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空间灾害防控是建设防灾型城市的基础。通过分析河南罕见暴雨诱发地下空间内涝特点,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关防控体系构想。首先总结河南特大暴雨和灾情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系统等方面探讨罕见汛期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致灾因素;随后从极端天气下地下空间致灾风险评估、灾害防控规划及灾后城市恢复规划等方面提出特大暴雨下城市地下空间灾害防控体系构建方略;最后针对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复杂多样性挑战,从生态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科学地下空间防控体系构建及完善地下空间灾害应急救援措施方面阐述构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研究城市时空行为特征的热点方向,本文总结当前城市规划领域应用大数据的主要案例,梳理出了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大数据应用类型以及城市时空行为特征识别的大数据应用研究模式,发现其应用研究主要采用公交刷卡、手机定位、出租车轨迹等居民出行数据以及社交网络数据,挖掘城市空间职住地信息、通勤信息以及对城市功能区和热点区的识别;基本的应用模式由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挖掘与居民时空间活动特征识别四步工作构成;同时,当前应用研究还存在着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以及数据挖掘分析三大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毛华松  张立立  罗评 《风景园林》2019,26(7):96-100
研究表明,山地城市雨洪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密切相关,而提升雨洪灾害的适灾能力建设已成为应对山地城市次生灾害频发的迫切诉求。以灾害链相关理论为支撑,围绕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3个灾害链关键要素,分析、归纳山地雨洪的灾害链及其链式的灾害演化关系和灾变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害链断链”和“城市空间减灾”2个层面的雨洪减灾规划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雨洪灾害链频次,减少灾情放大,增大城市安全性的目的;进而以巫山早阳组团城市设计为例,探讨雨洪减灾规划策略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山地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面对城市特色危机和人本发展趋势,城市意象在公众认知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代表了公众对城市总体印象的认知,更代表了市民对城市高度认可的意象共识,而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媒介升级的背景下,意象研究获得了更科学、更人本的改进机遇。文章通过引入社交媒体数据,从理论辨析、技术支持、数据拟合三个层次出发,充分挖掘公众通过社交媒体数据反馈出的环境认知信息,形成由城市场景印象和攻略印象相结合的总体城市意象解析办法,借助“小红书”攻略与“抖音”短视频数据,对武汉市的总体城市意象进行剖析,总结出多亮点、三圈层协同的意象特色体系,并从中发现武汉城市意象的特征与相关问题,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720”特大洪水造成地下空间严重灾害。随着各类灾害的发展演变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层次和规模的提高,灾害防御将越来越重要。吸取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总结分析地下工程灾害情况,深入讨论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的防灾问题,切实保住地下空间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灾害防御统筹兼顾防治结合、灾害防御兼顾国防安全、防灾标准适度超前、地下空间修复重建与地面工程规划设计相结合、加强大灾害预警预防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对城市地下空间重大灾害防御进行了深入探讨,建议试点先行探索城市地下空间重大灾害防御的体制机制、规划计划、技术标准、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等,深入开展成灾致灾机理、地下感知探测、灾害情景、韧性地下空间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讲述了在物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深度挖掘"在智慧粮库内的应用。并且说明了"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应用"通过采集、分析、应用等过程形成的示范库、储备库、收纳库等粮库智能化信息数据,做到相关信息资源的公开,可以让管理员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应信息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游记大数据的华山景区游客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记大数据包含旅游者在周边地区出行的行为信息和目的地资源信息,技术进步和社交媒体发展使获取低成本游记大数据成为可能,但目前景区尺度上进行的游记大数据研究较少。研究首次在景区尺度上以华山为研究对象,利用蚂蜂窝和携程网网站上的游记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通过语义分析发掘旅游者景区内移动模式和偏好;对游记进行客源地分析,用GIS呈现研究结果;突破单一目的地内部的游客空间模式研究,对华山与所有相关旅游节点进行关联度强弱分析;就游客满意度评价进行情绪分析和不满意方面的深度内容分析。研究结果有望为景区和目的地规划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王辉 《建筑学报》2021,(5):103-108
对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美学特征进行归纳,提出城市空间美学在客体要素、主体状态以及美的机制内涵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并通过一项基于社交媒体信息的城市空间认知审美研究案例阐述了相关研究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现代建筑的空间功能、当代建筑的信息认知和动态事件的算法这三个方面。以层次递推的方式展开有关事件算法的讨论,涉及建筑数字化创作中有关信息编码和赋值、数据统计与挖掘、计算等价性、有限元分析等操作步骤,阐述了事件的涌现现象、自下而上的操作策略、数理模型的导向性以及既有算法模块的引用等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1)
