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调查表明,心血疾病(CHD)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大疾病。1991年,欧美等国死亡人数中有43%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是引发CHD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中,膳食脂肪又和CHD关系密切。现代研究表明,不同脂肪酸会对CHD产生不同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变化,以及机体总胆固醇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将综述三种血清脂质LDL和HDL、甘油三酯对CHD的影响,同时对三类主要的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带来的血清脂质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鼠和仓鼠作为常用的降胆固醇研究模型而广泛应用.通过喂饲大鼠和仓鼠不同含量膳食胆固醇(0~0.9%),对大鼠和仓鼠高胆固醇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仓鼠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比同样膳食胆固醇含量组大鼠高73%-81%.与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只占血清总胆固醇很少比例不同,仓鼠的血脂组成与人类更为相近.并且,仓鼠小肠酰基Co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活性将近是大鼠的20倍.  相似文献   

3.
膳食纤维吸附脂肪、胆固醇和胆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离体实验模拟人体胃和肠道的pH环境,探讨了大豆纤维、小麦纤维、水果纤维以及由3者和低聚果糖组成的复合膳食纤维产品“清多冲剂”的持水力、对脂肪、胆固醇、胆酸盐的吸附能力,为功能性复合膳食纤维产品的研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花生油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小麦纤维2.68g/g>清多冲剂2.35g/g>大豆纤维1.76g/g~水果纤维1.66g/g;对猪油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小麦纤维5.64g/g>清多冲剂5.37g/g>大豆纤维5.14g/g~水果纤维4.57g/g。对胆固醇和胆酸的吸附,水果纤维能力最强,分别为11.34g/g和73.70mg/g,复合膳食纤维产品“清多冲剂”次之,其吸附量为9.23g/g和45.37mg/mL;两者的吸附能力都大大高于小麦纤维和大豆纤维的吸附能力。另外,在胃pH条件下,几种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显著低于在肠道pH条件下。实验结果说明,复合膳食纤维“清多冲剂”能综合3种单一种类膳食纤维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帕吞公司开发了一种利用特制食物,大幅度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食物疗法。这种食物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碳水化合物几乎全部都是由葡萄糖、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多糖类所构成的。据说在用这种  相似文献   

5.
江蓠藻膳食纤维吸附脂肪、胆固醇和胆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江蓠藻水溶性膳食纤维、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对脂肪、胆固醇和胆酸钠的体外吸附作用.结果表明,3种膳食纤维对脂肪、胆固醇和胆酸钠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中,江蓠藻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于胆固醇和胆酸钠的吸附能力大于另2种膳食纤维,对脂肪的吸附作用,江蓠藻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也要强于另2种膳食纤维.说明江蓠藻膳食纤维能减少机体对膳食中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相似文献   

6.
7.
作为人体六大营养要素之一的脂肪,特别是肉类脂肪,现在几乎成了胆固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代名词。不但肥胖者不敢食用,就连体态匀称的少女,也谈脂色变,望内生畏,把肉类脂肪视为健康、健美的大敌,不敢进食,其实这种做法未必科学,也不足取。 何谓胆固醉。《现代汉语词典》中释:“胆固醇是一种白色的结晶,质地软,人的胆汁、神经组织、血液中含胆固醇较多。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变成维生素D。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胆固醇代谢失调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石症。”这说明,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物质,只是在“代谢失调”时,才对人体健康有害。 胆固醇的来源。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有二:一是内源性胆固醇,  相似文献   

8.
肉类脂肪与胆固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体六大营养要素之一的脂肪,特别是肉类脂肪,现在几乎成了胆固醇增高、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高胆固醇膳食对兔动脉组织及其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动脉壁内皮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饲雄性纯种新西兰兔8周后,通过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动脉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高脂高胆固醇膳食8周后,内皮型(NOS)mRNA表达下降、总NOS活力减弱、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水平降低(P<0.05);内皮素(ET)水平上升。结果提示: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引起高脂血症,可损害动脉内皮,降低NOS的基因表达,抑制NO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牛磺酸对HepG2细胞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珊  郭俊霞  张艳贞  张静  陈文 《食品科学》2014,35(23):284-287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人肝癌细胞HepG2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EC)水平及对胆固醇代谢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7α-hydroxylase,CYP7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0.1、1、10、20 mmol/L的牛磺酸,分别在培养24、48 h后测定细胞内TC、FC及EC水平;在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20 mmol/L的牛磺酸,分别培养12、24、48、72 h后检测CYP7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20 mmol/L的牛磺酸均可使HepG2细胞内TC、FC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牛磺酸浓度呈正比,但EC水平在牛磺酸浓度达1 mmol/L后即不随牛磺酸浓度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培养48 h后HepG2细胞TC、FC水平的降低幅度大于24 h时;20 mmol/L牛磺酸使FC含量减少的作用强于对EC减少的作用;培养24 h后HepG2细胞中CYP7A1蛋白表达最强。结论:牛磺酸可增强CYP7A1蛋白表达,促进HepG2细胞内的胆固醇代谢,胆固醇降低程度与牛磺酸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关,作用48 h的效果明显优于24 h,且牛磺酸主要是降低了细胞内的FC水平。  相似文献   

