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基础隔震频率对高举架储油罐减震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高举架储油罐基底设置隔震橡胶垫,可以降低地震引起的基底剪力和弯矩。对刚性脉冲质量、对流质量、液固耦合质量的三质点基底隔震体系进行水平激励地震响应分析,并根据隔震基频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结合数值分析,给出了隔震控制频率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2.
立式储罐基础滑移隔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表现出高度的非线性,计算中采用聚四氟乙烯作为滑移隔震部件,采用具有复位消能部件的隔震装置,通过计算双向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储罐地震响应表明,在双向地震作用下,采用基础滑移隔震储罐比传统抗震储罐在基底剪力、罐壁倾覆力矩方面有明显的减弱效果,可以降低罐壁象足现象,减少罐壁应力;但对于晃动波高没有起到控制效果,反而有一定的放大作用,需考虑晃动波高对浮顶的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自由度的集总参数模型来模拟地基阻抗,建立基底隔震储液罐的地基一储罐一储液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不同隔震频率作用下储液罐的地震反应情况,得出适宜隔震频率,然后在考虑不同地基土条件及高径比的影响下,针对两种定体积基底隔震储液罐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基土对基底隔震储液罐的基底剪力、倾覆力矩及基础位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Exdomtank在立式储罐隔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xdomtank程序为开发平台,分析立式储罐的基底隔震问题,给出了体系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采用附加弹簧单元的方法,开发了适于隔震分析的有限元系统,对储罐隔震体系的自振特性及地震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了相应罐单元的内力.结果表明,隔震处理后,罐壁单元内力均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对于地震作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历来都是以抗震设计为主,而抑制地震作用、不使地震能量传递到建筑物的隔震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在基础固定和隔震情况下,对一层和多层建筑的基础剪力系数、隔震层变形等反应值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固定时结构的自振周期和设计谱的现状,是影响结构内地震作用的根本原因。为了发挥良好的隔振效果,实际工程中,隔震体系的周期应远大于基础固定时结构 的自振周期。  相似文献   

6.
双向激励下立式储罐的隔震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roun-Housner储罐三质点简化力学模型,考虑双向地震激励下的恢复力藕联作用,计算立式储罐的隔震地震响应,并分析其控制效果.通过计算双向恢复力藕联作用下储罐地震响应效果,表明在双向地震激励下,采用隔震体系储罐比传统抗震储罐在基底剪力、罐壁倾覆力矩方面有明显的减弱效果;由于晃动分量主要表现为长周期,对于晃动波高的控制效果较基底剪力、倾覆力矩控制效果相比有一定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球罐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采取在球罐支腿与基础间设置橡胶隔震垫的措施,以降低球罐的地震响应.采用ANSYS建立球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波激励下的时程反应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球罐的加速度、位移反应.分析表明:隔震结构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结构相对位移减小了77.2%,加速度减小了41.4%~43.1%.  相似文献   

8.
基于LNG储罐的抗震设防水准高,底部水平地震剪力大,位于较高设防烈度区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LNG储罐,可采用隔震方案。介绍LNG储罐隔震原理,提出适合隔震层方案设计采用的简化计算模型,建立适用于隔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LNG储罐外罐抗震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讨论了隔震体系抗震动力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指出隔震支座剪切性能参数确定应当满足的条件,论述了不同场地类别上的LNG储罐采用隔震支座所能取得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抗震设计原则是利用结构自身来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是一种被动的抗震方法,将不可避免的给结构带来一定的损伤。而形状记忆合金隔震嚣通过在结构与基础之间安装隔震装置,隔离传向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破坏。本文研究了形状记忆舍金隔震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确定了隔震嚣设计参数的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提出了面向海洋平台结构的地震设防水准和性能目标,并阐述了平台结构失效模式及量化判别依据。针对胜利油田CB32A导管架平台的特点,在端帽与平台甲板之间设置阻尼隔震层,利用ANSYS有限元数值分析平台,对该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的阻尼隔震体系在设计地震及罕遇地震两种作用下的实际抗震性能水平进行分析,并对目标性能达标情况进行评估和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技术是海洋平台一种有效的减振控制手段,该平台能够满足结构的性能目标;对其进行截面优化设计也能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钢材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具有隔震构造的新型隔震独桩平台,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其地震反应进行半主动控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控制隔震独桩平台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  相似文献   

