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平板单元组合沉淀池技术,通过在沉淀池中增加平板来增加沉淀面积,从而提高沉淀能力和减少占地面积,并有助于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实现,进而缩小生化系统占地面积。在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规模为840 m~3/d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多层平板单元组合沉淀池能提高表面水力负荷1. 6倍,与斜管(板)沉淀池接近,同时彻底解决了生物膜和藻类引起的堵塞问题。但和斜管(板)沉淀池一样,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平板沉淀池可以承受的表面水力负荷远未达到成倍增加的程度,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这是因为沉淀类型为拥挤沉淀,易发生清水与污泥层的掺混。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运行不稳定、投药量偏大、出水浊度偏高等问题,进行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排泥与污泥回流系统的改造,取消了原集泥沟中的刮泥设备,改为气提装置排泥,并在高密度沉淀池外侧设置了储泥罐,污泥经回流泵回流;采用流量仪、投入式污泥浓度计检测回流污泥,且污泥回流点由单一的总管投加改至两根DN100分管投加,同时在每根回流污泥分管上安装污泥流量计及阀门,以有效地控制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改造完成后的生产性调试和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增大絮凝区污泥浓度,能够有效降低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絮凝区污泥浓度为400~500 mg/L,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能够确保在1 NTU以下,单池处理水量最高可达3 700 m3/h,超过设计负荷20%。  相似文献   

3.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中高密度沉淀池斜管沉淀区出现的絮体上浮问题,对PAM投加量和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型PAM的投加量与排泥水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在生产中可以根据沉降比快速估算排泥水浓度.回流污泥的浓度和性质受高密度沉淀池泥位影响,适宜的污泥回流比为1%~2%.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顺义区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比例偏大导致厌氧池DO偏高,造成聚磷菌无法充分释放磷,增殖缓慢,进而造成生物除磷能力不高。通过减少回流污泥比、回流污泥质量浓度,有效降低了厌氧池和缺氧池的DO浓度,保证了厌氧环境。同时调整沉淀池内污泥层高度为0.5~0.7 m,确保了出水磷的达标排放,同时也节约了0.5%~1%的电量损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1)
为降低车城油田采出水生物处理中剩余污泥含水率,缩小其体积,开展了污泥减量化技术试验。通过装置选择分析,筛选药剂种类,优化药剂浓度等项目,实施后,污泥含水率由98.3%降至80.75%,体积缩小至原体积的1/11,年节约运输费用40余万元,剩余污泥含油量由脱水前的3.04%上升至16.99%,滤液中悬浮物固体含量10.2 mg/L,含油量2.3 mg/L,达到回收进系统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调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的问题,胜利油田民丰水厂首先对助凝剂PAM自动投加装置进行了改进和正确标定,然后进行了生产性调试。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M投量可明显提高回流污泥浓度、改善混凝效果;在低温低浊期,絮凝搅拌转速不宜太大。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最佳运行参数:絮凝剂聚合硫酸铁投量为4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0.2~0.25 mg/L,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r/min。通过调试,最终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庆某高有机物水源水,采用新型含炭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分析了进出水有机物特性和含炭沉淀池污泥生物特征,并与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为18.67%~23.24%和24.49%~31.25%,含炭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比混凝/沉淀工艺大幅提高了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为35.58%~41.88%和38.78%~48.32%。含炭沉淀池污泥培养7~8 d后完成了生物富集,生物量达到100 nmol P/m L左右。由于炭泥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含炭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对亲水性、小分子质量有机物组分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混凝、沉淀工艺的处理效率,将高密度沉淀池应用于津滨水厂,通过测定高密度沉淀池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出水浊度,分析了混凝剂和聚合物投加、絮凝区污泥浓度、运行负荷等对运行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池型进行了对比,对运行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探讨了在高时变化系数下,通过在曝气池和沉淀池之间安装虹吸管来降低沉淀池水力波动的办法。监测了改造前后沉淀池和曝气池的水力特性变化及曝气池污泥的呼吸特征。结果表明:改造将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s)波动范围由2.2~6.3 h缩短为2.7~4 h,沉淀池表面负荷波动范围由0.5~1.4 m~3/(m~2·h)变为0.8~1.1 m~3/(m~2.h);改造后,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_A)由9.6~26.5 h变为11.5~18 h。曝气池污泥呼吸特性表明,改造后的污泥更为稳定;自养菌比呼吸速率从改造前的(2.9±1.2)mgO_2/(gVSS.h)变为改造后的(3.7±1.3)mgO_2/(gVSS·h),提高了约27%;异养菌平均比呼吸速率与改造前相同,为4.7mgO_2/(gVSS·h),但其波动范围由改造前的2.4~8.5 mgO_2/(gVSS·h)缩小为3.8~5.5 mgO_2/(gVSS·h)。  相似文献   

