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高崖水文站近11年的实测输沙率资料,以《河流泥沙测验规范》为依据进行单断沙换算系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单断沙关系相关性较好,换算系数为0.989 9,符合规范要求。因此,可作为高崖水文站输沙率实行间测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沙河埠站水流沙实测系列资料,找出具体的水文相关因素的特征,并分析各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据三水水文站实测的流量、含沙量资料统计,对三水水文站多年平均条件下的水沙关系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以前三水水文站的水沙关系曲线呈多重型绳套,而1993年以后的水沙关系曲线则呈顺时针型单一绳套,系由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马口、三水站的分流比发生了改变,西江水沙经思贤滔向北江分水分沙量的大幅增加所致,其结果是利弊共存,并呈现弊大于利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5.
用多坡段组合模型代表黄土高原典型坡沟系统的各垂直分带,运用人工模拟降雨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坡沟系统土壤侵蚀链内各种侵蚀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黄土区土壤侵蚀链各垂直带水沙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多坡段组合模型代表黄土高原典型坡沟系统的各垂直分带,运用人工模拟降雨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坡沟系统土壤侵蚀链内各种侵蚀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产沙过程呈现出多峰特点。雨强29.7mm/h时主要以面蚀为主,产沙起伏3次。雨强60.5mm/h时以面蚀与细沟蚀为主,伴有崩塌、滑塌等重力侵蚀过程。90.2mm/h时细沟发育充分,25°坡段细沟发育较多并出现浅沟现象,35°坡崩塌、滑塌剧烈。位置愈低的坡段产流量愈大,单位面积和时间的产流量按坡段排列为谷坡>梁峁坡下部>梁峁坡中部>梁峁坡上部。由于上坡来水的作用,梁峁坡的产沙量增大了20.2%~63.5%,谷坡的产沙量增大了42.9%~74.5%。有效控制上坡来水量和各坡段的产流量,坡面侵蚀产沙将会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7.
卢晗  王昱  李小宁  周伟 《泥沙研究》2023,(2):59-66+50
采用小波分析法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分析了黑河上中游水沙通量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定量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通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上中游径流变化周期基本一致,上游输沙量变化周期也基本一致,但中游输沙量在1类和2类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相差较大,且干流两个水文站的径流输沙突变时间存在差异。1981-1989年上游干流影响径流的主控因素为人类活动,但1990年以后主控因素逐渐变为降水,2003年以后主控因素又变为人类活动。影响输沙的主控因素在时间序列上均为人类活动,但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干流中游影响径流的主控因素在2005年以后逐渐变为降水影响,而人类活动一直是引起中游输沙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徐康  唐德善  田元 《人民黄河》2008,30(1):49-50
针对黑河中游地区农业节水与农业水价的现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过低的水价会造成水量浪费严重,不利于节约用水;过高的水价将会导致用水量的急剧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阐述了调整农业水价对促进农业节水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推算出有利于农业节水发展的节水水价区间为0.07~0.21元/m3,对应的农业用水量为6 000~7 500 m3/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断面平衡法,对黑河中游段水量沿程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确定了不同区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强度。莺落峡至国道312线黑河大桥30 km河段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黑河大桥至正义峡155 km河段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汛期地表水被引入灌区灌溉,灌溉水进入田间后大量入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经过4~5个月时间的运移,至非汛期以泉水溢出大量补给河水,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循环。  相似文献   

10.
糙率是水文水利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采用比降面积法推求流量时,糙率值的选取对流量的计算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推算大洪水洪峰流量时至关重要。本文以曼宁公式为理论依据,采用三道营水文站2013至2018年间实测水位流量资料研究了三道营水文站水位与糙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黑河流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ODIS LAI、MODIS土地覆盖类型、平均气温、降水量、DEM数据,利用Slope趋势分析、相关分析法分析2001年~2016年黑河流域LAI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16年,黑河流域LAI总体呈上升趋势,升幅为20.51%,LAI增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寒区试验区和中游人工绿洲试验区;16年间黑河流域中上游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植被状况逐渐改善,但下游地区呈退化趋势;黑河流域LAI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几乎一致,但空间差异明显,中上游主要呈正相关关系,下游主要呈负相关关系。可见,2001年~2016年黑河流域植被LAI总体呈上升趋势,流域中上游植被状况不断改善,但下游植被逐渐退化。  相似文献   

12.
