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从充满着晦涩含义的某电视大楼到所谓的“水立方”、“大剧院”,越来越多的无视背景文化的奇异建筑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另一个方面,“同质同构化”设计手法使城市失去了传统面貌,国内城市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由“干城干面”向“干城一面”发展的趋势,城市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这两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建筑史上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我们这时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或者说如何实现建筑的此时此地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15,(6):166-167
UED:您理想中的中国“乡村建筑”是什么样的? 张颀:小桥流水人家,这恐怕是很多人的乡村梦.与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文化不同,中国五千年文明属于农耕文明,中国农耕文明的载体是农村——这是一个面向自然、低成本、低消费的“世外桃源”.即使是在已经过度开发、农家乐普遍取代农耕的皖南“著名”村落,也还是有一些让城里人接地气的地方,摩登的农村青年身上也还是有一些农耕文化的影子.而今天的中国城市几乎是干城一面,拥挤、雾霾、欺诈、冷漠、食品安全等等问题让城市人感到灾难深重却又不得不忍受.现在城市人的乡村情结,跟农民对大城市的向往是一样的,“已失去”和“未得到”才最珍贵.乡村建筑吸引入的地方不外乎是“绿色”与“特色”,也就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鲜明的社会文化特色,而根本上还是要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特征、内容和发展趋势,创造能够承载“自然和谐、安居乐业”的物质空间,支撑引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和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此时此地"的情况下"处理现实".这是刘家琨做设计的方法论--无论形式的结果是如何不同,其方法论是一致的:即如何直面现实,积极应对,尽可能地使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最终都成为设计的依据和资源.  相似文献   

4.
去年四月,在离爱丁堡大学不远的一个街角咖啡馆里,我一时脱口而出,把"表现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标签式的词语贴在了刘家琨的身上。当时我刚从一个冗长的学术会议中脱身出来,而他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准备离去。此前,刘家琨刚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做了名为"处理现实"的讲座。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个题目。我的贸然用语实际上表达了这样一种认识:在他的建筑实践中,总能显现出一些特定和具体的现实问题。这里所说的"显现",并非得自通常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杨菁  李江 《世界建筑》2013,(1):110-111
2012年,芝加哥科学和工业博物馆在其庭院中建设了一座环保住宅,名为"智能小屋",并举办了"绿色+信息"的展览,希望向前来参观的居民和游客普及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达到既保护环境又节省开支的目的。同时,展览也期待"智能小屋"的建造能够成为各界进行产业合作的范例,促使学界、企业、公众联合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1月25日,本刊编辑朱进军专程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建筑师陶郅先生。 编辑:陶先生,你工作很忙,今天有这个机会,想请你就当前建筑、室内设计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我得知,珠海国际机场的室内设计就是你主持的……  相似文献   

7.
王达 《城市建筑》2008,(6):65-76
D:每个项目都要面临基地的环境文脉、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您如何理解一栋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完全尊重环境塑造一种契合性.还是用挑战的姿态表达建筑的标志性?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1月5日至1月19日,随“广西城市规划与建筑赴美考察团”到美国东、西海岸9个城市考察学习。当我怀着惊奇的眼光走进美国的土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建筑物。可能是由于职业的偏爱,总感到城市因建筑而精彩。美国的城市由于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各种文化与建筑风格的荟萃。在这片土地上,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争奇斗艳,但是彼此又是十分的尊重和协调。我恍惚感觉建筑是城市的精灵,它贪婪地吸吮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它依伏着这块土地的山川与河流,并且友好地与树木为伴与花草共生。有人说建筑的境界是以人为本、体现功能并把艺术与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是的。但更主要的是建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时代的缩影。这也许是人们爱城市但更爱建筑的缘故吧!因此,建筑也获得了荣耀和自豪。美国建筑虽然异彩纷呈,但它所遵循的适用、坚固、美观的原则还是一脉相承,而且本文认为它集中地表现以下两点:1顺地而异,立面造型反映功能,体现气候特点从韩国汉城仁川机场直飞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在HONOLULU(火奴鲁鲁)机场降落。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中部,是130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较  相似文献   

9.
马德里(Madrid)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心,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中心,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以太阳门为中心,道路由此成放射状展开,便利的地铁和公车系统,交通四通八达.  相似文献   

