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反粒度生物滤池/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过程中,存在反粒度生物滤池初滤水浊度过高,进而影响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稳定运行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粒度生物滤池初滤水浊度控制研究。以反粒度生物滤池出水浊度1.5 NTU为预设目标,通过直接排放初滤水、延时启动、延时与慢速启动联用、降低运行初期滤速、二次絮凝、延时启动后二次絮凝与慢速启动联用等6种技术措施对反粒度生物滤池出水浊度进行了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排放初滤水至出水浊度1.5 NTU需要40 min,初滤水排放量约占每一个运行周期处理水量的1.4%,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另外5种措施对浊度控制有一定效果,其中,延时10 min后缓慢启动并进行二次絮凝(絮凝剂投加量为7 mg/L,投加时间为30 min)工况下,初滤水浊度峰值10NTU,10 min内初滤水浊度可降至1.5 NTU,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藻类及氮污染的问题,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不同水力负荷下BAF反应器对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MC-LR、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07m3/(m2·h)时,BAF上述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71%、46.55%、81.8%、52.16%、67.99%、79.2%、34.8%,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最低出水浓度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类水质要求。微生物镜检和高通量测序(454)分析表明,对于低碳源的微污染水源水,BAF滤料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极为丰富,运行初期(前2周)有6大门类17大种属,后期(3~4周后)增加到14大门类43大种属,还有线虫、草履虫、水蚤等原生动物;优势菌属有Sphaerotilus(球衣菌属,2.41%~24.58%)、Aeromonas(气单胞属,4.16%~12.59%)、Cloacibacterium(黄杆菌属,1.85%~12.39%)、Aquabacterium(水杆菌属,1.53%~6.76%)、Hydrogenophaga(噬氢菌属,1.12%~5.9%)、Methyloversatilis(0.53%~1.52%)、Rhodobacter(红杆菌属,0.09%~1.39%)等。BAF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及含氮污染物的降解以微生物降解为主,此外,还有沸石滤料的物理过滤、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表现出对氮、磷、藻类(叶绿素a)等污染物较高的同步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分别进行了炭砂复合滤池处理Ⅳ类~劣V类地表水的中试和生产性试验,并与常规过滤工艺进行对比.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GAC强化过滤工艺在去除浊度方面与常规过滤工艺相差不大,两种工艺的最终出水浊度都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的要求;GAC强化过滤工艺在去除氨氮方面优于常规过滤工艺;GAC强化过滤工艺存在亚硝酸盐氮积累现象,但其硝化效果较普通砂滤池好;GAC强化过滤工艺的出水CODMn值基本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的规定;炭砂复合滤池的硝化作用比较明显,对溶解氧的消耗量比较大,要加速硝化过程则需进行曝气充氧.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水源水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去除"三氮"污染物的强化过滤技术——生物催化滤池。该技术将传统生物过滤与催化还原反应相结合,在生物过滤去除氨氮的同时,钯/锡双金属催化滤料可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在滤池的滤速为10 m/h时,对氨氮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82. 12%和71. 94%,主要依靠生物滤层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去除;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8. 22%和78. 65%,主要通过催化还原滤料的化学反应来去除;滤池出水浊度<3 NTU。生物催化滤池在生化反应和催化还原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缓冲低温、高氨氮、高硝酸盐氮、高亚硝酸盐氮以及高TOC等特殊条件下短时间连续冲击,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保证产水水质稳定。生物催化滤池可以作为微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工艺,保障后续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微絮凝工艺对受污染的饮用水水源水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着重考察BAF和微絮凝对污染物的综合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CODMn和浊度分别为1.0-5.0mg/L、5、0-15.0mg/L和5.0-10.0NTU时,该工艺对氨氮、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5%以上、70%左右和95%左右,出水远优于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加氯消毒后不易生成致癌物质,可直接供给用户。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不同滤料滤池对浊度、有机物、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其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炭砂滤池、炭滤池以及砂滤池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良好,炭砂滤池对浊度控制效果最佳;炭砂滤池和炭滤池对TOC、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相当,明显优于砂滤池;炭砂滤池和炭滤池对三卤甲烷前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处理环河微污染水,某宾馆采用改性粘土矿物作为吸附剂,设计了处理量为10 000 m3/d的生物-吸附滤池二级组合工艺,通过对构筑物的改进设计和参数的合理选取,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9.80%,对浊度的去除率普遍达到60%以上,最高去除率达84.11%,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20%左右,出水TP≤0.1 mg/L。该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对于区域性微污染水治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物滤池处理污染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沂河沭阳段的滩地上建设了总处理能力为1 050 m3/d的中试生物滤池,3个滤池分别填充粗(60~80 mm)、中(30~50 mm)、细(10~20 mm)三种粒径的填料,并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滤池处理新沂河水是可行的,细、中和粗三种粒径的滤池对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3%、15.5%、9.7%和80.3%、51.2%、33.7%,硝化作用是生物滤池除氮的主要机制,可生化性会影响对CODMn的去除效果.细粒径的滤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最高,对NH4+-N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80%和20%以上.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填料粒径、水力负荷、池长、停留时间、水温等,细粒径的滤池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小,可保持较高的去除率.为保证除污效果,应使细粒径滤池的池长15 m,中、粗粒径滤池的池长30 m.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的筛选分离技术,从微污染水源水中分离出8株优势菌种,经过反复驯化培养,形成具有高效生物降解能力的高活性菌群.