》1995,4(4):67-71,61
气泵试验台微机控制系统以IBM-PC微机为核心,配有宽行打印机、六笔绘图机等外设和A/D、D/A转换板、各参数检测传感器以及转速调节系统、压力调节系统等部分组成。本文详细论述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该系统为气泵的产品检验和新产品研制提供了先进的现代化测试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Matlab有着强大的数值处理能力,已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诸多领域之中。工业控制中,常常需要对温度进行监控,以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在Simulink中建立温度监控模型,由DS18B20检测到的温度数据通过串行通信,发送至上位机实时显示,当温度超出设定警戒值时,由上位机发出指令信号给AT89S52单片机,控制警报动作。实验利用Simulink平台下Instrument Control Toolbox,控制可行且方便。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years, the coal safety has been become the urgent problem in China, and severe and fatal coal mine accid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Must pay attention to coal safety management immediately, because the coal mine accidents not only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but also had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ociety and politics. A closed loop management system was put forward to build to improve the coal safety management. The closed loop management system was formed four parts, identifying the hazard sources, classifying the hidden troubles hazard sources, the risk prealarm and risk control,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