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苏格拉底的灵魂雕刻业和助产术、柏拉图的回忆说和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概念和潜能实现论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思想,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了评析,认为古希腊教育哲学为近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我们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从事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在西方有很大的影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都对柏拉图产生了深刻影响。柏拉图是模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模仿说是研究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即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学说。对于文艺才能的来源,柏拉图赞同并发展了灵感说。就文艺的社会作用来说,柏拉图肯定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峰 《南方建筑》2005,(6):64-66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的基本形式。不同民族的时空观念,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也可以说是哲学起点的不同。本文尝试对于国哲学中的时空观念及其在建筑思想中的渗透进行探讨,试图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深层的哲学及美学根源,并相信这是对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不仅能够体现古希腊美学思想的最高成就,而且也蕴含了艺术创造的一般原理,特别是其独特的美本质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论述柏拉图美本质论的构建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分析美本质论的贡献、局限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5)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的著作《理想国》为人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和谐城邦。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是一个在哲学的统治下,以正义为原则,实现个人灵魂和谐和城邦和谐的一致协调,达到真正意义的正义与和谐的国家。和谐思想贯穿着构建理想国的始终,这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不仅能够体现古希腊美学思想的最高成就,而且也蕴含了艺术创造的一般原理,特别是其独特的美本质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论述柏拉图美本质论的构建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分析美本质论的贡献、局限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27-31
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其"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是以理念论作为哲学基础的。柏拉图认为,世界分离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即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真实的世界是在具体事物之外的存在,是人类理性才能把握的抽象的理念的世界。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对理念世界的认知和接近,是灵魂对迷失的理念的"回忆"。最高的理念是"善",它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理,只有在"善"的理念引导下的城邦才会具有正义的品质,而拥有这种最高智慧是哲学家的天性。"哲学王"是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理性治国的体现,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最核心和最有独创性的地方,是一种知识与权力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作为本体论的理念世界中的理性国度。  相似文献   

8.
王贵祥 《建筑学报》2004,(10):82-83
与19世纪以前相比,20世纪的西方思想与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力图从哲学的美学角度,对20世纪的建筑思想作一番探讨,从而对以西方现代哲学为基础的建筑美学作一番思考的尝试,也就应运而生了。20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70-80年代,西方思想界对于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的关注明显加强,除了布鲁诺·塞维、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克利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的一系列建筑理论著述外,直接以《建筑美学》冠名的理论性著作也相继问世,这其中除了大卫·华特肯的博士论文《建筑美学》之外,最具影响力、也最…  相似文献   

9.
陈伯冲 《华中建筑》1995,13(3):35-38
黑格尔的建筑思想像他的整个哲学、美学思想一样对后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黑格尔的建筑美学有着历史哲学的性格,他是“由外入内”、“自上而下”的观察建筑的,他从历史哲学体系中推演建筑,所以有着旁观者的冷静和武断,他的建筑思想中既有真知灼见又有谬误和偏见。  相似文献   

10.
翟振威 《山西建筑》2006,32(6):21-22
风水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它把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等融入建筑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突出了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思想。风水建筑中的科学理论和超前的环境意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师是美的缔造者。他不仅仅要懂得如何去判断美、欣赏美,还要创造美,传播美,因此,建筑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建筑师的美育是多方面的长期积累。而最基本的几点,扎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源头──先秦哲学家的美学思想。人类思想史上的美学观念与哲学的发展保持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先秦哲学在总体上表现出以美的境界作为人生存在最高理想的倾向。认为人生存在的理想境界在本质上应该是人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以创造真、善、美内在和谐的最高境界。这也可以说是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
谢林晚期哲学和海德格尔后期思想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两人都对克服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努力,并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新的思想可能性的尝试。谢林通过"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的区分,建立了一种不同于柏拉图传统的历史性存在概念,为一种新的存在意义和存在谱系学铺平了道路。海德格尔则更为明确地通过现象学的解释学跳出了传统的存在概念,并在作为"存有"的"本有"概念中以另一种方式补充了由谢林提出的新的存在理解方案;这一点同时也构成了两人间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9)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纲领,其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契合于道,本文探讨了人的内在生命和心灵空间的无穷开放的哲学核心和超越现实获得与宇宙交融统一的审美至境的美学核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
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构想出发,阐释"理想国"是如何可能的。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不完美,因而根据理念构建一个完美的"理想国",从"正义论"出发,哲学王治国,精英教育,各司其事,为我们详尽构建了不同阶层的和谐生活,正义之邦。"理想国"诠释出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表达出他对哲学王的高度评价,对哲学的热爱,对理性思维的推崇,引发了我们对哲学与现实关系问题的思考,唤起了一种"爱智慧"的原始激情。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
"爱欲哲学"肇始于柏拉图对古希腊爱若斯神话所进行的哲学化加工。柏拉图依据辩证法把爱欲主体分成灵魂和身体,把爱欲客体分成型相与具象,褒灵魂而贬身体,重型相而轻具象,并视"缺乏"为爱欲的结构性本质,标志着爱欲哲学的诞生。后世的西方形而上学亦步亦趋地继承了他的爱欲哲学。黑格尔和海德格尔以"缺乏"为原则组织自己的爱欲哲学,分别陷入了精神分析学所说的"哀悼"和"抑郁症"的魔咒。德勒兹重拾为柏拉图所贬抑的身体爱欲观,把欲望看作生产性的,彻底颠覆了柏拉图的爱欲哲学,根本反转了柏拉图所开创的理性欲望路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5):95-102
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重要代表,谢林的艺术哲学理应给中国现、当代美学一定的启发和影响。可是在中国近百年的美学史上,谢林的艺术哲学思想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谢林艺术哲学在中国遭受冷遇,原因比较复杂,一大可能性原因,就是与中国近百年的思想进程不相吻合。另外,谢林哲学美学思想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有被误读的成分。通过对谢林及其艺术哲学的中国遭遇的探讨,或许可以一窥中国百年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特点,并对本土现代性建构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建筑时空意向的本源追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不同民族的时空观念,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也可以说是哲学起点的不同.笔者尝试对中国哲学中的时空观念及其在建筑思想中的渗透进行探讨,试图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深层的哲学及美学根源,并相信这是对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整个意识形态都进行了转型。两汉统治思想的崩溃使得这个时代迎来了哲学的重大解放,思想的激烈碰撞,美学观念的极大丰富。文章探究魏晋美学思想的来源,汲取些许魏晋时期思想的火花进行佐证,大致梳理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
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提出是古希腊哲学的一大重要跳跃,其对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的界定为后世哲学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柏拉图运用理性论证与生动比喻,证明了理念世界的存在,并试图构建其与现象世界的联系。亚里士多德抓住了柏拉图将共性与个性脱离的漏洞,批判了理念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二人作为古希腊哲学的杰出代表,不懈追求真理,为人类智慧宝库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20.
阿尔伯蒂的建筑理论是西方建筑理论史中极其特殊的存在,对前弥补中世纪建筑理论的空白,对后来的美学转向功能主义到再一次对美学的探索、再到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理论进行转接启示。阿尔伯蒂的比例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文艺复兴运动对建筑活动的影响,对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思想的继承,阿尔伯蒂的建筑理论及其哲学基础以及阿尔伯蒂比例理论的继承发展与评价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