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17年1月—11月阳澄湖水体中的藻类进行监测,分析了藻类总数以及优势种群、种属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阳澄湖四季的优势藻类主要为硅藻、蓝藻、绿藻。绿藻是阳澄湖冬季(1月—2月)的优势藻种,占藻类总数的40. 3%,其优势种属是新月藻属和丝藻属。硅藻是阳澄湖春季(3月—5月)的优势藻种,占藻类总数的53. 9%,优势种属是小环藻属、直链藻属、针杆藻属,但每个月份的优势种属有所差异。夏、秋季,暴发蓝藻水华,蓝藻成为阳澄湖的优势藻类,7月份其占到藻类总数的83. 3%; 11月份时蓝藻数量已大量减少,硅藻、绿藻、蓝藻数量相当,藻类总数降至305×10~4个/L。秋、冬季藻类形态分布范围广,各种藻数量相差不大。水温是影响藻类种群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潍坊市峡山水库、白浪河水库中的藻类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这两个水源地的藻含量随季节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在水温较低的春季和冬季,藻类数量较少,峡山水库藻类种类以裸藻、绿藻、硅藻占优势,白浪河水库藻类种类以金藻、绿藻、硅藻占优势;在水温高的夏季和秋初,藻类大量繁殖,蓝藻成为两个水库的优势种群,白浪河水库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峡山水库出现水华.  相似文献   

3.
水源水库中藻类生长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安市地表水源水中的藻类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3-5月藻种主要为绿藻、硅藻,其优势种属分别为星球藻、直链藻,含藻量峰值出现在5月底,细胞密度为2 254 × 104个/L:6-9月藻种主要为蓝藻、绿藻,其优势种分别为微囊藻、栅列藻,含藻量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细胞密度为3 009×104个/L.监测期间水源水的总氮平均含量为1.54 mg/L,总磷平均含量为0.015 mg/L,N/P较高,表现为氮过量,磷为限制因子.藻种群密度高峰值主要受磷含量、水温及光照的影响.黑河库区水体已为中营养状态,并出现了富营养型浮游植物指示种类,水体向富营养化发展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津某水库2-甲基异莰醇(2-MIB)导致的饮用水源嗅味问题,分析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2-MIB浓度的变化及优势藻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MIB在6月初、8月中旬和11月中旬出现3次峰值; 2-MIB在夏季和秋初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而在秋末和冬季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水库水中优势藻逐渐由春季的硅藻和绿藻演变为夏秋季的蓝藻,再演变为冬季的硅藻和隐藻,藻类数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水中溶解态2-MIB与假鱼腥藻的占比有极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假鱼腥藻与铜绿微囊藻具有极为显著的负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断水库水中2-MIB主要是由假鱼腥藻代谢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2015年4月、7月和10月,对沈抚连接带河流着生藻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藻类7门9纲17目28科59属,其中硅藻门24属,绿藻门20属,蓝藻门8属,裸藻门3属,黄藻门2属,隐藻门、甲藻门各1属。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沈抚连接带河流着生藻类优势种为硅藻门; 4月和10月的生物密度高于7月。通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藻类,发现该水域的支流污染较干流严重。将4项环境因子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冗余度分析(RDA),发现藻类群落组成与BOD_5和COD_(Mn)呈负相关,与p H值和溶解氧呈正相关,绿藻门和硅藻门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炭泥生物再生系统包括生物再生池、吸附池、混凝池和沉淀池。将沉淀池中吸附高浓度有机物的活性炭、泥渣回流到生物再生池中进行生物降解与炭泥生物活化,活化后的炭泥再次参与原水的吸附处理和强化混凝处理。考察了温度、有机物等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探究了炭泥系统循环吸附降解技术(CSCAB)的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吸附池对原水中COD、UV_(254)、氨氮与藻类总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27%、15.69%、15.23%、17.10%;炭泥强化混凝对原水中COD、UV_(254)、氨氮、藻类总数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72%、28.36%、43.40%、23.04%、56.11%;生物再生池对沉淀池排泥水中COD、UV_(254)、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09%、33.74%、28.66%,对绿藻、蓝藻、硅藻、隐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19%、51.89%、50.94%、38.89%。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
