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硅孔雀石天然可浮性差,表面多孔和高孔隙度,性质变化不均匀,并且亲水性强,难溶解的特性,通过XRD、SEM检测硅孔雀石原矿性质和表面形态,核心地提出了硅孔雀石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吸附-中间金属铜离子联接-捕收剂吸附的试验方案.高分子活化剂通过对硅孔雀石表面有机改性,使其能够吸中间金属铜离子,在硅孔雀石浮选改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硫酸铵、乙二胺磷酸盐、高分子药剂实际浮选试验情况分析对比,发现高分子药剂和硫酸铵共同使用时试验效果最好,最终硅孔雀石的回收率达到了86.9%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硅孔雀石单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溶解试验、硫残余量试验及SEM-EDS分析研究了磷酸乙二胺对硅孔雀石浮游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磷酸乙二胺对硅孔雀石浮选效果很好.通过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磷酸乙二胺在硅孔雀石表面并未发生吸附,其作用类似于\"催化剂\",为后续硫化钠对硅孔雀石表面的硫化提供了更具有反应活性的矿物表面.而磷酸乙二胺对硅孔雀石的抑制作用发生在溶液中,而非硅孔雀石表面.  相似文献   

3.
4.
5.
硅砂“无氟浮选法”的原理及影响浮选主要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无氟浮选法”浮选硅砂的原理,列举并剖析了影响硅砂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东北某地天然硅砂的特点,采用氢氟酸法浮选工艺,通过加入混合捕收剂2001-E,引入重选预先抛尾,加强擦洗预处理,用水力分级机强化脱泥,并进行浮选废水的循环使用,使得该地硅砂经过选矿,完全能满足用户对精砂质量及成本控制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计盒维数方法对中孔纯硅分子筛的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多孔分子筛结构存在分形现象.根据计算,室温晶化(25℃)和水热晶化(125℃)工艺所得到的产物分形维数分别为2.56和2.61,高于典型活性炭的分形维数2.21;而且3个样品的分形维数与其BET低温氮吸附法测试的比表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对多孔材料表面进行分形表征可与其表面性质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徐燕莉 《染料工业》1998,35(3):10-13,28
本文采用不同长度碳边的脂肪酸和脂肪胺对酞菁绿颜料进行了表面处理。经处理后,颜料的粒度分布向小颗粒、窄分布方向转动。随碳氢链长度增加润湿临界表面γc略有下降,颜料的表面能γs和表面能色散部分r^d变化不大,但表面能一部分γ^p有明显变化。经十八胺的十八酸处理后,颜料的γ^p由来处理样的5.2mN/m分别降至2.0mN/m和2.9mN/m,降低率分别为61.5%和44.2%。  相似文献   

9.
硅砂“无氟无酸”浮选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岐  唐甲莹 《玻璃》1993,20(2):1-5
"无氟无酸"浮选工艺是一种不加任何酸、碱或其他无机调整剂,在天然河湖水或地下水的自然pH值下分选石英与长石等杂质矿物的新方法.本文探讨了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介绍了该工艺在硅砂选矿厂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了几种有发展前途的新结构短柱体浮选柱的结构特点及原理,阐述了浮选柱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The experiments of agitation leaching were carried out in aqueous ammonia/ammonium carbonate solution, to recover copper from the flotation tailings of waste copper oxide residue. The main copper minerals contained in the flotation tailings are chrysocolla, malachite, and cuprite, with the copper grade of 1.12%. Effects of lixiviant concentration, solid‐to‐liquid ratio, stirring speed,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copper leaching ratios at various time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eaching ratio almost cannot be affected by time after 90 min of leaching. The optimised processing conditions have been determined, under which the leaching ratio of 70.6% is obtained. Kinetic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opper leaching ratio i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product layer in the initial 60 min of leaching,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pper extraction is proposed, with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32.3 kJ/mol. © 2012 Canadian Society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2.
    
