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津市凌庄水厂现有净水系统设计规模为50×10~4m~3/d,处理工艺为反应沉淀+普通快滤池,为了达到出厂水量和水质要求,亟需改造。通过对各种沉淀澄清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国内外大型水厂膜组合工艺进行分析对比,以及邀请多家超滤膜公司进行中试,确定了凌庄水厂新建净水系统(30×10~4m~3/d)采用预处理、PULSAZUR~?上向流炭吸附反应澄清池与压力式超滤膜短流程处理工艺。该工艺可有效应对以南水北调中线原水为主水源、引滦原水为备用水源的原水水质。该净水系统较国内已建成压力式超滤膜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建设投资,且可根据原水水质确定预氧化剂和粉末活性炭的投加,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可以保证出厂水浊度0.1 NTU,耗氧量2 mg/L,有效保障了出厂水的化学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某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5×104 m3/d,原采用微絮凝+砂滤+消毒短流程处理工艺,为适应原水水质变化,并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将砂滤池改造为浸没式超滤膜池,并新建高密度沉淀池及污泥处理设施,改造后处理规模达到7×104 m3/d。介绍了技术改造的设计思路和经验,并分析了改造前后净水效果。运行数据表明,调试运行投产以来,出水水质稳定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出厂水浊度、菌落总数等指标较改造前有较大提升,可为传统快滤池改造成浸没式超滤膜池提供技术借鉴。该改造工程投资约6 500万元,单位经营成本仅增加0.57元/m3。  相似文献   

3.
邯郸市第一座再生水厂是以东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设计总处理规模为6万m3/d。出水主要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及景观环境用水,部分回用于工业用水。介绍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着重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与构造。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情况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邯郸市第一座再生水厂是以东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设计总处理规模为6万m~3/d,其中一期工程规模为3万m~3/d。介绍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着重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与构造。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情况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主要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及景观环境用水,部分回用于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5.
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京路水厂是在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日供水量97Ym。的水厂,水厂水源取自洪泽湖下游二河水,主要工艺为混凝沉淀+砂滤+消毒;根据水源水质、现有工艺以及水厂的占地情况,通过对各种深度处理工艺的试验和研究,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于2011年2月确定选择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优、操作维护方便的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㈤)深度处理工艺用于该水厂的深度处理;水厂从2011年8月开工进行深度处理工程改造,于2012年6月25日调试通水成功,MIEX工艺的设计通水倍数为800BVTR;改造后的水厂处理工艺为:MIEx+混凝沉淀+砂滤+消毒;MIEX系统运行后大大提高了水厂的产水水质、降低了后续工艺的加药量并降低了供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改造后该水厂COD。去除率为60%,消毒副产物降低80%;使该厂出厂水满足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仙家寨水厂的原水水质,确定了需要控制的指标;针对总氮、氨氮、铁、藻类等易超标项目的去除以及实际情况,论证了对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必要性。改造后的运行效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及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有效改善了出水水质,增强了工艺对水源水质变化的可承受性。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城北水厂采用的是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由于我们城北水厂的水源水为漓江水,水质比较好,原水的浊度在一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低,单纯依靠平流折板反应池的混凝和平流沉淀池的沉淀作用对浊度的去除率极低,有时还会出现沉淀池出水浊度比原水浊度略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保证水质安全,结合六壁头水厂实际情况,针对硫酸盐、硬度高、处理水量大的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采用一级两段式纳滤膜处理工艺,处理部分原水再与原水混合的方案,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出水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长沙县某水厂现状规模为5×104m3/d,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存在供水规模不足、水源水质恶化、出水水质较差等问题。一期改扩建工程规模10×104m3/d,针对现状用地紧缺及微污染原水的特点,采用“预臭氧+ACTIFLO沉淀池+TGV滤池+消毒”组合水处理工艺,并进行集约化设计,有效解决污染原水处理困难、现有工艺滞后、工程扩建用地不足以及运行超负荷等问题。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占地面积仅为国家建设标准的40%,废水循环利用后年节约耗水量137×104m3,工程总投资与类似项目相比节省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东营南郊超滤膜水厂五年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南郊超滤膜水厂主要处理引黄水库低温低浊、高温高藻、嗅味、微污染源水,水厂自2009年9月投入生产,到2014年9月将达到运行五年(即超滤膜的设计使用寿命)。目前,超滤膜组运行平稳,水厂生产出水水质稳定。作为国内第一家10×104m3/d级超滤膜水厂,有必要对水厂运行的经验及工艺出水情况进行总结,为其他相似水厂的改造提供可靠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总结了四年来东营南郊水厂出水水质及膜组的化学清洗相关情况,分析了工艺的运行成本,并对超滤膜处理引黄水库源水的工艺进行了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李虹 《城镇供水》2014,(6):70-73
根据南方地区某含藻水源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在调查分析水源水质、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藻期水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含藻量的急剧增加严重影响水厂的运行效果,出水浊度低藻期0.1-0.2NTU,而高藻期最高达0.8NTU,已有超标风险;高藻期三氯化铁形成的矾花密实,絮凝及沉淀时间快,更能适应原水p H的变化,效果较聚合氯化铝铁更佳。该水厂目前采用"混合井—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净水工艺,高藻期可采取水厂处理工艺优化、水源污染治理与保护、水厂工艺改造三个层面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大庆油田某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后的运行状况为基础,结合蓝藻高发时期水质特点,通过采样检测和数据汇总,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了常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以及超滤工艺的运行条件及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原有常规工艺无法满足出水水质要求,通过采用O3-BAC-UF联用的深度处理技术,在特殊时期水厂超滤膜出水未见异常,出厂水浊度仍可稳定在0.5 NTU以下,CODMn可稳定在3 mg/L以下,深度处理后出水中蓝藻未检出,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该研究可对其他采用高藻、微污染水源作为原水的水厂提供参考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耿井水厂以黄河水为水源,设计规模为20万m3/d.近年来由于原水水质恶化和供水水质标准提高,须对耿井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改造.针对水厂原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折板絮凝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工艺出水水质良好,滤后水浊度基本稳定在0.25 NTU左右.本工程设计特点及经验可供其他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措施及关键,并以某城市处理规模为30×104m3/d的水厂为例,进行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应用案例分析。该水厂以该市大(2)型水库水为水源,其水质具有低温、低浊、水体中胶粒电位高、微污染、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预氧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方案,介绍了相关工艺设计技术参数,并针对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目前,该水厂已运行3年多,出厂水水质达标,其设计及运行可为类似水源地区的水厂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试规模的内压式超滤膜系统处理水厂沉淀池出水,考察超滤膜系统长期运行的出水水质情况。结果表明,超滤膜系统在处理不同水质期沉淀池出水时具有较高的除浊率,平均除浊率达到93.4%,且99.4%的出水浊度<0.1 NTU,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同期传统的滤池工艺。超滤膜系统对沉淀池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2%和8.2%,出水CODMn≤2.0 mg/L的保证率在98%以上,膜出水CODMn浓度受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的影响不大。膜进水中以小分子质量有机物为主,在MW<1 ku区间内的DOC和UV254占到整体有机物含量的57.3%和53.5%。超滤膜系统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良好,膜出水水质大部分时间无需经过消毒就能保证卫生要求,可降低后续消毒的加氯量,从而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东北高寒地区某水厂的水源及水处理设施现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采用预氧化、强化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滤池及超滤膜工艺,以提高高寒地区微污染水源水厂的供水水质,达到保障供水安全的目的。介绍了该工程的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实践证明该工艺适合高寒地区微污染水源水厂的水质提升。  相似文献   

