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采用自制的γ-LiAlO2,在其中加入造孔剂和粘合剂,冷压烧结成了具有一定孔隙率和孔径大小的支持体。用熔融碳酸盐浸渍支持体制成MCFC用电解质板,单电池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微机电力参数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测量电力参数,用MCS-96单片机组成下位机组,工控386计算机作为上拉机构成了分布式微机电力学参数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用TurboC编程时*·BGI的灵活处理浙江省电力设计院计算中心李静法大家知道,用TurboC编制图形软件时需先将显示器置成相应的图形方式,如EGA、VGA等,即在程序中需要先使用函数initgraph()对图形适配器进行初始化。其原型为:voidf...  相似文献   

4.
PTC元件在电子镇流器中的应用沈泳元,甄锦豪PTC元件是近年来的国家级重大新产品之一,它的全称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一种新型的电子陶瓷元件。是由高纯度钛酸钡与微量澜元素组成的混合物,用先进的陶瓷工艺烧结而成的。PTC元件的特征─—电阻温度特性为图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无OS支持下的C语言运行的固化处理(SCPP)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技术。此处理系统在一DOS支持的PC机上对一由C语言编写的机器码大于64KB的·EXE文件进行定位和适应性修改后生成的二进制码文件能直接在裸机上运行,而无需操作系统的支持,在遵循向上兼容的条件下,即有条件的不受硬件环境的限制。SCPP系统已成功地完成了“航天I型铣削加工中心”的C语言编写的控制软件固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压长线故障测距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用于高压长线的故障测距仪采用了解长线方程的算法。用Intel8086CPU设计的硬件系统和8086的C语言支持了复杂的,高精度的故障测距算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8086CPU设计的故障测距仪的16位微机系统。该系统具有程序、数据空间大的特点,能支持复杂的以解长线方程为基础的长线故障测距软件。用ASM86和C语言编写,具有双精度浮点数和双曲复函数及复杂数学运算的软件可以固化在该系统的EPROM中,在无操作系统支持的环境下运行。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用C++语言实现的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系统提供了支持窗口、菜单以及绘图的基本工具的类库。并用类库实现了一个绘图的交互环境,用户可以通过鼠标、键盘交互地进行图形的绘制、编辑以及图形文件的存取和打印。  相似文献   

9.
目前多功能为一体,支持脱机打印以及轻巧便携已经成了照片喷墨打印机的潮流,液晶屏幕、连接数码相机用USB接口也似乎成了照片打印机的标准配置。不过,也有这样一些产品,它们不追求多样化的功能和小巧灵动的外观设计,而是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专业的性能和出色的成像效果取胜。  相似文献   

10.
Code Base是一个面向数据库和屏幕管理的C语言函数库,它完整地实现了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直接操作dBase,Foxbase的数据库文件,直接支持Turbo C,MicrosoftC等语言。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将Code Base用于微机远动通信接口机的软件设计,使得调度中心的管理信息网络高效,简便。  相似文献   

11.
油页岩颗粒孔隙结构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化石燃料的燃烧特性与其孔隙结构关系密切。采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对桦甸油页岩及其在850℃条件下燃烧所得到的焦样的孔隙结构进行了测量,并结合油页岩燃烧特性对孔隙结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油页岩内油母的热解和页岩灰在燃尽阶段熔融变形使得孔容积和内表面积在燃烧过程中经历了减小、增大、再减小的一个复杂变化过程。此外,页岩灰的熔融变形还使得油页岩颗粒内部的孔由均一的具有平行壁的狭缝状孔逐渐变成多形态的孔,使得孔隙分布由主要集中在中孔变成不同尺寸的孔拥有的孔容积相差不大。为提高油页岩燃烧装置的燃烧效率,适当延长油页岩颗粒在燃烧装置内停留时间的同时,更应当减小样品的颗粒尺寸。  相似文献   

12.
低温潮湿环境下,吸收剂表面孔隙结构对其表面气固反应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等温氮气吸附法对同时吸收SO2/NO2过程中Ca(OH)2颗粒表面孔隙结构的变化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结合SO2和NO2在Ca(OH)2颗粒表面的吸收机制,该文探讨了吸收剂表面孔隙结构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的形成改变了吸收剂表面孔隙的孔形特征,但对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反应过程中,孔径大于30nm和小于7nm的孔逐渐减少,而孔径位于两者之间的孔隙数量逐渐增多。吸收剂颗粒表面新孔的出现一方面弥补了由于反应导致的比表面和孔容的降低,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吸收剂表面的分形特征。孔隙表面的膨胀和产物的堆积是导致吸收剂表面孔隙收缩,孔形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赵家昌  陈思浩  解晶莹 《电源技术》2007,31(12):1000-1003
研究了硅溶胶模板法制备的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孔炭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中孔炭的平均孔径和比电容随硅溶胶/炭源(葡萄糖)比的增加而增大.提出了一种硅溶胶模板法与CO2物理活化法相结合的模板-物理活化法以提高中孔炭的BET表面积来提高中孔炭的比电容.采用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中孔炭的孔结构与倍率性能的关系,并与商品化微孔活性炭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平均孔径较大的中孔炭具有较好的倍率特性.模板-物理活化法制备的中孔炭具有高比电容和良好的倍率特性.  相似文献   

