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分析时效处理时间对SAF 2507双相不锈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SAF2507双相不锈钢经不同热处理(固溶处理、固溶处理+350℃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1070℃固溶处理的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功平均值在230 J以上,组织为典型α相和γ相相间分布的条状组织;SAF 2507双相不锈钢经固溶处理后进行350℃时效处理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不锈钢的组织由两相组织逐渐转变为多相组织,并且析出相逐渐增多、冲击功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时效温度对SAF 2507双相不锈钢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SAF2507双相不锈钢在进行300℃和350℃时效后组织为均匀、等轴的两相组织;在500℃时效后,有析出相产生,但是含量较少,冲击功略有下降;在400、800和850℃时效后,有大量析出相产生,造成冲击功很低,硬度范围非常离散。因此,鉴于SAF 2507双相不锈钢有很强的晶间析出物的倾向,应该严格控制时效温度。  相似文献   

3.
SAF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在石油化工、海洋领域应用广泛。为了解SAF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的腐蚀特性,综述了热处理工艺、腐蚀环境对SAF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目前测试SAF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方法。指出了SAF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电焊机》2015,(10)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超级双相不锈钢SAF2507焊接热影响区,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与多次热循环对模拟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的变化过程,运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合金元素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和多次热循环对奥氏体形貌和尺寸有很大影响,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奥氏体含量从40.50%增加到58.35%。t8/5=60 s时可使组织中铁素体与奥氏体相比例为1:1,高热输入多道次焊接时,在铁素体和奥氏体相界处析出颗粒状的第二相。  相似文献   

5.
《电焊机》2015,(10)
采用GTAW焊接SAF2507双相不锈钢,焊丝为ER2594,保护气体为Ar+N2。研究了保护气体中氮气(φ(N2)=0~5%)比例对SAF2507 GTAW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护气体中N2含量的增加,焊缝组织中奥氏体相增多,硬度下降,耐点腐蚀性能增强;当N2含量到达5%时,产生焊接飞溅和焊接气孔,接头焊缝冲击功降低;采用φ(Ar)+φ(N2)2%~3%保护的焊接工艺,焊接接头能保持较好的相比例,焊接接头的组织、力学和点腐蚀等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6.
依据不锈钢复合板双层金属特性,制定真空热轧成形316L/Q345R复合板热处理工艺为高温快速冷却+低温缓慢冷却。采用电子显微与能谱图分析分别对热处理前、后复合板试样进行显微组织特征观察和成分含量测定,研究复合界面显微组织、相结构和成分变化规律。采用剪切、拉伸及冲击功试验对两种状态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真空热轧后的复合板能较好复合,热轧试样中低合金钢侧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力学性能较差,不锈钢侧析出Cr的碳化物较多;经过热处理后,试样组织中有贝氏体出现,不锈钢侧Cr在加热制度下重新固溶。热处理实现复相化组织、合金元素界面扩散等复合组织结构的协同作用,从而大幅改善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SAF2507双相不锈钢(DSS)表面堆焊Stellite 12 Co基合金熔覆层。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维氏硬度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Stellite 12堆焊层-2507 DSS基体体系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7双相钢表面堆焊Stellite 12 Co基合金,热影响区(HAZ)有大量氮化物析出。经1100℃保温1 h水冷,堆焊层热影响区氮化物溶解消失。经空冷和炉冷后,堆焊层热影响区有σ相析出。堆焊层热处理后显微组织变细,且硬度有小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SAF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和Q235钢异种金属采用ZX7-400IGBT逆变式直流弧焊机和ER2510双相不锈钢焊条进行焊接,并对焊前和焊后板材做微观组织分析。研究表明,双相不锈钢SAF2507与Q235钢异种金属使用ER2510焊条进行焊接,双相不锈钢SAF2507熔合区晶粒长大,Q235钢焊缝熔合区附近出现黑色和白色带状组织,经EDS分析后得知白色组织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r、Ni、Mo等元素,黑色组织中发现存在大量的Fe元素及少量的Cr元素,焊缝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两相。  相似文献   

9.
对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在920℃进行了不同保温时间的时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分析了不同时效状态下的组织演变规律,通过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时效时间对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20℃时效处理时,大量的σ相沿γ/α及α/α晶界析出,并向铁素体内部长大,其形成机理为铁素体共析转变成σ相和二次奥氏体γ2;在时效5 min内σ相的析出速率最快,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σ相的含量增加,但析出速率逐渐变小;σ相的出现严重降低了超级双相不锈钢的冲击韧性,并且使其硬度明显增加,冲击功和硬度值的大小与σ相析出量有关,当920℃时效30 min时,σ析出相的含量接近于28%,对应双相不锈钢的冲击功和硬度值分别为6 J和376 HB。  相似文献   