Several arylhydroxamic acids were synthesized, characterized and tested as collectors in the flotation of a Cu‐Zn sulphide ore. Arylhydroxamic acids floated copper in preference to iron and zinc minerals. Substitution in the N‐phenyl ring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llector. However, increase in alkyl‐chain beyond C6 in the acyl group decreased the flot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ollector. N‐butanoylphenylhydroxylamine was found to give the best result and floated about 93 wt% of Cu in about 32 wt% of the feed taken and the collector usage was only about 70 g per tonne of the ore. Pyrite flotation was minimum at pH 11.  相似文献   

13.
交联氨基淀粉的制备及其螯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合成了高交联淀粉,在高氯酸引发下,以环氧氯丙烷为醚化剂合成了醚化淀粉———3-氯-2-羟基丙烯基交联淀粉,碱性条件下通过与乙二胺的胺化反应制备了对重金属具有螯合性能的氨基淀粉衍生物。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交联淀粉含水质量分数、醚化温度、时间等对醚化淀粉含氯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及氨基淀粉合成过程中醚化淀粉含氯质量分数、乙二胺用量、反应温度等对氨基淀粉氨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含水质量分数为11%的交联淀粉为原料,90℃时n(环氧氯丙烷):n(交联淀粉)=2.5 1,反应8h,可以得到氯质量分数为13%的醚化淀粉。60℃时醚化淀粉与过量的乙二胺反应可以得到氨基含量为1.98mmol/g的氨基淀粉。这种氨基淀粉对铜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在pH为3.5~5.0范围内,处理铜质量浓度为45.00mg/L的溶液,可使残留铜质量浓度<0.15mg/L。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捕集剂WY5处理综合铜、镍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制备了重金属捕集剂WY5并用于广东某线路板厂综合废水的处理研究,从投药量与铜、镍的去除效果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WY5去除铜、镍的机理.研究发现用WY5处理该类废水,无需调节pH,操作简单,可使出水的铜、镍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实际生产中可以直接利用WY5进行废水处理,也可与传统的方法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晶体化学是矿物分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在矿物浮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工作总结了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氧化铜矿物浮选中的应用,介绍了氧化铜矿物晶体结构特征、表面特性及可浮性研究现状,综述了晶体化学在氧化铜矿物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研究及浮选条件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晶体化学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乙二胺、脂肪酸、氯乙酸为原料合成了N,N’-双酰基乙二胺二乙酸盐系列螯合型表面活性剂。中间体合成优化条件为n(脂肪酸):n(乙二胺)=1.6:1,催化剂占酸质量的0.5%,反应温度120~130%,反应时间5.5h,转化率达95.7%;终产物合成优化条件为。(中间体):n(氯乙酸钠)=1:3,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24h,产率50.9%。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和螯合力,在洗涤剂配方中可替代表面活性剂和STPP。  相似文献   

17.
以乙二胺、脂肪酸、氯乙酸为原料合成了N,N′-双酰基乙二胺二乙酸盐系列螯合型表面活性剂。中间体合成优化条件为n(脂肪酸)∶n(乙二胺)=1.6∶1,催化剂占酸质量的0.5%,反应温度120~130℃,反应时间5.5h,转化率达95.7%;终产物合成优化条件为n(中间体)∶n(氯乙酸钠)=1∶3,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24h,产率50.9%。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和螯合力,在洗涤剂配方中可替代表面活性剂和STPP。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几种碱性无氰镀铜螯合剂的环保特性与废水处理难度,分析了氧化破坏法、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处理螯合废水的优缺点,介绍了从碱、酸铜废水中回收铜粉以及HEDP镀铜液除铜和除HEDP的高效沉淀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腈纶的偕胺肟化改性及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普通商用腈纶为骨架材料,通过对其进行预处理、交联和改性等工艺过程,合成了一种含偕胺肟基的高分子纤维吸附材料,分别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电子拉力机以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构、分子结构、机械强度及交换容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合成工艺简单、可靠,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其偕胺肟基含量达到了9.8~11.4mmol/g。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处理含Cu2+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水溶性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螯合树脂(DTCR),评价其对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方法:利用含铜废水考查自合成物(DTCR)的除铜能力。控制废水pH值、重捕剂以及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加入量,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过滤,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滤液中Cu2+的含量。结果:在反应时间为6小时,重捕剂加入量为0.3mL,聚丙烯酰胺(浓度为0.9mg/L)加入量为0.8mL,pH值为4-10时,废水中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经过处理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