12.
磁流变阻尼器对隔震独桩平台地震反应的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具有隔震构造的新型隔震独桩平台,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其地震反应进行半主动控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控制隔震独桩平台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不同的地震波作为输入波,进行基础隔震及附加耗能减震装置的球形储罐地震响应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隔震及附加耗能减震装置均能有效降低结构地震反应,但由于不同地震波的特性不同,其减震效果不同。针对不同场地条件,对球形储罐进行附加耗能减震装置及基础隔震控制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场地不同其减震效果不同,但总体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建立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正演建立起地震响应模式,在高精度地震成像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层拉平、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恢复古地貌,研究原始沉积格局.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主要分析了地震波的速度、振幅、相位、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幅度、范围,在准确的储层标定基础上选取代表目标储层的时窗段,依据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采用了振幅类、频率类等属性对长兴组礁滩储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恶性井漏层段地震预测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层段存在的恶性井漏现象,选取了LJZ,DKH和QLX等构造上在钻井过程中漏失严重的井,分析研究了恶性漏失层段的地质特征、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多种特殊处理方法效果的分析,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恶性井漏地震预测技术,如相干体分析、频谱分析等。利用这些技术对LJ11H井和LJ16H井是否存在严重漏失层进行了钻前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显示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采用滑移隔震支座、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基础隔震储罐的地震响应差异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和理解,在考虑弹性壁振动对晃动分量影响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立式储罐基础滑移隔震、铅芯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的数学模型及运动微分方程,编制了相应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加速度峰值变化对滑移隔震的减震效果影响不明显,减震率变异系数小于1%,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的减震效果有一定影响,减震率变异系数小于15%,储罐容积变化对两种隔震体系的晃动波高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变异系数大于15%。  相似文献   

17.
陈双全  李向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5):754-757,844,678,679
地震记录作为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函数,记录了地震波经地层传播后的响应特征。对地震信号做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复地震道记录,再计算得到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属性参数,此三瞬属性参数在油藏储层预测与描述中起重要作用。但瞬时频率属性受相移、噪声及其他因素影响,其可解释性差,很难反映储层含流体后引起的频率变化特征。本文在分析研究常规地震记录瞬时频率属性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局部频率属性计算法;将其应用于实际地震储层的含气性检测,并综合利用转换波数据进行交互解释,结果证实局部频率属性能反映储层流体的频变特征,具有更高信噪比及较强可解释性,适用于天然气藏的储层预测和流体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选取7组地震时程曲线使用非线性时程方法分析渤海某平台的抗震能力,结构的塑性利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表明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时程,发现:结构的最大响应均出现在地震动加速度的最大时刻,但响应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将结构的响应转换为频域并与地震动时程的频谱特征对比发现地震可以激发结构的稳态振动。  相似文献   

19.
李显洲 《石油物探》2005,45(3):288-281
为探讨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盐体下伏地层的影响.选择了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区块,从速度、振幅、频率、偏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该区块的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然后对DMO叠加速度以及炮域波动方程和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取了下伏地层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和频率.探讨了盐体对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体对下伏地层的成像精度以及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对某些目的层反射同相轴进行频谱分析,并与根据含气层和非气层测井曲线模拟的天然气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再用频谱分解后的地震反射渡来圈定实际的天然气异常响应。这种频谱分解方法采用开时窗的办法按其频率成分对地震道进行分解,存在以下缺点:①打乱了反射同相轴,引入了不必要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