11.
膳食黑米皮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膳食黑米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探讨黑米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在apoE基因缺陷小鼠饲料(AIN-93)中添加5%黑米皮,喂养小鼠1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肝脏和主动脉中胆固醇的水平。黑米皮可降低血清,肝脏和主动脉中总胆固醇(TC)的含量,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与白米皮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膳食黑米皮可改善apoE基因缺陷小鼠胆固醇的代谢,而这可能是黑米皮抗As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膳食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指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入北京友谊医院且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的90例患者,膳食干预3个月,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调查对象每天膳食中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摄入量比较,分析膳食干预前后患者的饮食情况、血脂指标和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膳食干预前,蔬菜、水果、豆类食物的摄入量偏少,肉类、蛋、奶、油脂类食物摄入量偏高,营养素供能比例不适宜,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偏低;与膳食干预前相比,膳食干预后每日谷类食物、肉类、鸡蛋、奶、油脂类的摄入量显著降低,蔬菜、水果、豆类的摄入量显著增加,摄入的总能量显著降低,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的量及其供能比显著降低,动物蛋白的供能比显著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及其供能比显著增加);经过膳食干预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増高,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与膳食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降低体质指数,可以降低TC、TG、LDL-C等血脂指标,升高HDL-C,其营养状况不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膳食脂肪生理功能及脂肪酸膳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膳食脂肪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素之一,本文综述了三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并通过对膳食结构的介绍,总结了摄入膳食脂肪酸的适合比例,进而提出了较合理的膳食原则。  相似文献   

14.
蛋类的不同加工工艺对脂肪、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类通过醋泡、碱制等不同的加工工艺使之变成功能性食品醋蛋、松花蛋。通过测定其加工前后胆固醇、脂肪的含量,发现加工后胆固醇、脂肪含量大大低于加工前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醋处理鸡蛋中脂肪含量下降幅度在7.50%~11.69%;碱处理鹌鹑蛋、鸭蛋脂肪含量下降分别为34.34%、16.81%~35.28%;碱处理鹌鹑蛋、鸭蛋胆固醇含量下降分别为27.46%、48.93%~76.42%;醋处理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下降幅度在13.02%~73.39%。  相似文献   

15.
蛋类通过醋泡、碱制等不同的加工工艺使之变成功能性食品醋蛋、松花蛋。通过测定其加工前后胆固醇、脂肪的含量,发现加工后胆固醇、脂肪含量大大低于加工前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醋处理鸡蛋中脂肪含量下降幅度在7.50%~11.69%;碱处理鹌鹑蛋、鸭蛋脂肪含量下降分别为34.34%、16.81%~35.28%;碱处理鹌鹑蛋、鸭蛋胆固醇含量下降分别为27.46%、48.93%~76.42%;醋处理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下降幅度在13.02%~73.39%。   相似文献   

16.
胆固醇存在于所有动物组织、蛋、乳和其它动物性食物中。高胆固醇食品是导致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的重要因素,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胆固胆性质稳定,在加工过程中几乎不受破坏。为了避免血中胆固醇增高,应注意膳食组织中胆固醇的含量,多增加一些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本文主要阐述了食物成分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关系,列出一些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并对鸡蛋等高胆固醇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存在于所有动物组织、蛋、乳和其它动物性食物中。高胆固醇食品是导致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的重要因素,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胆固醇性质稳定,在加工过程中几乎不受破坏。为了避免血中胆固醇增高,应注意膳食组织中胆固醇的含量,多增加一些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本文主要阐述了食物成分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关系,列出一些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并对鸡蛋等高胆固醇含物的营养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酶法改性对小米糠膳食纤维体外胆固醇吸附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米糠为原材料,采用AOAC 985.29《食物中总膳食纤维 酶-质量法》制备小米糠总膳食纤维(totaldietary fiber,TDF)。利用纤维素酶对TDF进行酶法改性,以提高其体外胆固醇吸附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TDF的酶法改性条件为:酶解pH 3.8、酶添加量140 U/g、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3 h,所得纤维素酶改性膳食纤维(cellulase-modified dietary fiber,CMF)的体外胆固醇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到14.21 mg/g,比TDF的胆固醇吸附量(5.91 mg/g)提高了1.40 倍。对TDF和CMF的单糖组成、红外光谱以及超微结构等物化特性分析发现,纤维素酶的作用改变了TDF的单糖组成,形成了更多纤维二糖,产生了较多憎水基团,结构粗糙,这些组成及微观结构的改变可能与CMF胆固醇吸附活性显著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高脂高胆固醇膳食饲喂仓鼠为动物模型,研究木浆源甾醇对仓鼠胆固醇调控及肠道菌群的影响。45只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高脂组和3个不同剂量木浆源甾醇组(1‰、5‰、10‰)。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应用气相色谱检测粪便固醇排泄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小肠中胆固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高脂组相比,给予木浆源甾醇仓鼠的TC、TG和non H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5‰和10‰组仓鼠肝脏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木浆源甾醇5‰和10‰组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2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10‰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和G8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10‰组仓鼠中性固醇和酸性固醇排泄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1‰和5‰剂量木浆源甾醇能显著降低由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引起的肠道菌群异常增殖(P0.05)。给予木浆源甾醇可显著降低Oscillibacter sp.、Desulfovibrio sp.等菌的数量(P0.05),显著增加Akkermansia sp.、Anaerostipes sp.及Roseburia sp.等菌的数量(P0.05)。结果表明,摄入木浆源甾醇可以增加仓鼠肠道胆固醇的排泄、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吸收和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0.
膳食脂肪包括可见油(烹调用油)和不可见油(食物脂肪).可分成两大类,即植物油和动物油脂肪是一个统称.严格的讲应称为脂类.其中含有生理功能各不相同的脂质.在了解膳食脂肪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前.需先对脂类的组成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