余琳  唐德善  吴娟  王鸽 《人民黄河》2007,29(9):61-62
黑河中游张掖地区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主要有渠系及田间工程、机井工程、管道灌溉、滴灌和喷灌等。2001~2005年各项工程节水量为1.27亿m3,为改善和保护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针对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中推广高新节水技术、资金投入、灌溉设备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黄河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沙联合调度的方式主要有单库调度、二库联调、三库联调、四库联调及五库联调等。水沙联合调度分预决策、决策、实时调度修正及调度效果评价4个阶段,不同阶段实施的技术路线有所不同。通过分析水沙联合调度的方式,给出了以四库联调为例的技术路线。同时指出:黄河调水调沙的调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来水来沙条件、下游河道边界条件以及各水库工程边界条件的变化,其调度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调整,相关的技术支持也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珠江流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气候变化特点,对流域内各主要河段大于10年一遇的历史洪水和实测超定量洪水进行统计,分析珠江流域洪水发生的地区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闽江流域河流中的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流域内20个监测断面的8项水质指标月均值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可划分为T1时段(4—12月份)、T2时段(1—3月份);T1时段水质较好,氨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源以农业污染为主;T2时段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总磷。在空间上可划分为3个群组。S1组主要位于建溪下游、沙溪、大樟溪、闽江干流,水质最差,污染物以营养盐为主,耗氧有机物次之,污染源为福州、三明、南平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和禽畜养殖污水;S2组位于沙溪下游、富屯溪,水质最好,污染物主要是面源污染中的营养盐污染,水体自净能力良好;S3组位于建溪中上游、富屯溪中上游,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成果可为闽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和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天津市1968—2018年的逐日实测降雨数据,分析了天津市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基于极限学习机ELM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建立了降雨预测模型,计算了不同模型模拟值的相对误差RE、模型效率系数Ens和决定系数R2,找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天津市降雨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自西向东逐渐提高,ELM模型RE最低而Ens和R2最高,表明ELM模型精度最高,可作为当地降雨预报的计算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的历史数据,结合广西环境地质特征,对广西地质灾害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频繁、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的5~8月是广西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广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发生规模以小型为主。崩塌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贵港、河池等地。滑坡主要分布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广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与地形地貌、岩土特征、降水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自然因素是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及水资源配置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河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内陆河,中游灌区是水资源的主要利用区,地表水、地下水转换频繁。基于地下水数值计算的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及配置模型,通过分析中游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规律,模拟地下水流场的动态变化,解决了黑河中游灌区两水转化及水资源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6,(5):72-76
水库水温分层影响下游鱼类等的繁殖和农业灌溉作物的生长。采用EFDC模型,建立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汤村水库水温特性,分析水库水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汤村水库从水面到水面下12 m水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库表水温在1.0~28.5℃之间变动,8月水库水温最高;水体水温随水体深度增加而下降,且沿水深方向下降梯度逐渐变小,1月水库表层水温与中下层水温基本一致;河道水温在坝址下游约3 000 m处恢复至天然河道水温,水库下泄水体温度对天然河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悬沙浓度是河口水沙环境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与港口、航道工程以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和大坝的兴建,径流输沙量大幅减少,长江口的水沙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搜集了长江口近十几年来51个测点的多年连续悬沙资料,研究了新水沙形势下长江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悬沙浓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在空间变化方面,横向上北支大于南支,纵向上自口内向口外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特征;在年际变化方面,长江口悬沙浓度整体随着上游来沙的减小,呈波动下降趋势;在拦门沙区域,因风浪作用影响较大,悬沙浓度对各年份风速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