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以上海市的地质条件为背景,建立桩土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El—Centro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然后依据规范,考虑在地震力作用下饱和砂土层液化,在同工况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最后将地震作用下液化土存在时桩基受力特性与土体未发生液化桩基受力特性作一分析与比较,为地震常发地桩基安全储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桩-土作用机理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土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是保证桩基础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安全稳定的关键。在分析桩-土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Structural模块先进的非线性功能,进行桩的有限元分析,对桩-土间相互作用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桩模型,并建立弹簧单元以及表面效应单元以模拟土层对桩的作用力,得到了在建筑荷载和土层作用力下桩的位移量及其轴向应力分布,为建筑基础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利用大型岩土软件FLAC做了桩土接触面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接触面的设置对桩水平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指出在模拟桩承受横向荷载时,使用接触面模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弹性力学胁ndlin解并结合非线性接触面单元建立了一个模拟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轴对称力学模型。通过对原型抗压桩和抗拔桩静载荷试验进行模拟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适用于抗压桩,而且能较好地反映抗拔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工作性能,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11.
12.
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三组设置斜桩的微型桩群桩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布置斜桩时,群桩的抗压、抗拔以及水平承载力相比于未设置斜桩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分析,斜桩的设置对2×2群桩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3×3群桩次之,4×4群桩最小,本文的数值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桩土接触变形为非线性问题,相互作用机理复杂。为了分析高桩承台群桩基础的桩土作用,文中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模拟土体的材料非线性,建立高承台群桩-土体的有限元非线性数值模型,分析并总结了不同参数对群桩受力的影响,其中桩长径比和桩距径比对群桩效应影响较大。可供群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计算分析,认为有限元软件ANSYS能较好地模拟桩土共同作用的工作状态。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6.0对桩基础的荷载传递规律以及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当桩长达到一定长度后,通过增加桩长来提高桩基的承载力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群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主要的基础形式之一。利用由竖直桩组成的群桩基础来承受水平荷载已经十分广泛 ,桩前桩后土抗力分布特性是水平荷载下群桩受力变形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来进行的。本文用空间 2 0节点有限元进行近域土和桩的分析 ,对远域土采用空间 1 2节点无限单元 ,在桩土接融面引入空间1 6节点接触面单元 ,从而用有限元 -接触面单元 -无限元的耦和方法将群桩和土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弹塑性分析。分析中用修正剑桥模型进行近域土体的模拟 ,对桩土接触面及远域土体进行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的分析能较好的揭示水平荷载下群桩桩前、桩后土抗力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7.
18.
水平荷载下群桩前后土抗力分布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主要的基础形式之一,利用由竖直桩组成的群桩基础来承受水平荷载已经十分广泛,桩前桩后土抗力分布特性是水平荷载下群桩受力变形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来进行的,本文用空间20节点有限元进行近域土和桩的分析,对远域土采用空间12点节无限单元,在桩土接融面引入空间16节点接触面单元,从而用有限元-接触面单元-无限元的耦和方法将群桩和土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弹塑性分析,分析中用修正剑桥模型进行近域土体的模拟,对桩土接触面及远域上体进行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能较好的揭示水平荷载下群桩桩前、桩后土抗力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截至目前为止,考虑桩土对高耸结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现在我国对高耸构筑物的设计基本上未考虑桩土与塔式构筑物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为了搞 清桩土结构对高耸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Duncan Chang土体本构模型对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体荷载传递规律、桩土应力比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