社交媒体如今成了互联网中最热门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拥有社交媒体账号,每个人都参与在社交媒体中,社交媒体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新闻信息。但在社交媒体中,新闻真实性的保证却难以落实。本文分析了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失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1)
本文主要利用网络民族志的调查方法,通过在线观察、参与讨论、数据记录和内容分析的方式,主要以微博、百度贴吧、视频播放论坛等虚拟社区为田野调查点,以2012年的热播剧《后宫甄嬛传》的主要电视播放时期和网络投放时期为观察时间段,历时大约一年,针对该剧的热播现象以及在网络上引发的讨论热潮进行学理分析,主要探讨了社交媒体对该剧的助推作用以及社交媒体对于电视传播形成口碑效应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0)
结合大数据背景下新的外贸形势,分析了大数据对于外贸企业客户开发的影响,主要包括提供客户信息挖掘渠道、提供客户开发动力等积极影响,以及加大外贸企业收集与储存信息难度、提高外贸企业处理与运用信息成本等消极影响。并针对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客户开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提取有用信息、降低信息成本、保障信息安全、注重数据更新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5·1 2"汶川地震导致四川省部分城乡大面积受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作者在收集媒体资料的同时,奔赴灾区对灾情特征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作者发现不同的城乡居民点因其空间距离和居民点自身属性的影响,在地震中受灾程度不一;震后安置与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安置区选址不当,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配置不当以及重建制度保障等问题.最后,从城乡灾害风险规避和规划管理的角度,阐述了从汶川地震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吴庆洲 《当代建筑》2021,(12):18-20
本文探讨城市防洪涝与空间格局的关系,从城市选址,建设调蓄能力较大、具有足够密度和行洪断面的行洪河道的城市水系,提高城市调蓄能力等方面进行论述.随后,本文讨论了郑州"7.20"灾情,并得出成灾原因:其一,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其二,城市管理者的人为失误加重灾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自建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了真实客观、观点鲜明、形式多元的信息内容,通过微信推文这种手段,提高了宣传力度。本文依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以新华社微信推文中的图片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等方向对其进行了话语分析,这也拓展了多模态话语理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规划、建设、管理建构筑物过程产生的数据种类繁多、规模较大,亟需一种具有唯一性、参考系一致性、高效性的编码.北斗网格位置编码规定其网格选择和编码规则,以及空间位置信息标识、传输及大数据处理,在建构筑物空间标识位置编码领域能有良好的扩展性.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编码规则,本文提出了建构筑物空间标识位置编码技术,对建构筑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建筑数字技术软件无限扩张的当下为背景,呼吁建筑数字方法应回归对学科本原的结构化技术策略思考。笔者以线性规划算法模型为例,呈现程序编码算法模型对学科问题转译过程的显性与隐性潜能。进而,文章阐述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隐性转化编码模式,挖掘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的建筑设计方法的隐性转译机制,并以此突破并超越人类思维定式的逻辑限制,在概率空间中塑造未来建筑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规避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数据混乱的风险,实现企业数据资源的高效应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数据有效挖掘、整合与定制化分析,通过开展企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蓝图,统一企业信息编码,梳理主数据和元数据,建设并集成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制定数据资源管理形式,达到了完善业务流程、规范信息编码、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发展能力的效果。阐述建设企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的背景、内容、要点、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一般可以把地区的防灾状态分为两部分:静态防灾与动态防灾。除城市公共消防设施以及沟渠、堤坝、防洪闸等防灾专用设施外,坚固高大的楼房、体育馆、高台以及植被森林等都可认为起到静态防灾的作用。动态防灾则指灾害发生时的信息传递,救灾人员的救助活动,救援物资的供给以及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调配等。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较为科学严密的灾害经济损失预测方法,为政府进行灾后重建资金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6年6月23日下午,盐城市阜宁 县、射阳县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 现灾后重建已成首要任务。重建的紧迫性要 求农居建设规划先行, 其余规划跟进。通过 参与灾后调研及资料整理,以对此次受灾情 况进行具体分析,形成本次研究的基础。根 据国内外重建经验以及对相关政策、法律的 解读,把控灾后重建规划方向;根据龙卷风 的破坏特点和此次灾害中农居被毁情况,进 行受灾地区现有农居抗龙卷风缺陷及问题 总结。针对以上分析、研究及问题总结, 探讨 农居建设规划,构建龙卷风灾后农居规划模 式,以期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一些具有实用 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