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邯郸市滏阳河水为原水,进行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中试采用混凝沉淀/Zeo-carbon生物滤池/臭氧/活性炭工艺,综合考察臭氧/活性炭对浊度、COD<,Mn、UV<,254>、NH<,4><'+>-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该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g/L,活性炭滤池的最佳滤速为6.0 m/h.在最佳运行工况下,出水浊度、COD、NH<,4><'+>-N、UV<,254>的平均值分别为0.85 NTU、2.43 mg/L、0.33 mg/L和0.031 cm<'-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4%、53.5%、73.0%和59.4%,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顾玮 《云南建筑》2005,(1):55-56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受污染水净化处理技术的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常规处理工艺的特点,提出强化混凝、沉淀和过滤等过程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净化机理,并说明了采用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浮/活性炭/微滤膜一体化工艺处理高藻、低浊、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微污染湖泊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浊度、色度、CODMn、氨氮、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50%、81.60%、76.50%、63.40%、94.60%。对于浊度的去除,气浮、活性炭和微滤膜均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色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气浮和活性炭发挥主要作用;对于叶绿素a的去除,气浮发挥主要作用。另外,该工艺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膜污染能力,试验开始时跨膜压差约为2.1 kPa,至试验结束时跨膜压差仅增至3.4 kPa。  相似文献   

4.
强化混凝与臭氧预氧化强化处理微污染水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源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常规过滤效果明显降低,采用强化混凝和臭氧预氧化可强化过滤效果,但二者的强化机理不同。强化混凝是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等作用,使小颗粒浊度物质、溶解性有机物、UV254得到有效去除;臭氧预氧化则是通过改善粒径相对较大的颗粒物的表面性质来强化过滤效果。臭氧预氧化会使有机物的结构发生改变,但其必须与其他分离工艺(絮凝、沉淀、过滤等)有效结合,才能强化去除污染物。滤后水的THMFP都较进水有所升高,其中臭氧预氧化强化过滤后的THMFP升幅最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呈上升趋势。如何对微污染水源进行处理成为当前给水处理中新的发展方向。总结西北某微污染水源净水厂的工艺设计,重点介绍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选型和相关参数,并对其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核算,总结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刘和平  魏琪  石锐 《供水技术》2011,5(6):10-11,15
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沉后水作为进水,考察了臭氧-生物炭砂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CODMn浊度和氨氮,CODMn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4%和37.5%,稳定运行时期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46.6%.在活性炭滤层下增加砂垫层,对控制出水浊度及保障生物安全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含粉末活性炭的沉淀池排泥水回流至混合池,以强化系统对原水中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并同超滤工艺联用,考察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炭量的提高,炭泥中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均有所增加,对氨氮、有机物的去除率也越高,系统稳定时与0、100和200 mg/L的投炭量对应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36.9%、52.7%、61.5%,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20%、35%和50%,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0%、40%和45%,且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也明显优于常规工艺。沉后水的浊度稳定在2.5 NTU左右,膜出水的浊度稳定在0.1 NTU以下;在30 L/(m2·h)的通量下,PVC膜能稳定运行,几乎没有产生不可逆污染,但当投加量过高时,跨膜压差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混凝沉淀、砂滤、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锰对臭氧氧化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锰含量较高的源水,锰在臭氧接触塔中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能够促进臭氧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且随着臭氧投量增加,锰被最终氧化成高锰酸根,接触塔中水的颜色也相应呈现出由浅至深的变化过程,故可通过观察水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以有效地指导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9.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东南区水厂的主体工艺为机械加速澄清池和双阀滤池,受闽江口潮汐反涌的影响,其源水中的氨氮浓度升高并呈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出厂水水质不能达标.采用三段式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处理澄清池出水,考察了其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2.0 mg/L、三个接触室的气量比为5∶3∶2、活性炭滤池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15 min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5%以上,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29%~54%)和(50%~64%).与下向流运行方式相比,采用上向流方式可使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5% ~10%.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及中试条件下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石油微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通过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两个指标,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过滤速率等操作参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和活性炭过滤速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H值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中试条件下适宜的臭氧投加量应为8 mg/L左右,最佳过滤速率在10 m/h附近。采用臭氧氧化与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当进水石油类浓度在1.5 mg/L以下时,出水石油类低于0.3 mg/L,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 mg/L。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松花江水源水质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松花江微污染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具有助凝作用,可节省混凝剂用量,在试验条件下,当预臭氧投量为1.0 mg/L时,可节省12%以上的混凝剂量;主臭氧氧化工艺的设置可以提高后续活性炭滤池的净水效果;在低温低浊期出水氨氮浓度难以达标,可采用加氯的方法来去除氨氮,最佳投氯量为4.5 mg/L。长期运行效果表明,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工艺,所需臭氧投加量较低,系统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即使在冬季低温低浊期仍可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的饮用水源水由都江堰输送到成都,沿程经过多个城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上游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着成都市的水源,致使原水突发性污染情况时有发生。在呼吁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如何去除污染物提高水质是供水行业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污染原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硝化细菌活性较差,无法充分发挥生物降解作用,氨氮去除率较低,同时有机物去除率也较低;当进水氨氮浓度在0. 6 mg/L左右时,可以形成稳定的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较高,且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为稳定。进水中主要以分子质量<5 ku的有机物为主,组合工艺对这部分有机物的去除率也最高。组合工艺对疏水性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粉末活性炭的吸附降解和膜面滤饼层的截留作用。NaClO强化反冲洗可以很好地降低跨膜压差的增长速度,当NaClO浓度为400 mg/L、反冲洗时间为10min时可达到最佳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粉末活性炭-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莫罹  黄霞 《中国给水排水》2002,18(12):16-19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表明 ,粉末活性炭 (PAC)为天然腐殖质类物质饱和后仍可吸附二氯酚 (DCP) ,并在连续运行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PAC -MBR抗DCP冲击负荷的能力强于投加普通填料的MBR。通过测定进、出水有机物的表观分子质量分布 ,发现PAC -MBR能有效去除 1~ 4K(1K =10 0 0u)的有机污染物 ,对 4K~ 0 .4 5 μm有机物的去除与PAC的饱和程度有关 ,去除率随运行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AC -MBR和普通填料 -MBR均能有效去除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前者对可吸附有机物的去除率受PAC饱和程度的影响较大。采用磷脂法可测定PAC上附着的活性微生物量 ,连续运行中PAC -MBR内的微生物量为 0 .6× 10 8个活细胞 mL ,与普通填料 -MBR相当。耗氧速率测定结果表明 ,PAC -MBR内的微生物活性略高于投加普通填料的MBR。  相似文献   

