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海绵城市试点山地型校园海绵化改造为工程背景,通过对下垫面的构成特点、校园总体高程情况、排水系统构成、空间功能布局以及当地水文地形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控制雨水径流总量为目标,针对阶梯型山地校园特点制订了特色方案。海绵化改造主要从管网改造、雨水利用、景观绿化三个方面进行,研发出了功能分类、分区汇水、上蓄下用、多级滞留、分级处理的海绵化改造方法,并预估评价了工程应用效果。工程实施后,实际运行效果良好,优于预估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海绵校园"应在规划设计初期就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形成旨在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的场地规划和设计策略。以重庆某中学校园规划为例,简要介绍了"海绵校园"概念规划的设计流程,从场地规划、雨洪系统、景观、建筑四个方面,梳理了"海绵校园"规划设计策略,为"海绵校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分析了关于雨水利用规划设计的问题。对天津临海新城的零能耗岛项目进行研究,叙述该场地的区位与生态条件,进行了设计思路与方案的讨论。待海绵设施建成后,可以满足8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设施容量为2.51×104m3,远超分区所需调蓄容积总量。结论:雨水利用规划设计中,应当有效结合地区条件,用生态海绵城市理念加以指导,有利于地区逐渐接近零能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规划案例出发,探讨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海绵校园规划建设。该项目将径流总量控制作为控制目标,分别对景观水体、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生态树池、路边生态滞留区、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与透水混凝土进行规划分析。结果显示:该新校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达到了海绵校园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是连接源头地块和末端水体的重要输水通道,道路传统排水方式存在排涝压力大、径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严峻问题。而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既包括针对中小降雨的径流污染与总量减排控制要求,也包括针对不同重现期暴雨的大、小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要求,还涉及道路路面和景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因此,综合设计必然涉及道路、市政、园林等多专业的合作。阐述了既有道路改造如何进行源头控制、小排水和大排水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衔接,以及系统优化;结合池州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齐山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如何整体考虑道路上下游关系和红线内外场地条件等,合理构建多目标海绵型道路雨洪控制利用系统,有效利用现状道路及周边土地资源,合理处理空间、竖向、绿地景观等场地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整体方案,综合解决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道路内涝防治等问题,保护周边湿地生态环境,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海绵校园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将湿地生态理念引入高校生态规划中,提出在具有良好生态本底的基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形成校园生态雨洪系统。阐述校园湿地的意义和设计原则,结合规划实例探讨校园湿地的构建策略,为海绵校园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靖 《市政技术》2020,(2):185-188,195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海绵化改造技术能降低对已建城区的影响。以福建电信小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已建城区海绵化改造方案。针对改造要点,详细讨论了汇水分区设计方案,并且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2项指标进行了核算。项目的成功实施为福州市已建城区海绵化改造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确立至今,学科处于深化发展阶段,在开展"校园生态实践教育论坛"的契机下,以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系校园生态实践相关课程组成与教育内容为例,对景观场地设计、校园"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营、风景园林设计studio课程: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实践、校园空间改造等课程进行描述与评价,揭示现阶段校园生态实践教学面临知识体系破碎化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价值取向三个层面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并以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教学内容,以课程教学、综合实践、研讨和独立研究的教学形式开展校园生态实践教学,构建风景园林专业校园生态实践教学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规划领域中较为成熟的量化分析方法能够为海绵城市规划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在提炼生态城市规划和灾害威胁下建设用地规划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以长春为例,从多层筛选的视角探索基于敏感性和适宜度分析的海绵型场地选址研究方法。以TOPMODEL模型为核心进行水文敏感性的指数化计算,划定水文敏感区和水文低敏感区;通过综述国内外雨洪管理体系内涵与目标的发展历程,选定人口密度、空间整合度和城市蓝绿系统3个适宜度评价影响因子,并基于GIS的多因子加权分析法进行海绵型场地适宜度评价,将建设区域分为最适宜、较适宜等5类用地;最后将敏感性与适宜度分析进行叠加,选取具有最高敏感性和最高、较高适宜度的区域为海绵型场地选址区。以安全、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价值提升为目标构建可视化的海绵型场地选址研究方法,为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层面的实现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结合景观绩效评价、循证设计以及采煤塌陷湿地公园的目前研究概况,探讨将景观绩效评价介入采煤塌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途径,并构建了采煤塌陷湿地公园景观绩效评价的三级体系。以辉县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对场地现状的概况以及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绩效评价的分析,得出了规划设计的目标与策略,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并对比循证规划设计前后的生态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绩效理论下的采煤塌陷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未来的同类型景观建设实践提供创新性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强 《河南建材》2021,(6):76-77
在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社会形态下,生态环境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城市园林及湿地的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加强城市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实现城市发展的绿色健康化.秉持海绵城市改造理念,以自然降水及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为主体,加强水资源的渗透、过滤、集聚、利用等,达到了资源合理利用的良好效果,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雨水湿地在海绵城市改造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2.
