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斑岩型锡矿有价矿物以锡为主,伴有少量钼、铋、钨等有价元素,其锡石嵌布粒度细微,呈细粒星散状浸染嵌布于脉石矿物中,属极难选矿石,生产工艺流程锡回收率较低。经磨矿、粒级选别等多条件试验,最终推荐浮选—分质分流分选重选工艺。利用矿物自动分析系统(MLA),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原矿、锡精矿Ⅰ、锡精矿Ⅱ和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物组成、嵌布粒度、解离度、连生及包裹关系,研究结论为浮选—分质分流分选重选优化提供重要参考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分析褐铁矿在直接还原后产品中矿物物相及其嵌布特征等情况,采用MLA自动检测技术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直接还原产品中的铁主要以单质铁存在,其次为赤铁矿及磁铁矿,其分配率达到了98.26%,其中单质铁分配达到产品中的88.19%;(2)直接还原产品中生成了6种含量不固定的产物(M-1~M-6),其中有4种矿物含有铁,但铁在其中的配分比不高,只有1.74%;(3)单质铁在产品中的粒级分布极不均匀,几乎每个粒级的含量都在10%左右,最高也只有23.63%;(4)产品中的单质铁与磁铁矿和M-4连生比较紧密,比例分别达到了21.76%和21.04%。根据以上结论,通过磨矿和弱磁选可将产品中铁回收,但由于金属铁的含量不高,因此提高铁的金属化率将是选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MLA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定量分析测试系统之一。目前国内MLA技术主要用于指导选矿工艺研究,以要进行选矿加工的矿石为研究对象,为选矿流程提供矿物组成、含量、目标矿物嵌布粒度、磨矿产品解离度、伴生元素赋存状态等信息,指导确定选矿工艺,提高选矿试验研究效率。本研究采用MLA技术指导某铜钼矿选矿工艺研究。根据MLA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确定选矿工艺和药剂制度,通过条件试验确定详细的工艺参数和各药剂用量,最终在原矿铜品位0.63%、钼品位0.022%的条件下,得到铜品位24.82%,铜回收率91.90%,钼品位35.15%,钼回收率57.56%的选别指标。与现场生产指标相比,铜回收率接近,钼回收率提高12%。  相似文献   

4.
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选矿工艺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目前国内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分析检测技术设备着手,综述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检测设备在工艺矿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分析了国内工艺矿物学研究在选矿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工艺矿物学研究是侦破形形色色的矿产品掺假案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某铅精矿掺假案为例,研究并提供了该铅精矿掺入银粉的证据。研究发现,铅精矿中的银主要为大颗粒自然银、呈单体状,尚没有完全分散开,周围的硫化银呈皮壳状、放射状。以上特征在自然界产出的铜铅锌精矿中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图像处理技术在工艺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传统工艺矿物学测定方法依赖于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精度较低且受光学成像系统性能的制约,研究使用现有的可见光成像设备,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工艺矿物学参数,预测相关选矿指标,加快了工艺矿物学指标的计算速度,提高了测定精度。所得数据对选矿流程设计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俊萍  武慧敏  王玲 《矿冶》2015,24(1):77-80
某伴生银矿中银的品位为89.2g/t,为查明该矿中银的赋存状态,应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以及MLA(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简称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该银矿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银主要以三种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分别是辉银矿、硒银矿及辉硒银矿。银在辉银矿、硒银矿及辉硒银矿中的分布率分别为53.42%、44.26%及2.31%。这些银矿物呈0.020mm以下的细粒或微细粒嵌布于云母类矿物中,少部分包裹于白云石、石英或重晶石中产出。可见,磨矿时单体解离不充分以及选矿时分选白云石,都将导致部分银损失于尾矿中。  相似文献   

