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一、序言到2022年,世界人口的57%(约44亿人)生活在城市,其中超过96%的增长出现在东亚、南亚和非洲的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城市环境大多数是没有规划的,数百万城市儿童生活在贫民窟或生活环境欠佳的非正式住区。目前贫民窟人口超过10亿,其中约3.5亿是儿童;据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亿儿童居住或工作在街头。为了逃离暴力、歧视和冲突,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也有很多人因气候变化不得已迁入城市。儿童在危机环境中成长,缺乏安全的游乐场和公共空间是常态,导致儿童只能寻找和使用不安全的边角空间来满足自我生存需求。 相似文献
3.
汉口租界的里分是中西现代居住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有很高的保护价值。里分作为过去几十年里市民的主要居住形态已慢慢衰落。这里有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如何找回富有生活气息的里分空间是我们现在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老旧城区作为落后于整个城市发展的地区,多成为低收入"空巢青年"聚集租住的区域,廉价的租金使其长期处于极差的居住环境.本文聚焦于武汉市原汉口租界地带,提出针对此类老旧社区的共享租住模式更新策略,为"空巢青年"租户创造相对高质量的居住环境.通过具体设计案例,探讨低收入"空巢青年"的共享租住模式下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6.
7.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空间最重要的属性之一.通过比较分析欧洲和中国城市空间中“公共性”的发展,认为城市空间中的“公共性”在经历了现代化时期的没落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时期.欧洲在城市空间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将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最后总结了中国当代城市空间发展中四组主要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2)
<正>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特别项目一一"异质越野:多伦路"以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为锚点的城市空间内集中展出。本次展览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李翔宁担任学术主持,姚微微、吕凝珏担任策展人,特邀青年建筑师及艺术家共同参与,包括来建筑设计工作室、灰空间建筑事务所、姜齐冰+朱元双、李维伊、沈凌昊、田方方、王雪睿+邓剑+沈晨思、王智一、无界共和、展/城工作室。策展人认为,城市相较于人而言是被动的。而异质碰撞出的生态,是失稳的无穷。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建设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建设实践有益于当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人居环境科学的建设 ,促成中国传统城市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 ;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多方位的物质和人文状况 ;研究方法注重多层次、多侧面、多学科的“融贯”。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6年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衡复项目专业组一等奖获奖方案,从设计理念、技术路线、规划策略等方面说明大数据支持城市设计的途径.首先,分析衡复地区现状特征,提出庭院街区的概念.使用大数据分析居民活动的时空特征,为五个庭院街区划分提供了直接依据.然后,依据共享的规划理念,在大数据和传统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下进行了慢行系统规划,包括日常步行线路规划、特色旅游步行线路规划及自行车骑行线路规划.最后,将慢行系统与地区内公共资源进行叠加,将公共空间与人的活动紧密结合,完成公共活动空间网络规划.方案探索了以规划设计理念先行、大数据分析验证;大数据与传统定量分析方法支持方案生成和复核的两种大数据支持城市设计实践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该文研究重庆缙云山下紫泉枫丹项目的规划设计思路和策略,讨论山地环境下如何处理地形高差,如何在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对地形资源进行保护性利用,构筑最优山地人居环境~([1])。该文对山地环境下类似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资本与消费开始影响公共空间,并促其发生演变。"资本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公共空间出现符号化、商品化的特征从而破坏日常生活,也有学者认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具备提升城市日常生活品质的能力。通过解析昆明市三个城市公共空间转化案例,说明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转变需要采取资本与日常兼容并蓄的态度,从而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思路转向盘活存量空间,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些大背景下,开封作为城市双修的第二批试点城市之一,积极开展城市双修的落地工作,通过开封宋城路的改造提升工作,试图探讨城市修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科技(建设部)》2014,(13):6-6
<正>中国繁荣基金项目"促进中国低碳城市更新顶层战略研究和试点城市规划实践"项目启动会6月13日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多功能厅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首次在低碳城市更新领域的合作宣告正式确立。出席会议的专家领导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英国驻华大使馆、世界银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英中贸易协会以及三个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河北和山西)、三个代表城市(珠海、阳泉和鹤壁)。 相似文献
18.
《国际城市规划》2020,(3)
当前,各类城市人居环境提升政策项目在我国广泛开展。从海外经验看,超地方组织和社会资本对城市事务的介入缓解了因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导致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压力,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自主性为原则、在激励与监测机制下保障地方主体自主权和公共投资绩效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政策项目组织模式,其中数欧盟城市社区倡议最为完善。我国相关政策具有在行政体系内部自上而下贯彻执行的惯性,但近年来的实践已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色彩。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上海M区的社区提升实践案例发现,基于自主性原则的项目组织架构能够适应我国城市发展制度环境并获得良好的项目实施效果,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有借鉴意义,可从基层社区为起始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构建绮丽多姿的绿色空间 营造最佳人居环境——“成都生态园林城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在成都至今已有2300多年,即使以1911年第一座公园——少城公园作为发轫,公园也已伴随成都走过了九十多年的沧桑。从寥若晨 相似文献
20.
学科专业划分这一有局限性的观点导致了历史性景观的碎片化。建筑师在设计新建筑的同时需要考虑历史景观保护问题,在有约束的思考下对旧的遗产予以回应。在讨论了建筑材料的真实性、旧与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城市即是重写本之后,以意大利北部小镇切萨诺马代尔诺旧城区一系列改造项目为例,揭示了以设计为主导的遗产和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设计方法,其中解释性工具、保护与设计呈现着互动关系。通过嵌入、覆盖和嫁接的设计方法,对建筑、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进行整合使其融为整体,形成有节奏的、连续性的再生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