17.
刘臣  袁进  樊雪红  封威 《供水技术》2022,16(2):20-24
山地水厂周边地形起伏大、地质情况特殊等特点决定了其设计的特殊性,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其新第二水厂规划供水规模22×104 m3/d,属典型山地水厂.介绍了该水厂总体设计、原水取水及水厂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并总结了水厂设计和运行特点.通过设置配水井,灵活采用水泵提升或重力自流方式以适应水源变换;因地制宜,采用现场制备次...  相似文献   

18.
针对老旧水厂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及现有水厂升级改造的必然态势,以实际水厂改造方案为案例,对浸没式超滤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总结出该改造工程具有流程短、通量小、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最后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设计中包括设计通量、单格膜池规模和尺寸等的关键性参数及产水形式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该技术用于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参考与设计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19.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运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水厂因使用不同水质的原水,造成水厂的常规工艺处理出水水质不稳定或无法达到饮用水安全标准的问题,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了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运行稳定性的研究。原水为黄河水和滦河水时,出水CODMn<3mg/L标准的合格率分别为93.3%、99.0%,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41.5%、50.2%;对TOC的去除率分别为42.5%、50.9%;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57.8%、77.6%。以黄河水为原水时有机物去除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受水中有机物种类不同的影响。各项综合指标显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可去除水中50%左右的有机物,提高了出水水质的安全性。在出水TOC<3mg/L、SUVA254<2L/(mgDOC·m)时,消毒后形成的四氯甲烷量和三卤甲烷量较少,均远低于规定限值。可以采用此方法对消毒产生的四氯甲烷量和三卤甲烷量进行间接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对于以水库水为原水的水厂来说,夏季藻类的大量繁殖给水厂的工艺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絮凝效果不好,沉淀出水含有大量藻类,会造成滤池过滤周期缩短、甚至堵塞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水厂常采用预加氯措施来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而使水厂得以正常运行。但随着饮用水中大量消毒副产物(DBPs)的检出,该技术应用的水质安全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