10.
山东某沿海百万机组电厂高位冷却系统水源取自赶潮河水,悬浮物含量变化大。项目选用高效絮凝沉淀池作为预处理单元,该沉淀池集絮凝、沉淀、污泥回流于一体。沉淀池能够承受较强的水质冲击负荷,在进水水质变化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水质稳定。但工艺运行较复杂,设备较多,注意药剂的投加和污泥回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以污水处理厂生物池混合液为处理对象,通过平行运行的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分离单元中试,研究MBR中膜分离单元的除污特性。结果表明,与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处理的二沉池出水相比,膜分离单元出水BOD5、COD、NH3-N和TP浓度均较低且稳定,出水NO-3-N和TN浓度略高。在污泥沉降性能下降时,膜分离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优势更明显。曝气强度的下降、污泥浓度的增加均可促进膜分离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当HRT由2.5 h增加至4.8 h时,两组膜分离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生物降解及同化作用、膜截留作用及生物质的释放是影响膜分离单元出水中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污染源,确定了该污水厂除臭工程的范围(生物絮凝反应沉淀池的进水端和出水槽、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及内容(降低H2S、NH3和臭气浓度)。针对主要污染源,经方案比选确定了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方法,介绍了该除臭工程的设计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方法可使该污水厂的H2S和NH3指标达到厂界排放要求,但对臭气浓度的去除效果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指标的监测,探讨了高密度沉淀池运行的合理工况.结果表明:可以用浊度快速估测混合区进泥水浓度;加药和回流都应该根据反应区污泥的浓度进行控制和调整;高密度沉淀池的进水流量对出水浊度影响较大,可以在保持处理干固量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进泥流量.  相似文献   

14.
沉淀池中生物反硝化所产生的氮气上升会携带污泥一起上浮从而导致沉淀池出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增高。影响氮气上升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物反硝化速率,而氮气溶解度及沉淀池进水溶解氧浓度只有起很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为载体,向池内投加粉末活性炭,利用高密度沉淀池的污泥回流系统对粉末活性炭进行富集和回用,延长其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考察投加粉末活性炭后对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并进行了投炭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投加方式能显著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比不投加炭,对CODMn的去除率提高了近10%。通过增加污泥回流比可减少投炭量,在去除率相同的情况下,污泥回流比为5%时的投炭量较回流比为3%时减少了34%,而较不回流投炭方式减少了77%。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是粉末活性炭吸附和生物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辐流式二次沉淀池固液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NG κ-ε紊流模型以及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辐流式二次沉淀池内的固液两相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沉淀池内流速分布以及污泥浓度分布.模拟发现,沉淀池内污泥沉积受水流流态影响,自上而下依次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淀区和污泥浓缩区,池内存在较为明显的泥水界面(清水区与絮凝区)以及污泥压缩界面(沉淀区与浓缩区).同时还分析了进流速度、污泥粒径以及密度对出水S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流速度对出水SS值的影响较大,随流速增大出水SS值呈非线性急剧增加;由于小粒径污泥易被流体卷携并随流体流出,故污泥粒径减小使出水SS值增大;泥水密度差是污泥沉淀的主要原因,故高密度污泥更易沉淀.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以及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Highsludge(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考察了氮的沿程变化与同步脱氮情况.结果表明,在第二好氧池中只发生了硝化作用,总氮无明显的下降;而在第一好氧池中总氮有明显的下降,去除率在16.8%~62.3%变化,平均去除率为33.19%,表明在该池中发生了明显的同步脱氮反应.该工艺的除污效果良好,对COD、BOD5、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5%、96%、84%和82%,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并未因污泥浓度高而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沉淀池污泥上浮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钢铁工程设计中常遇到的沉淀池分类,并结合某钢铁工程中污泥浓缩池的设计,采用国内通用设计软件PKPM、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理正工具箱关于圆形水池计算单元及静力结构计算手册的计算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架空式沉淀池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梅林水厂和国内外现有处理污水方案比较,确定了梅林水厂净水工艺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对原水pH值的调整,简化了PAC前馈投药数学模型,采用模拟沉淀池出水浊度作为投药控制的反馈信号,缩短了常规的用沉淀池出水浊度作为反馈信号而产生的滞后时间;用滤层水头损失和滤池出水浊度作为滤池反冲洗控制信号,比定时反冲洗提高了一个档次;根据沉淀池排放的污泥具有浓度高的特点,提高了用结团凝聚法处理污泥的泥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斜板沉淀池在一体化氧化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体化氧化沟中斜中斜板沉淀池内部的流态及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分机理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沉淀池底部设有的特殊过渡区具有良好的消能作用,可使斜板沉淀区的流态快速从紊流转变为层流,达到最佳沉淀效果,斜板区的分离过程是污泥沉淀与污泥悬浮层的过滤,捕获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效率比一般二沉池高,水力停留时间>30min,出水SS值<38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