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洗油和烷烃的混合物为溶剂,采用溶剂-离心法对煤焦油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QI)进行分离,考察混合溶剂芳烷比、溶剂用量、溶解温度、离心转速以及离心时间等因素对精制沥青QI含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芳烷比的增加,精制沥青的收率逐渐增加,QI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随着溶剂比的增大,精制沥青的QI含量逐渐减小,收率逐渐增大;溶解温度升高有利于QI的脱除和精制沥青收率的提高;离心转速越快,离心时间越长,所得精制沥青的QI含量和收率均越低;当芳烷比为1.2、溶剂比为2、溶解温度为80℃、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8min时,精制沥青收率可达79.8%,其QI含量低达0.18%。  相似文献   

2.
喹啉不溶物(QI)是煤焦化过程中带入的固体杂质,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脱除对于煤沥青的深加工非常重要。采用溶剂沉降法脱除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考察了溶剂配比、沉降温度、沉降时间以及溶剂种类对净化沥青QI含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QI的脱除,当温度达到160℃以上对沉降的影响较小;以洗油与煤油调制的混合溶剂较单纯溶剂油有更好的沉降效果;沉降时间越长,QI脱除率越高,净化沥青的收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以煤焦油为原料,选用正已烷和苯混合溶剂,通过溶剂萃分离和蒸馏,制备得到喹啉不溶物含量净化煤沥青。在不同条件下对所制取的低喹啉不溶物含量煤沥化热处理,分析了净化沥青的炭化行为。将净化沥青炭化产物制成光片,观测其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和中间相球体的生长发育。判定作为针状焦和碳纤维原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催化裂化柴油溶剂法脱色精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剂A和N-甲基吡喀烷的混合的萃取剂,对催化裂柴油进行了脱色精制研究,考察了两种溶剂比,剂油比、溶含水量和精制段数对精制油收率和比色的影响。通过溶剂精剂,催化裂化柴油的比色由原料的19降到6,精制油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NMP抽提研制橡胶填充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制符合一定标准的橡胶填充油,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对润滑油溶剂精制过程中的副产物抽出油进行抽提.主要考察了抽提温度和质量剂油比对橡胶填充油的质量和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剂油比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品收率上升,芳香烃含量下降;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剂油比增大,产品收率先下降后上升,芳香烃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和收率,本实验范围内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60 ℃,质量剂油比1.0.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为72.04%,芳香烃组分的含量为44.17%,符合某些企业橡胶填充油的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6.
喹啉不溶物(QI)含量是改质沥青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低QI含量的中温沥青为原料,考察了热聚合时间、热聚合温度等对改质沥青软化点、QI含量等主要指标的影响规律,探求保证其它指标合格的前提下提高沥青QI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热聚合所得到的改质沥青QI含量可以达到国家二级品指标;采用焦油渣回配的方法能提高改质沥青的QI含量,可使其达到国家一级品指标;采用焦油渣回配之后,改质沥青各项指标均能达到一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煤岩学方法研究离心法净化煤焦油沥青中间相的热转化过程,考察与评价了离心处理条件、原生与次生喹啉不溶物组成等对中间相热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抚顺石油一厂的减二线基础油进行糠醛溶剂加助剂络合脱氮研究, 考察反应温度及剂油质量比对碱性氮脱除率的影响规律, 找到较适宜的金属助剂溴化锌与喹啉的物质的量比为0.50 ~ 1 .33 。然后采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案确定对络合萃取效果(即碱性氮脱除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金属助剂溴化锌与喹啉的物质的量比, 其次是剂油质量比, 温度的影响最小。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加入少量溴化锌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润滑油糠醛精制的精制效果, 其碱性氮脱除率明显增加, 大大提高了糠醛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影响催化裂化柴油稳定性的因素,综述了改善催化裂化柴油稳定性的方法,如加氢精制、酸碱精制、吸附精制、溶剂精制、络合萃取精制等。