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湖南某地的石煤钒矿石为原料,进行空白氧化焙烧得到焙烧矿粉,使用H2 SO4浸出以确定石煤钒矿中钒的含量.探讨了硫酸浓度、固液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4 mol/L的硫酸作为浸出剂,在温度为95℃、液固比为4∶1的条件下进行浸出8h,通过计算可得此时钒的浸出率为88.3%.石煤钒矿的浸出过... 相似文献
2.
3.
4.
5.
周维文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1986,(5)
在氧化钒生产工艺中,从钒酸钠溶液中得到固相红色氧化钒,必须进行中和沉淀,在沉淀结束后,还须用清水洗涤固相红钒,以减少产品中杂质含量。为保证洗涤效果,在水洗前将沉淀后的上清液(废液)尽可能地排放掉。水洗后,含水红钒经板框压滤机进 相似文献
6.
石煤提钒碱浸过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石煤空白焙烧料NaOH溶液浸出过程中液固比、NaOH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搅拌速率、矿石粒径、温度对浸出速率的影响,确定了石煤提钒碱浸过程动力学方程式,计算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液固比、反应搅拌速率对浸出速率的影响不大,NaOH溶液初始浓度、矿石粒径、浸出温度对浸出速率的影响显著;V2O5的浸出动力学适用于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浸出反应服从化学反应控制过程;根据Arrhenius公式,使用曲线拟合法,近似求得该反应表观活化能约为58.5 kJ·mol-1,进一步表明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7.
8.
针对攀枝花某企业产出的钒渣,以碳酸氢铵水溶液为浸出剂,研究了从钒渣中浸出钒的宏观动力学,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浸出剂质量浓度和颗粒粒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钒浸出过程遵循"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反应主要受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钒浸出率随液固体积质量比增大、搅拌速度增大、反应温度升高及浸出剂质量浓度增大、颗粒粒度减小而提高。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宏观动力学模型,求得反应表观活化能E=18.0kJ/mol,指前因子A=0.713,确立了宏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浸出温度及硫酸浓度对石煤提钒浸出的影响,研究了机械活化前后矿样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未活化矿样浸出表观活化能为23.49kJ/mol,反应级数为2.34,矿样活化20min后,浸出表观活化能降为16.85kJ/mol,反应级数降至2.21。机械活化能够增强矿样的表面活性,降低浸出过程对温度和硫酸浓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石煤脱硅渣中钒浸出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石煤熔融水淬后碱浸脱硅渣为原料,采用液固多相反应的缩芯模型研究了石煤脱硅渣中钒的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浸出温度、初始硫酸浓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硅渣的浸出分为两个阶段:反应刚开始时的快速浸出阶段和2min之后的缓慢浸出阶段,这两个阶段均受固膜扩散控制,反应活化能为13.88kJ/mol。 相似文献
14.
15.
1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钢中痕量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钒是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测定钢中V(V)的方法主要有PAR法、钽试剂—CHCl_3萃取光度法。本文利用V(V)在HCl介质中催化KClO_3氧化溴邻苯三酚红(BPR)使之褪色,在波长520nm处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铁水[P],半钢[P]与钒渣(P)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了影响钒渣(P)高低的原因,提出了降低钒渣(P)含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钒铝合金的主要用途及其生产方法,针对铝热法生产钒铝合金过程中钒收率偏低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原料生产钒铝合金时,99.0%V_(2)O_(5)适应性比较强,大部分铝粉都能满足要求。98.5%V2O5由于含量相对较低,必须选用活性较好的铝粉,才能够获得较高的钒收率。生产钒铝合金过程中,单位反应热量控制在3100~3200kJ/kg,采用Al_(2)O_(3)-CaO-CaF_(2)渣系,采用700mm×700mm×1000mm的炉体,V2O5投料量为200kg时,钒收率可以超过9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