利用高活性菌群,采用人工循环固定方式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其进行长期运行效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各类有机物,处理效能显著高于常规工艺和臭氧化工艺.原水经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后,出水浊度稳定在0.2 NTU以下,对CODMn、UV254和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5%,57.4%和40.2%.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沸石-无烟煤双层滤料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水的运行效能.结果表明,沸石-无烟煤生物滤池可以有效提高出水水质,对CODMn、NH3-N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9.5%,93.6%和91.3%,而且工作区间主要在滤层上部40 cm内;反冲洗对滤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膜影响很小,生物膜在反冲洗后1.5 h内能恢复到反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通过生产性试验对比不同粒径砂滤池对颗粒数、无脊椎动物、氨氮、荧光溶解性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并结合出水阀开度分析滤池水头损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细砂滤池出水颗粒数明显低于常规砂滤池,更能保障出水水质;细砂滤池对无脊椎动物的平均去除率为97%,控制效果更稳定;细砂滤池抗氨氮冲击负荷的能力更强,响应更快,相比常规砂滤池,氨氮去除量可提高0.80 mg/L。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待滤水主要包含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细砂滤池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略好于常规砂滤池。细砂滤池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控制效果更佳。在相同运行时间内,细砂滤池水头损失增长率高于常规砂滤池,应根据进水水质合理调整细砂滤池反冲洗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钴污染风险,通过混凝搅拌试验,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应急处理水源水钴污染的最佳条件及最大应对能力。结果表明,混凝剂PFS和助凝剂PAM的最佳投量分别为20、0.5~0.8 mg/L。当处理钴污染浓度分别为5、5~10、11~110 mg/L的原水时,可在混凝前将原水的p H值分别调为9.2、9.6、9.8,经混凝沉淀、砂滤处理后出水钴浓度可以达标(钴1.0 mg/L)。PFS对钴污染的处理能力可达111.95 mg/L,满足应急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处理南方地区微污染水源水,通过控制温度在28~31℃、低DO浓度和较高pH值实现了SND,重点考察了DO浓度和pH值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O浓度为0.3~1.1 mg/L时,对NH_4~+-N和TN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和85.3%;当pH值为8.0±0.1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最好,对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3.9%和92.3%。在最佳工况条件下,出水氨氮和TN浓度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的饮用水源水由都江堰输送到成都,沿程经过多个城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上游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着成都市的水源,致使原水突发性污染情况时有发生。在呼吁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如何去除污染物提高水质是供水行业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生物砂滤池是在普通砂滤池的石英砂表面培养附着生物膜而形成的强化处理工艺.采用其处理微污染原水,并考察了出水水质,结果表明:生物砂滤池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由普通砂滤池的13%提高到31.5%左右,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由23.5%提高到88.3%左右,对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由零提高到90%左右,出水浊度<1 NTU,色度<15度.该工艺在现有普通砂滤池基础上即可实现,是解决微污染水源水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染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功能化大孔载体(FPUFS)与复合微生物菌剂B350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而构成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G—BAF),并开展了处理受污染河水的中试研究。装置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连续运行了93d,至试验后期,当系统的HRT为2h时,对浊度、CODMn小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4%、55.6%、95.8%和71.5%,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环境扫描电镜(ESEM)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G—BAF中的载体表面附着了大量球菌、杆菌以及多种形态的原、后生动物,这增强了对氮、磷以及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酸洗废水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反硝化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速度,研究了滤池的脱氮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接种挂膜法,以驯化后的反硝化污泥为种泥,反硝化生物滤池13 d后便可稳定运行,此时对NO-3-N的去除率为97.87%,且无NO-2-N的积累;稳定运行期间,当进水p H值为6.5~7.5、温度为24~28℃、C/N值为4.0、HRT为20 min时,对TN、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7.70%和97.49%,出水NO-2-N为0.56 mg/L;分析反硝化生物滤池内不同氮素形态沿程分布发现,TN、NO-3-N浓度随滤层高度的增加而降低,NO-2-N浓度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600 mm滤层对TN、NO-3-N的去除贡献率最大,分别为97.46%和96.70%,因此确定最佳滤层高度为600 mm。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生物陶粒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的试验研究。从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该试验可有效改善后续传统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节省部分混凝剂和氯的投加量 ,降低制水成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常规工艺基础上,研究利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简称PAC)技术来处理原水突发的挥发酚类污染。试验表明,苯酚浓度超标30倍左右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80mg/L以上,2小时后检测挥发酚均低于0.002mg/L,去除率100%,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新国标水质的要求。挥发酚类物质的浓度用QC8000流动注射分析仪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水厂砂滤池的反冲洗水,处理水量为2.4m^3/h,结果表明:滤池反冲洗水经超滤处理后,“两虫”被完全去除;超滤出水经消毒后可进入清水池,回收率〉95%,既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又不影响水厂主流程;可将超滤处理成本控制在0.13元/m^3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