15.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通过30 d的稳定运行考察了系统的除污效能,并通过观察膜表面的微观形态对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初始阶段向MBR中一次性投加2 g/L的粉末活性炭(PAC)作为生物载体,并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臭氧投量为1.5 mg/L。结果表明,O3/MBR系统由于超滤膜的截留作用对颗粒物的去除非常有效,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9.3%;对CODMn、DOC、UV254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6%、18.7%和30.1%。尽管臭氧氧化使水中的AOC浓度有所增加,但经MBR工艺处理后,整个系统对AOC的去除率为13.4%,生物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运行结束后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超滤膜的膜孔被污泥层覆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污泥层的表面粗糙不平,这两者均表明污泥层造成了膜污染。尽管该污泥层导致了跨膜压差的增加,但同时也起到了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军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1):101-104
采用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了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并根据由无因次和赋权法推导出的综合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各工况的出水浊度<0.39 NTU,UV254<0.06 cm-1,水质稳定可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投加量和抽停时间比对去除浊度的影响显著,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出水UV254的影响明显;使出水浊度和UV254达最低的运行条件不同,可分别由最小水平效应值确定各自的因素最佳水平组合;综合考虑出水水质和经济因素,确定较佳的运行工况为:混凝剂投量为1 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300 mg,抽停时间比为15 min/3 min,曝气量为0.25 m3/h.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处理与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饮用水水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成为供水领域的热点。活性炭是饮用水浓度处理的常规方法。本文简述了微污染源水现状及活性炭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比研究了活性炭过滤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工艺的出水均满足标准要求;与单独的活性炭过滤相比,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水厂砂滤出水浊度、COD_(Mn)和UV(254)的去除率从40%、15. 0%和18. 2%分别提高到50. 0%、34. 0%和54. 5%,出厂水的三氯甲烷和三氯乙醛生成量平均减少0. 005和0. 003 mg/L。  相似文献   

19.
气浮/微絮凝/臭氧/活性炭工艺除藻效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臭氧—活性炭过滤对含藻水库水中藻类和微囊藻毒素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气浮/微絮凝/臭氧/活性炭工艺可有效处理受藻类污染的水库水。  相似文献   

20.
烧杯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对降低沉后水浊度、色度、提高CODMn和TOC去除率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产应用表明,采用高锰酸钾和PAC联用工艺对长江微污染原水而言,对降低出厂水浊度、臭味和色度都有明显的效果,CODMn去除率增加10%~20%。同时,混凝剂用量可以降低约65%,氯耗降低约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