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构件复用过程中,用户常因对构件描述机制认识有限而难以提出准确的检索需求,从而影响查准率.针对基于刻面描述的软件构件,借鉴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挖掘的有关理论,提出了带有用户反馈的自适应构件检索模型以及基于关联挖掘的自适应学习算法,从用户检索的历史记录中挖掘用户的显式检索条件与隐性检索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完整化和精确化用户的检索条件,提高构件检索的查准率.同时,用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张经国  郭民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9):140-143
随着软件复用技术研究的深入和软件构件库应用规模的扩大,构件库中构件的种类日益增多,构件间关系日渐复杂。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构件库信息模型进行扩展,在完整描述构件自身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对构件间关系信息描述的支持。为了有效地发挥构件库的作用,提出的软件构件库信息模型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刻面描述机制并增加了对构件间关系的描述,利用该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地描述构件的各种信息,还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构件之间的关系检索构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的前提之一是存在并能够找到大量可复用的构件,软件构件库是对软件构件进行管理的基础设施,其作用是对大量构件进行管理,并辅助软件开发者找到合适的构件.在构件库中,基于构件标签的分类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构件信息分类管理方法,该方法使用构件标签(Tag)对构件进行管理,并支持用户通过选择标签进行构件检索,该方法能够更直接的反应构件的特性,并能够有效提高检索效率.然而,由于构件库中许多构件没有构件标签,而通过人工的方法为构件库中存在的构件资源添加标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特别是当构件数量较大时,通过人工方式为构件添加标签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的构件标签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构件描述信息自动提取构件标签.本文对基于该方法的构件标签自动提取工具的实现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构件技术是继OO(面向对象)技术后又一改变软件产业发展的技术,随着构件数量的增加,对构件的搜索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在总结已有构件搜索方法的基础上,从基本信息、外部信息和所需环境三个方面对构件进行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描述的构件分类检索方法,并对其实现做了详细讲述.  相似文献   

5.
青鸟系统中可复用软件构件的表示与查询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复用构件的表示和检索是构件库和软件复用研究的重点,它伴随复用实践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取得进展.青鸟构件库系统以青鸟构件模型为基础,采用以刻面分类为主、多种分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对构件分类索引,支持多种构件查询方式的组合使用.本文介绍了青鸟Ⅲ型构件库系统中可复用软件构件的分类表示模式,以及构件检索机制的体系结构、设计依据和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义的领域构件接口名称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的领域构件接口名称的匹配方法。首先要对已有的构件库中的构件接13名称进行基于命名规则库、维度记录模型、词根表、环境和操作分类表的解析,得到解析构件库。基于解析构件库的匹配根据使用者对环境、对象(含义和组成信息)、操作的输入查询解析构件库,根据环境和操作信息过滤掉不符合要求的接口,基于设定的阈值对领域对象进行名称相似度和组成相似度的计算,得到匹配程度。基于该方法的构件匹配工具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彭博  王普  李亚芬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20):116-119,122
软件复用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软件危机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其核心是建立可复用构件库系统.构件库系统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对构件进行准确描述和分类,以便更快、更准地查找到用户需要的构件.在此采用刻面分类方法在Web应用开发领域中建立软件构件库,完成了构件的定义和准确描述及分类.确定了构件的存储模型,采用关键字检索和刻面分类检索两种检索方式,有效提高了检索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了在Web应用开发中对软件复用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定制是SaaS软件服务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满足SaaS软件服务设计中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需求,本文提出SaaS软件服务基于大规模定制的业务逻辑框架,把业务过程抽象为软件构件,存储在软件构件库中,通过建立面向客户需求的动态业务流程模型,用动态个性化定制算法找出所有的个性化定制点以及其之间的时序关系,生成配置文档,配置引擎实现算法在软件构件库中检索相应的业务构件集成组装或重组成客户所需要的应用系统.最后,通过案例证明了此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设计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件、构件类和构件库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构件的一种新的分类,最后在这种新的构件分类下给出了这一种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系统中基于度量的可复用构件获取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遗产系统代码中获取复用价值高、质量好的构件是成功复用的关键并且亟待解决.本文以系统理解和软件度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从面向对象遗产系统中挖掘可复用构件的有效方法.设计了基于类之间关系分析的构件标识算法-RBCI;构造了构件可复用性模型KVCQ,它可用于辅助用户筛选识别出来的候选构件,该层次型模型的底层度量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获取;最后,基于RBCI和RMCQ设计并实现了工具JBCET,以辅助开发者从C 系统中获取高质量的可复用构件。  相似文献   

11.
在嵌入式程序设计中,需要使用数值表达式计算数值组件,以解决动态交互的数值计算问题,介绍了一种通过对数值表达式进行解释和计算来设计和实现数值组件。  相似文献   