为给白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白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时空格局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共发现浮游植物239种,其中绿藻138种,硅藻39种,裸藻26种,蓝藻19种,甲藻8种,金藻、隐藻、黄藻各3种;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13.44×106cells/L,生物量为11.33 mg/L,优势类群为硅藻、隐藻和蓝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其中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凌河>牤牛>上游>下游>中游;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划分标准,白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水体;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为0.24~0.48,一周年的平均值为0.36,多样性指数为1.73~3.44,一周年的平均值为2.61。研究表明,白石水库目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氮、磷对水库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源水库中藻毒素监测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方某水源水库中藻类和藻毒素污染状况,探讨适用于连续、批量监测水库藻毒素的常规技术方法,对水源水库中藻细胞密度,藻种,微囊藻毒素(MC)-LR、RR、YR含量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蓝藻在夏秋季比例较高,微囊藻毒素与蓝藻密度呈一定的正相关,但蓝藻密度和藻毒素的分布规律并不完全一致,MC含量的峰值比蓝藻密度峰值滞后。因此,对蓝藻密度进行在线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并建议当蓝藻密度接近或超过限值时应进一步用ELISA方法定性和用HPLC方法定量测定微囊藻毒素含量,形成适用于水源水库的藻毒素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太仓市两处饮用水水源地避咸水库及刘家港水库为研究对象,对水源地藻类种群和密度、水温及2-MIB、GSM浓度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常见种群为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依照时空分布,库区内优势种群的藻类分别为蓝藻属(8—9月及11月)和硅藻属(10月)。同时8月避咸水库中藻细胞密度可达到最高浓度(2×108个/L),9—11月藻密度逐渐下降,至11月底达到最低浓度(1.6×106个/L);8月刘家港水库藻密度达到最高值7.8×107个/L,9—10月藻密度先短暂上升后迅速下降,11月藻密度达到最低值6.68×105个/L。8月避咸水库、刘家港水库中嗅味物质2-MIB、GSM均达到最高值,两水库中2-MIB分别为112.7和122.4 ng/L,GSM分别为43.16和16.41 ng/L。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
于2009年5月和8月对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鉴定出97种;绿藻门次之,共鉴定出55种;蓝藻门居第3位,共鉴定出25种;藻类的密度具有明显变化,从5月开始总藻类密度开始减少,而蓝藻门的藻类密度却明显上升,从占总藻类密度的7%上升到17%;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布上看,太子河水系不同区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性显著,太子河水系上游地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小于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4)
为给白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白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时空格局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共发现浮游植物239种,其中绿藻138种,硅藻39种,裸藻26种,蓝藻19种,甲藻8种,金藻、隐藻、黄藻各3种;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13.44×106cells/L,生物量为11.33 mg/L,优势类群为硅藻、隐藻和蓝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其中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凌河>牤牛>上游>下游>中游;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划分标准,白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水体;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为0.240.48,一周年的平均值为0.36,多样性指数为1.730.48,一周年的平均值为0.36,多样性指数为1.733.44,一周年的平均值为2.61。研究表明,白石水库目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氮、磷对水库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
为研究在中国北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海水高位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采用高位池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池的平均水温为23.45℃、p H为8.16、盐度为23.1,叶绿素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裸藻和绿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9.58%、20.83%和18.75%,甲藻、蓝藻和隐藻只占少数;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1×10~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总氮、总磷、NO_2~--N、NO_3~--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p H、总氮、NO_2~--N和NH_4~+-N。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后期水质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生物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4)