10.
SAF2205、SAF2507采用SMAW焊接方式焊接,对焊接后母材、焊缝、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焊缝区以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形态差别较大,SAF2205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组织与SAF2507相比较粗大,并且显示有魏氏组织特征;SAF2507热影响区的相比例受焊接的影响较小,相比例更加稳定;SAF2205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受焊接加热影响较大;SAF2507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的耐蚀性都远好于SAF2205对应区域.  相似文献   

11.
张志宏 《轧钢》2018,35(5):34-38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进行了连续冷却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模式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超级双相不锈钢σ相析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冷却速率显著影响2507双相不锈钢σ相的析出含量,冷却速率越小,σ相的析出量越多;冷却速率超过2.0℃/s能阻止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析出σ相。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制备了SAF 2507双相不锈钢,研究了固溶温度对烧结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随炉缓冷过程中烧结件会有σ相析出,σ相的溶解温度为1000℃;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α含量逐渐增加,γ含量逐渐减少,1100℃固溶处理时,α、γ两相含量比例接近1∶1,SAF 2507钢的抗拉强度600 MPa,伸长率24.79%,自腐蚀电位值最大、自腐蚀电流密度值最小,分别为-0.241V_(SCE)、1.474×10~(-5)A·cm~(-2),此时,SAF 2507钢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超级双相钢SAF2507带极堆焊层焊态和焊后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和耐点腐蚀性能,探讨了经焊后热处理后堆焊层中σ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经焊后热处理的堆焊层铁素体相上析出了弥散分布的有害相σ相,σ相硬而脆,严重降低堆焊试样的低温(-40℃)冲击性能,同时σ相周围的贫铬贫钼区容易发生点蚀从而导致带极堆焊层耐腐蚀性能变差。因此SAF2507钢带极堆焊层应避免在600~900℃进行焊后热处理。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第三代超级双相不锈钢SAF2507阀体的生产研制过程。SAF2507是超级双相不锈钢中含铬、钼、镍和氮的量都高于第二代双相不锈钢。在生产过程中及易出现气孔、氧化夹渣、裂纹等缺陷,造成废品率较高,焊补量较大。通过采用AOD精炼炉对钢液进行精炼,控制C、P、S的含量在下线,有效地控制N的含量,目前已攻克了难关且能够批量生产SAF2507阀门铸件及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5.
ZG0Cr13Ni5Mo马氏体不锈钢模拟焊接HAZ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ZGOCr13Ni5Mo马氏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HAZ)CCT图,模拟不同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热影响区组织并对其硬度、冲击韧度及金相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影响区只发生A-M相变,相变开始点Ms基本不受冷却速度的影响;随冷却速度的降低,硬度略有下降。与母材相比,模拟热影响区的硬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冲击韧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冷却速度对硬度和冲击韧度影响不大。在模拟多层多道焊接热循环的条件下,层道间的热处理作用不明显,590℃焊后热处理是使热影响区冲击韧度得以恢复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用恒电位临界点蚀温度测试法和微观形貌观察法研究了短时固溶处理温度对SAF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的微观形貌演变和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从1020℃提高到1150℃时,样品的铁素体的体积分数明显增加,而铁素体中的铬、钼等元素含量逐渐降低。SAF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CPT)随着短时固溶处理温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1100℃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X12Cr13不锈钢做了一系列的调质热处理试验数据,研究不同的淬火+回火制度及冷却方式对其0℃冲击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X12Cr13不锈钢在调质热处理过程中影响其0℃冲击功的主要因素是碳化物的分布及形貌;为使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其最佳调质热处理工艺为:淬火温度为930~940℃,回火温度为650~660℃,回火冷却方式宜采用快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某电厂在例行检修时发现一手动蝶阀阀轴端部键槽开裂。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测试和断口扫描等方法,并结合SAF2507双相不锈钢热处理工艺,对该阀轴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裂纹是由大量σ相存在引起阀轴韧性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9.
对尺寸为30 mm×30 mm×300 mm的S32750双相不锈钢试样进行了1 070℃保温1.5 h、随后分别炉冷、空冷、5×10~5 Pa氮气冷却、油冷和水冷的固溶处理。检测了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真空炉中炉冷固溶处理的S32750钢中出现了脆性相,影响钢的冲击性能;当以大于空冷的速度冷却后,钢为两相组织,并且随着冷却速度的进一步增大,钢的冲击韧度也缓慢增加,但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冷却速度增大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以及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热处理参数对15-5PH不锈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升高,强度、硬度升高,冲击功降低,晶粒变大,确定了最佳的固溶温度约为1040 ℃;经450~465 ℃时效,硬度、强度较高,而冲击功低。时效温度增加,马氏体板条间距加大,部分马氏体分解为逆转变奥氏体,富铜相长大,强度和硬度降低,冲击功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