雷泽鑫  罗俊杰  许涛  曹磊  王苗 《中国园林》2022,38(7):103-108
校园中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场地能够满足师生日常公共活动需求,然而集中的不透水地面、屋面会增大场地雨洪压力。在保证硬质下垫面功能属性的同时,实现雨洪的有效管控是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获取高精度的场地空间数据,构建SWMM概化模型,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下不同场景的径流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及不同排水口的流量变化规律,得出基于径流路径优化的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对策,即以优化雨水径流路径为导向,适当组织线性GSI措施,引导产汇流方向,降低场地中有效不透水面积(EIA),减轻场地雨洪压力。最后结合青年湖片区的景观现状,提出以优化径流路径为导向的系统化、立体化、适地性、可观赏的校园雨洪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尺度公共空间海绵化改造实践具有实操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海绵城市"的兴起为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沈阳建筑大学海绵校园改造工程进行了说明,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生态作用,并针对该方案的优劣势,提出了沈阳市海绵小区的合理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理市洱海水质改善面临的技术考验,在《洱海环湖截污工程PPP项目》的基础上,研究了洱海面源污染调蓄处理技术方案,首次提出面源污染控制空间格局和污染源多级阻力面理念.该方案以海绵蓄渗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库、生态湿地构建了城镇面源污染控制四级调蓄处理系统;以生态塘库、生态河流、湖滨生态带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三...  相似文献   

15.
党东雨 《中国园林》2012,28(9):83-86
主要论述了武河湿地进行水质净化及景观营造的实践。该项目根据武河湿地场地实际状况,通过围堰、挡水坝、节制闸和溢流堰等各项水利工程对上游2条河水进行重新配水,使河水均匀流经各湿地生态区。在湿地生态区内,科学配置各种水生植物,达到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目的。对整个湿地的规划设计采用造园艺术手法,在满足水质净化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武河湿地的景观效果,达到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统一,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石玫  黄河 《重庆建筑》2021,20(8):21-23
该文以重庆市广阳岛为例,对海绵城市设计进行研究.依据重庆市海绵城市相关设计要求,对广阳岛地形岩土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对广阳岛进行海绵设施设计.该设计选择采用生态湖塘和小微湿地的海绵设施,并通过ICM模拟验证了场地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达到设计目标,可为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海绵城市理念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选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塞勒姆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的景观改造作为研究案例,介绍海绵城市理念在国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技术措施。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景观改造中的实现方法及途径。最后总结出海绵城市理念在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或改造项目中的启示,为实现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可持续校园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项目场地位于美舍河中游,是美舍河最重要最大的景观节点,也是其"海绵城市"展示的窗口,场地设计面积为78.52hm~2(包含水域面积),设计上大面积运用台田、密林、果园、湿地岛链等大地景观的手法展示凤翔公园自然之美;生态上通过人工潜流、表流湿地最大限度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同时以乾坤湖为核心营造白鹭生境;城市休闲上充分考虑城市综合公园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地及慢行步道,最终将凤翔公园打造成展示海绵理念、满足市民休闲、呈现海口景观特色的综合性生态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9.
以厦门市翔安区某既有居住小区海绵化改造为例,分析了该小区下垫面、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及覆土厚度、场地竖向及地下雨水管网等现状条件对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影响。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大规模翻建,并基于上位规划对该区的要求,提出了适合该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思路,并选取B02地块汇水分区1、4、25为典型节点,详细解析了海绵设施布局与海绵指标控制,以期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明确湿地生态修复的机理是提升湿地改造项目科学性、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研究方法存在操作难、覆盖面小、与研究场地贴合度较低等问题,较难统筹分析修复机理。为在大尺度空间上全面精准分析改造机理,针对迈雅河湿地生态改造工程对生态稳定性正向提升的机理进行探究,基于高分二号遥感数据,比较工程前/后改造范围内NDVI、FVC、NDWI的变化,揭示景观格局在时空上的表观变化,并用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探究变化的深层原理。通过研究证实,提升迈雅河湿地生态改造项目的生态稳定性的作用机理为优化景观空间格局,降低景观核心区域斑块数量及密度;且证明遥感技术具有分析空间及时间覆盖度广、全面精确的优势,适用于湿地生态改造工程的成效模拟、修复机理研究及建成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