在讨论了各种精制方法的原理、工艺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非理想组分的组成、含量及精制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精制催柴,而且可以将这几种方法中的两种或几种联合起来应用;同时考虑到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认为应当首先脱除其中对稳定性影响最大的部分组分,当各种因素影响差别不大时应当首先脱除在化学上最容易脱除的组分,从而达到既满足对催化裂化柴油的质量要求,又不影响柴油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NMP精制混合减五线馏分油小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沈北、大庆混合减五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单级抽提试验进行了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研究。用正交试验法较深入地考察了剂油比、溶剂含水量及抽提温度等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对精制油收率和质量与操作因素的关系进行回归。用非线性规化确定出NMP及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为:剂油比为1.5,抽提温度124℃。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的收率为84%,60℃折光率为1.4632。NMP精制最优操作条件为:剂油比为0.75,抽提温度88℃,溶剂含水质量分数为0。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的收率为91%,60℃折光率为1.4636。研究表明,NMP溶剂精制馏分油无论剂油比还是抽提温度均远远低于糠醛,说明NMP用于润滑油精制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离心沉降法净化煤焦油的试验情况。试验室试验表明,在最佳操作条件下,QI脱除率达95~98%,即保证净化煤焦油中的QI含量低于0.1%(重量)。同时,进行了添加溶剂(脱酚酚油、洗油)试验。  相似文献   

12.
将两种软化剂分别掺入煤沥青,制得软化煤沥青,再与石油沥青混合,经SBS改性后得到复合改性炭沥青。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胶体不稳定指数(IC)研究复合改性炭沥青的胶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软化煤沥青能够增加复合改性炭沥青中沥青质含量,减少饱和分含量,同时达到调节芳香分和胶质含量的作用,使复合改性炭沥青的四组分含量分布合理。所制复合改性炭沥青的IC值较低,胶体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3.
催化裂化油浆综合利用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石化总厂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糠醛为萃取溶剂,有效地将油浆的可裂化组分与稠环芳烃分 离。考察了抽提温度,剂油质量比和停留时间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抽提温度为60 ℃ ,质量剂油比为 2∶1,停留时间30min时,油浆的分离效果较好。产品中精制油饱和烃的质量分数达80%,具有良好的催化裂化性 能,抽出油可作为芳香型橡胶填充油的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装置的稳定操作,需对原料的沥青质絮凝现象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了煤焦油沥青质初始絮凝点测定方法、四组分组成性质及重油分子结构参数对煤焦油中沥青质絮凝现象的影响。以一种高温焦油A、一种中低温焦油(大于320 ℃重油)B和两者混合油C为试样,采用光度计法测量焦油样品A、B、C的沥青质初始絮凝点。将煤焦油样品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个组分,采用元素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核磁共振H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性质和平均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种焦油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沥青质絮凝情况,其胶体稳定性为:A>B>C。四组分组成和性质共同决定样品的胶体稳定性。A样品因为具有高度缩合的稠环芳烃,侧链短且少,m(胶质)/m(沥青质)比值大,各组分芳香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连续分布,所以沥青质在芳香分和胶质中的分散情况较好,体系相对最稳定。A、B样品组成和性质差异大,导致二者不能很好相溶,因此混合焦油C样品胶体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5.
针状焦的应用极其广泛,主要应用在炭材料方面。针状焦的性质好坏取决于原料的组成,因此原料的性质对针状焦的合成有重要的影响。以FCC油浆与煤沥青为原料,经共炭化制备针状焦,考察了共炭化条件以及不同原料比例对针状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FCC油浆与煤沥青按适当比例和焦化条件共炭化之后的原料制备的针状焦具有发达的纤维结构、优异的双电层和电容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以溶剂A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为萃取剂,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脱色精制研究。考察了两种溶剂比、剂油比、溶剂含水量和精制段数对精制油收率和比色的影响。通过溶剂精制,催化裂化柴油的比色由原料的19降到6,精制油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