12.
在Multisim中创建任意函数信号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PICE是通用的电路模拟程序,它最早是由美国的伯克力大学于1975年开发的,是EDA技术的基础。目前多数电路模拟应用软件都是以SPICE为基础的,Multisim就是以SPICE为内核的电路模拟软件。但是在SPICE中不能直接以时间为变量为信号建模,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介绍在SPICE中抽取时间量的方法,利用SPICE中的非线性受控源和时间变量可以组成各种波形的信号源,使用目前流行的交互式电路模拟软件Multisim,所创建的时间元件和信号源元件存储在Muhisim的用户元件库中供调用。最后给出了一个使用所创建的信号源进行电路模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李云鹏  艾中良  刘忠麟  高泽  潘爽 《信息技术》2020,(1):140-143,149
连通分量计算技术作为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能够获取和维护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信息。文中围绕网络连通分量计算的高效准确处理要求,提出了基于混合流量数据的连通分量计算方法,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实现了对IPv4/IPv6混合流量数据的连通分量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增量连通分量计算,提高了算法对新增数据的计算效率,最后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经验证,该方法功能上能够对混合流量数据进行连通分量计算,性能上当原流量数据和新加入流量数据的数据量大小接近时,算法提升效率提高7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关联规则的Web挖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联规则是Web挖掘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了挖掘出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将关联规则的概念引入到Web挖掘系统中,把用户的访问路径以关联规则的形式表现出来。基于Apriori算法的思想,给出了适合Web挖掘用户访问的新Apriori算法规则及其模式,最后将结果在一些较简单的网页上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构件库统一刻面检索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亮  谢冰  杨芙清 《电子学报》2002,30(Z1):2149-2152
不同构件库之间实现互通可以有效提高复用者获取构件的效率.现有相关工作如UDM/BIDM、DCH、U-ranus、UDDI等存在对多构件库检索技术研究的不足.分类是检索的基础,刻面分类是构件库常用分类方法之一,本文在刻面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多构件库检索的基本原理,并由此提出一种统一的刻面检索机制,为不同构件库之间互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人工智能、RFID、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智能城市和智慧高校的建设在逐步向前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阅读和推广工作也朝着可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文中主要对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轨迹可视化绘制及智慧化推送APP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technology and tools for intelligen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HCI) in which human cognitive, perceptual, motor and affective factors are modeled and used to adapt the H-C interface. IHCI emphasizes that human behavior encompasses both apparent human behavior and the hidden mental state behind behavioral performance. IHCI expand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known as W4 (what, where, when, who). While W4 only addresses the apparent perceptual aspect of human behavior the W5+ technology for IHCI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ddresses also the why and how questions, whose solution requires recognizing specific cognitive states. IHCI integrates par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nonverbal information with a computational cognitive model of the user which, in turn, feeds into processes that adapt the interface to enhance operator performance and provide for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The technology proposed is based on a general four-stage interactive framework, which moves from parsing the raw sensory-motor input, to interpreting the user's motions and emotions, to building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r's current cognitive state. It then diagnoses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situation and adapts the interface appropriately. The interactive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improves processing at each stage. Examples of perceptual,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ools are described throughout the paper Adaptive and intelligent HCI are important for novel applications of computing, including ubiquitous and human-centered computing.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用户浏览行为度量浏览兴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度量用户浏览兴趣是Web使用模式挖掘的基础,本文针对Web使用模式挖掘,首先分析了已有的度量用户浏览兴趣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浏览行为度量用户浏览兴趣的方法。分析了现有Web使用模式挖掘的数据采集方式,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服务器日志文件和客户端数据获取用户浏览信息的方法,从用户浏览网站的数据中抽取感兴趣的模式,理解用户的浏览兴趣行为,以便进一步改善网站结构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云计算、云存储等各类云服务的普及应用,云环境下的隐私保护问题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同态密码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手段,其中,如何构造高效的全同态加密方案是近年来同态加密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该文介绍了同态密码的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对同态加密方案进行了分类分析,着重描述了可验证全同态加密方案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Freeman  R. 《Spectrum, IEEE》1988,25(13):32-35
A very flexible gate array that speeds the job of designing, updating, or varying the logic circuitry that turns standard microprocessor and memory ICs into computers and peripheral equipment is examined. The gates on this kind of IC are interconnected under software control, and downloaded into local memory cells from a program written by the user, which can alter it almost at will. The array is manufactured with a grid of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metal segments and programmable switching points. The user's program defines which switching points are on and which are off, and in this way groups and interconnects the gates into useful functions. On conventional gate-array ICs, the interconnections are made once and for all by the manufacturer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masks. Various types of arrays and methods for programming them are described. The approach to designing them is discussed, highlighting differences from the process for factory-configured gate arrays. Some example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