8.
马楠  付强  肖仪武 《矿冶》2018,27(1):79-82
随着近年来矿产品出现量增质减的趋势,快速、准确地检验矿产品质量逐渐受到重视,而鉴别能力不足则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进口矿产品检测中具有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它可不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而且可以对矿物(物相)的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相互关系、粒度以及解离度进行测量,更能对比矿石矿物和选冶产品的性质,查明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所以,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不但可以相对快速地完成检测工作,而且随着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发,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9.
以青海某铅锌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半定量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其矿物组成、化学组成、矿物共伴生关系、主要矿物粒度组成及嵌布特征。结果表明:该铅锌矿主要以方铅矿、铅黄、闪锌矿、铁闪锌矿为主,伴生银矿物则以浓(深)红银矿、脆银矿等自然银状态以及铅锌中共生状态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和高岭石。该研究结果可为该铅锌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工艺矿物学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工艺矿物学以要进行选矿加工的矿石为研究对象,能够提供其矿物组成、粒度大小、含量、与脉石等的嵌布状态、目的矿物的解离度等信息,在矿物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其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本文综述了国内工艺矿物学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通过对流程的考察来选取最佳流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我国工艺矿物学在矿物加工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工艺矿物学主要通过研究各类矿石性质为制定合理的选冶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在矿床综合评价以及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利用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艺矿物学的研究过程中,利用传统分析手段往往只能获取矿石的二维平面信息,而缺乏对矿石三维矿物学和结构的了解。近年来,X射线CT技术因其独特的对样品三维结构特征的无损提取能力,在国际上已逐步应用于工艺矿物学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X射线CT的结构、成像原理,以及利用X射线CT对矿物粒度、解离特征、矿物量等重要工艺矿物学参数进行量化表征的典型应用实例。随着X射线CT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X射线CT技术将可能成为工艺矿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析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2.
程希翱 《矿冶工程》1987,7(1):30-34
本文简要介绍了工艺矿物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研究任务和内容以及近期的发展,并结合实例讨论本学科在选矿实践中的作用,进一步阐述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宁本溪某深部铁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得出该矿石性质为含铁石英岩,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微量的赤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母、绿泥石等为主。矿石全铁品位为28.05%,其中硫、磷等有害杂质含量低;矿石中主要的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其中磁铁矿矿物量为32.30%,平均含铁品位70.32%,赤铁矿矿物量为3.81%,平均含铁品位68.51%,它们是选矿回收的主体矿物。根据他们的含铁量测算得知,铁精矿的理想品位应该达到70.195%,理论回收率为90.34%。该铁矿石中绿泥石含量较高,达7.23%,在选矿过程中它会恶化浮选指标,增加泥级含量,因此要多注意磨矿粒度问题,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矿物、岩石和矿石的成分、构造、形成过程的连续性及特征可以解决许多矿物原料处理工艺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选矿工艺中的问题。苏联政府认为,国民经济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提高采掘工业的效率有关;深入地综合处理矿产资源是通向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而深入地  相似文献   

15.
地质冶金学是基于矿山绿色高效生产实践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核心内容是统筹地质、采矿、选矿、冶金及环境等多门学科为矿业开发服务。工艺矿物学由于其与各专业的相关性紧密,且研究方法直观简单,逐步成为地质冶金学建模中的优势学科。工艺矿物学研究样品采集数量少,但又能代表矿床的变化规律。将工艺矿物学参数作为划分矿化域,实现分采分选的依据,可实现矿产资源节能高效的综合利用。工艺矿物学参数中矿物含量和元素赋存状态可以直接参与模型估值,而嵌布粒度和共生关系表征的是一个统计的组合信息,组合信息需要拆分估值然后进行配比矫正,是参数模拟中的难点,亟待深入研究。样品的工艺矿物学参数是一个空间的点参数,点参数扩展为空间的体参数就是常说的参数模拟。参数模拟方法日新月异,常见的方法有最近距离法、距离幂指数反比法、普通克里金法和多元回归法等,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工艺矿物学参数模拟是地质冶金学建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工艺矿物学在矿产资源找矿和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七十年以来,工艺矿物学经大量科学实践,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实验科学。工艺矿物学通过揭示矿石中矿物间相互关系的内在规律,针对工业利用的主要对象矿石,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各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中和分散系数及矿物工艺粒度,为选矿工艺流程制定提供定量的基础资料以及在选矿工艺流程试验中追踪目的矿物的走向和分布规律,解释选矿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在冶炼火法、湿法冶金工艺中及时追踪元素的走向和分布规律,运用热力学原理和矿物相变机理,较精确地提供工艺要求的各项参数,以使冶炼工艺更加合理,并为选冶联合工艺中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提供指导性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温利刚  付强  贾木欣  王清  蔡明明 《中国矿业》2021,30(S2):195-200
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矿物学特性是提高金回收率的根本因素。青海某氰渣浮选尾矿中金品位偏高,达3.2g/t,损失严重。为查明金损失原因,利用BPMA-SEM-EDS等手段对尾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物种类相对简单,主要为自然金,含少量银金矿;金矿物的嵌布粒度微细,绝大多数嵌布粒度在5微米以下;裸露金占有率15.26%,包裹金占有率84.11%且绝大多数被黄铁矿包裹;样品中存在少量砷酸盐类矿物,可能会影响金的浸出。提高磨矿细度和适当延长浸出时间,有利于金的浸出;通过浮选富集黄铁矿可以富集金,再进一步细磨,有利于金的进一步回收;重视脱除砷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金的浸出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MLA对某铜矿石中伴生微细粒金、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回收某铜矿石中伴生的低品位金和银,利用矿物自动分析仪MLA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的金、银都以独立矿物存在,其中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和碲金银矿,银矿物主要为碲银矿和硒银矿,粒度均呈微细粒产出,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硫化铜矿物,银的载体矿物主要为脉石,因此,金易回收于铜精矿中,银易损失于尾矿中。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某铷矿矿石类型为花岗岩型铷矿,通过光谱分析、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及粒度测定等手段,对该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其矿物组成及含量、矿物嵌布特征、铷的赋存状态等.结果 表明铷主要赋存在钾长石和黑云母中,分别占66.8%和30.7%.矿石主矿物粒度属于中细粒嵌布.该结果可为同类型铷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