14.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with a cylindrical pore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using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as a removable templat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tructural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on hydrogen adsorption capacity, different carbon precursors and synthetic methods were used in their preparation. All of the carbon materials prepared showed a well-defined pore structure with a high surface area irrespective of the carbon precursor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Hydrogen adsorption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capacity of the materials for hydrogen adsorption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total surface area and the por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N2 sorption results, the total surface area wa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e hydrogen adsorption capacity.  相似文献   

15.
直接预测脱硫剂煅烧产物孔隙分形维数的模型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分形维数是分形几何结构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反映了几何结构的光滑规则程度,该文在石灰石分解和CaO晶体烧结模型基础上,预测出石灰石分解所生成CaO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以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为参数,根据提出的孔隙分布模型,计算出CaO孔隙中孔容积的分布情况,结合分形介质中孔隙分布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方程,直接预测出石灰在各种煅烧条件(煅烧温度,CO2浓度等)下,分解产物CaO孔隙的分形维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可以对石灰石煅烧产物CaO孔隙结构的分形特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钙基脱硫剂水合改性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扩散反应的烟气脱硫过程中,脱硫剂的微观孔隙结构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该文报道钙基脱硫剂的水合爆蒸改性实验,通过调节水钙比和煅烧温度,利用内部蒸发过程促使脱硫剂微观孔隙结构发生大范围变化。实验测定了改性前后脱硫剂孔隙结构和宏观脱硫性能的改变,以及微观孔隙结构内反应转化分布。在实验测定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微观孔隙结构的改变及孔隙变化影响脱硫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薛寒明  邵光杰  张柳丽  许晓娟 《电池》2011,41(4):181-183
采用模板法结合溶剂热法,利用葡萄糖脱水碳化和SnCl4水解制备SnO2负极材料。XRD、FE-SEM及BET分析结果表明:SnO2为四方晶系金红石型结构,由粒径约为15 nm的零维球形纳米颗粒集合形成几何结构完整的三维多孔球体,球体直径约1~2μm,比表面积为36.41 m2/g,平均BJH孔径和孔容分别为15.8 nm和0.211 cm3/g。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0.005~2.000 V循环,SnO2材料的0.1C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796.7 mAh/g和896.1 mAh/g,从第4次循环开始,库仑效率在90%以上;第30次0.5C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66.98%。  相似文献   

18.
吴飞  朱梅  徐献芝  宋辉 《电源技术》2012,36(2):218-221
借鉴植物叶片高效传输的机理,以包含规则排列的贯通直孔的镍片作为骨架材料,与自制催化剂组成小孔气体扩散电极,在锌空气电池体系下与常规泡沫镍电极的放电性能进行比较,并考察不同孔径的小孔气体扩散电极之间的放电特征。结果表明,小孔气体扩散电极相比泡沫镍电极存在更好的放电性能,降低了电极在大电流密度工作时的极化过电位。当电流密度在低于1 000 mA/cm2工作时,放电性能与孔径大小成线性关系,孔径为50μm时,放电效率最佳。总结了小孔气体电极相对泡沫镍气体扩散电极放电效率明显改善,并随着孔径变化放电性能呈现尺度效应,内部结构稳定,间歇放电性能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化学-物理混合活化法改性活性炭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娇萍  田艳红 《电源技术》2005,29(6):372-375
以FeCl3为化学添加剂、CO2为活化剂,采用化学-物理混合活化法对溧阳活性炭(LAC)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后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FeCl3-CO2体系可以明显改进活性炭的孔结构和孔径分布,经改性后活性炭平均孔径稍有下降,但BET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都较原料炭增加了1倍,孔径分布更趋均匀;经循环伏安测试,比电容量由原来的190F/g提高至355F/g;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等效电容量从21F/g提高至48F/g,低频段“电荷饱和”频率从120mHz提高至670mHz,但是也导致了电极界面接触电阻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一种生物污泥热解半焦孔隙结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泥半焦的孔隙结构是影响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N2气氛下,温度为300~900℃对一种取自香港的生物污泥进行热解。采用ASAP 2010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测定生物污泥热解半焦的比表面积及其孔隙结构,研究污泥半焦的孔隙结构在热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利用分形理论和等温吸附理论对半焦进行分析。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孔隙结构变得发达,孔的种类多样化,总孔容积逐渐增加。比表面积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从300℃时的0.72 m2/g增加到900℃时的64.88 m2/g,平均孔径为3.7~8.53 nm。不同温度制得的半焦,孔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在孔径为4 nm左右出现峰值。表面分形维数随热解终温的提高而增高,从2.539增加到了2.824,表面分形维数的增加,有利于污泥的热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