10.
专注于此时此地——关于北欧当代建筑中的地方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卫 《新建筑》1997,(3):35-39
北欧地方主义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将在历史的尊重融于对现实环境的深刻理解之中,在借鉴国外建筑思想对本国本地和具体项目性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新的建筑成为一种真正的地方产品。  相似文献   

11.
赵梦琪 《城市建筑》2014,(14):276-276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对居住的建筑要求也在不断增多。在如此多建筑的风格变化中,无疑都又回到了“多”与“少”、“繁”与“简”的问题。可见,不同的空间形式给予了居住者、使用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2.
偶然有那么一天,听朋友刘艺讲,他设计了一个茶秀叫做“零距离”。听后只对那私密性很强的名字有点兴趣,其他不以为然。再有一天,更偶然地听到《新装饰》杂志社的编辑也提到“零距离”,说那个空间如何地“酷”,并且有图片采访的意思。这就不得不让我对“零距离”茶秀有了某种想往。于是,我除了答应帮编辑朋友的忙,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设计师刘艺。不出三天,刘艺便把一套“零距离”的照片摆在了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人们对建筑形象的认知及心理感受特征,特别是它所引起的象征性联想,以及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建筑上的视觉表达。  相似文献   

14.
沈福煦 《华中建筑》1994,12(1):27-30,38
建筑形象的视觉感受沈福煦一建筑形象的认知从视觉说,建筑形象只分实体和空间两部分.建筑的实体形象是指视线所及的对象(建筑实物);建筑的空间形象则比较抽象,它指的是视线行进着的、被建筑实物所限定的部分.如图1所示,通常认为a是建筑外形而b是室内,其实从建...  相似文献   

15.
侯海涛 《建筑》2003,(12):71-72
是近期俄罗斯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下面将展开论述今日俄罗斯建筑的几个特点。建筑与信仰苏联解体后,首都莫斯科在市长的领导下,重建了许多历史古迹,如红场上的喀山圣母像教堂、伊维尔斯基拱门及小礼拜堂、克里姆林宫内的观礼台,甚至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胜利广场也新建了一座小教堂。俄罗斯东正教最大的教堂—救世主大教堂的重建则从城市尺度的视点重塑了俄罗斯教堂建筑的辉煌,使古迹建筑重建运动达到了顶峰。目前在莫斯科仍盛行这样的做法,并且这种风气迅速蔓延到地方各州、区,如下诺夫格罗德、萨马、拉萨拉托夫等城市也相继重建、修复…  相似文献   

16.
结合俄罗斯的民族信仰,政治、社会、文化积累、经济体制改革等不同因素,介绍了俄罗斯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大境的思想是一座大厦,那第每一个大境人的具体生活正营造其中每一个细部,朴实却依然充满挑战,2002年3月,源于“做具体事情”的共同理想,大境建筑旗下汇集了一群年轻精干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围绕“建造”这个建筑学的终极目标展开无悔追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场地策略:物与场之间的建筑表达所有国家参与者都对2015世博会的主题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进行了探讨,而中国在探讨后决定以希望的田野的主题参加。同时,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做出的规划是一种新的校园式的组织,这对各场馆在回应地段方面都是一种挑战。地段被划分成几乎均等的窄长状,地位均等,以阵列形式排布在主轴线两侧。而中国馆就是在这三个各不相同的情况下滋生出来,试图在建筑上对普遍的、国家的和城市的问题做出精准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本案是位于成都文殊坊的以传统锦锻立体绣品为主的卖场。由于特殊的文化氛围、风格基调以及产品特色和顾客特点,奠定了本作品以中式风格为主,适当加入欧式的现代元素。  相似文献   

20.
住宅问题!我愿意透过住宅这个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的建筑类型,指出当代中国存在的建筑问题.野蛮住宅成为民生需要的屈折与启示建筑史上的法西斯动向和复兴运动相关联,面对甚嚣尘上的各种复兴之说,保障房国家制造或生产的概念已经形成.但我只能讲一讲小的野蛮住宅或者法西斯住宅现象,而且可能背离了建筑史上关于法西斯建筑与社会运动的原意.仅仅从住宅来说,中国的野蛮住宅,居然还会呈现为复杂背景上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