为了研究水质调控技术对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分析测定了自然纳潮、微孔曝气(空压机0.1 kW/667 m~2)及自制的养水机(功率750 W)3种水质调控方式池塘(600 m×80 m)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及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和同一藻门月平均生物量的周年变化趋势一致;3个试验池塘中均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79种;自然纳潮池塘、微孔曝气池塘、养水机池塘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6.67±0.19)、(17.44±0.16)、(20.10±0.13) mg/L,养水机池塘生物量显著高于自然纳潮和微孔曝气池塘(P<0.05);各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以硅藻门最高,其次是裸藻门和甲藻门;养水机池塘中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隐藻门含量高于微孔曝气池塘和自然纳潮池塘,自然纳潮池塘中蓝藻门、金藻门含量高于养水机池塘和微孔曝气池塘;统计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各藻门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盐度、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研究表明,使用新式水质改良设备养水机的池塘水质环境更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4)
为了研究水质调控技术对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分析测定了自然纳潮、微孔曝气(空压机0.1 kW/667 m2)及自制的养水机(功率750 W)3种水质调控方式池塘(600 m×80 m)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及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和同一藻门月平均生物量的周年变化趋势一致;3个试验池塘中均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79种;自然纳潮池塘、微孔曝气池塘、养水机池塘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6.67±0.19)、(17.44±0.16)、(20.10±0.13) mg/L,养水机池塘生物量显著高于自然纳潮和微孔曝气池塘(P<0.05);各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以硅藻门最高,其次是裸藻门和甲藻门;养水机池塘中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隐藻门含量高于微孔曝气池塘和自然纳潮池塘,自然纳潮池塘中蓝藻门、金藻门含量高于养水机池塘和微孔曝气池塘;统计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各藻门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盐度、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研究表明,使用新式水质改良设备养水机的池塘水质环境更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膜富营养化水体中致臭物质主要是由蓝藻纲、绿藻纲、硅藻纲等一些系或种产生的。水处理工艺中,一般考虑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措施去除嗅味物质(主要为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本文针对MY水库原水藻类致臭的问题,考察了水厂处理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机械加速澄清工艺通过去除藻体和絮凝体来去除致臭物质,去除效率为41%;煤砂滤池和炭出水2-MIB浓度均低于2ng/L;回流水直接回流明显加重后续工艺除2-MIB的负荷。  相似文献   

16.
富营养化水体中致臭物质主要是由蓝藻纲、绿藻纲、硅藻纲等一些系或种产生的。水处理工艺中,一般考虑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措施去除嗅味物质(主要为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本文针对MY水库原水藻类致嗅的问题,考察了水厂处理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机械加速澄清工艺通过去除藻体和絮凝体来去除致臭物质,去除效率为41%;煤砂滤池和炭出水2-MIB浓度均低于2ng/L;回流水直接回流明显加重后续工艺除2-MTB的负荷。  相似文献   

17.
生物操纵技术控制原水藻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沉池中采用放养鲢鱼的生物操纵技术可高效、稳定地控制藻类数量,并对原水浊度、氨氮起到稳定作用,在高藻期还可降低原水CODMn、总磷浓度等。采用生物除藻技术,再联合常规处理工艺除藻,可以使藻类得到较彻底的去除。特别是对于以蓝藻为优势种的夏季原水,该联合技术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典型地表水藻类群落演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0月,对引滦原水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期间引滦原水中共检出藻类7门43属68种,藻类群落结构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和秋季的引滦原水中以绿藻为优势类群,藻类含量较低;夏季水温升高,水华微囊藻大量增殖并成为绝对优势种,藻类含量因而大幅上升,同时导致了原水藻类多样性指数的大幅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目前的水质条件下,水温是影响引滦原水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冬季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水库水在不同深度取样分析,得到了水库中藻类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藻类繁殖原因、藻类种属及藻类数量的变化特征,为水厂有效了解藻类及去除异嗅味提供了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水中溶解氧充足、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合适的温度以及缓慢流动的水体等为藻类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条件;水中藻类数量较大,最高值为4.5×107个/L,其中绿藻门、隐藻门和硅藻门三大类的藻类占藻类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西南给排水》2009,31(6):41-41
水源污染是当今世界范围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工业污水排放引起的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问题。水中藻类也影响着给水处理效果,一些藻类(如蓝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藻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某些藻海索可引起慢性病(如肝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