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断裂对场地的安全性影响,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原始勘探资料进行了校正、去噪、时深转换等处理,得到地震时间剖面,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反射波组的地质性质,并结合地震深度剖面及钻探资料对其构造进行分析。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两条测线均未见有断层显示,在叠加地震时间剖面上,都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存在有3组较为明显的地震反射波组,在各个层位上,均未见有明显的同相轴错断现象。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评价工程场地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淑花  张波 《矿产勘查》2018,9(10):1880-1887
普格县活动断层及新构造作为则木河断裂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普格县城区规划重点考虑的活动构造,通过初步分析该断层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活动性,为该区防震减灾规划及分析该断裂潜在地震危害性奠定了基础。通过遥感解译、地质测量、隐伏段电法、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综合地震地质调查、活动断层调查研究成果,编制工作区活动断层分布图,研究新构造展布及运动特征,分析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分析其稳定性、危险性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海相地层保存较为完整,是中国最大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羌塘盆地的油气地震勘探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在仪器设备、采集技术、数据处理和解释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羌塘盆地反射地震勘探的历程和数据采集参数,根据笔者团队多年积累的资料,揭示出羌塘盆地基底及上覆地层的结构,分析了有利圈闭构造及其对油气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羌塘盆地油气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建议从改善激发、接收条件,优化观测系统,开展针对性处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提高反射地震资料品质,获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7-9
雅布赖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阿拉善地块的北部弱活化带,依据地震剖面反射结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可将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盆地演化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三个阶段,其中以白垩纪的喜山运动影响最大。喜山期时,盆地在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现今周缘山系快速隆升,盆地西南部的老地层向中心逆掩推覆,沉积盆地明显缩小,表现出现今盆地的范围和格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394-397
雅诺斯盆地是哥伦比亚最重要的产油盆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经历了古生代裂谷发育期、中生代弧后裂谷和拗陷发育期、古近纪前陆盆地发育期以及新近纪挤压活动发育期4个阶段。受构造、沉积演化控制,盆地具有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发育有3套含油气系统。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沉积中心雅诺斯逆掩前缘带附近;垂向上油气主要储集于白垩系Guadalupe组和古近系Mirador组。通过油气地质综合研究,认为盆地西部雅诺斯逆掩前缘带和盆地北部地堑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部雅诺斯坳陷可能存在重油勘探机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
针对亚诺斯盆地目前勘探不够系统,油气成藏特征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在亚诺斯盆地构造演化史及构造划分的基础上,总结亚诺斯盆地的油气成藏生储盖条件,揭示亚诺斯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盆地圈闭特征、成藏模式、成藏组合及油气分布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指出盆地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亚诺斯盆地主要经历了克拉通边缘盆地、中生代弧后裂谷盆地和新生代前陆盆地3个构造演化期;盆地内发育多套烃源岩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沿西北-东南呈条带状分布于盆地前渊带和斜坡带;盆地内共识别出2套成藏组合,其中白垩系成藏组合资源规模较大;预测了盆地内3类有利油气区,对于盆地下步勘探,提出应以白垩系成藏组合为主,并以前渊带和斜坡带为主要目标区带。  相似文献   

7.
白音查干凹陷位于二连盆地西部边缘,是川井坳陷内的一个白垩系陆相断陷盆地,区内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滨浅湖、深湖—半深湖相沉积。其中大磨拐河组主要发育河流沉积体系,找矿目的层主要在辫状河相砂体中。通过在白音查干凹陷北东缘部署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土壤氡气综合剖面工作,本文认为重力剖面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基底分布形态和构造发育情况,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构造发育、盆地盖层厚度变化特征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土壤氡气浓度测量可以对构造带分布和物源方向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结合钻探工程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利用不同的物探方法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并对研究区成矿特征和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地裂缝空间展布特征和发育规律,在晋中盆地地表有地裂缝出露的区域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地震数据采集采用端点激发束状观测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来提高地裂缝空间归位精度和成像效果,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特别是蚂蚁体追踪技术对地裂缝进行解释。研究区勘探面积4 km2,共解释出地裂缝20条,其中主地裂缝11条,次级地裂缝9条。地裂缝在平面上呈线条状,走向以NEE向为主,总体与晋中盆地主干断裂走向一致,构造方向性非常明显,所解释的地裂缝有的裸露于地表,有的延伸到基岩面;在剖面上地裂缝两侧地层上下错移,落差为0~40 m;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地垒构造和地堑构造两种形式。研究区地表出露的5条地裂缝,有4条在本次勘探中被验证,这表明三维地震勘探在探测地裂缝地质灾害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深入和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泌阳凹陷油气勘探逐步由正向构造带转向鼻状构造两侧的向斜区,针对向斜区油气勘探面临的勘探难点,分析了张厂向斜区具备形成断层及断层-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在富油凹陷、满盆含油的地质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深化了张厂向斜区的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指出了向斜区勘探的关键问题及有利勘探目标,部署的 B400、ZHC1等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并建立了一套针对向斜区勘探的主要技术方法,对负向构造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阴钰毅  郭庆  李维  梁国平 《矿产勘查》2020,11(3):427-432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本文从构造特征角度研究临河坳陷油气分布规律。针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地区横向变化快、钻井资料少、局部构造复杂的特点,利用钻井、地质露头与重、磁、电等非地震资料,综合标定解释,建立区域解释格架,明确了研究区地层展布特征;通过构造解释和变速成图技术,精细刻画了主要目的层的构造特征,进一步明确研究区的构造格局。研究表明:(1)吉兰泰-杭锦后旗地区由南向北可划分为5个次级构造单元,且被狼山、庆格勒图、双井子、敖包、杭锦后旗一号及杭五6大断裂分隔,形成"两隆两凹一斜坡"的构造格局。(2)河套盆地形成于白垩纪早期,古近纪进入发展期。早白垩世至渐新世,沉积中心由西南向东北迁移;且白垩纪和古近纪原型盆地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如果后期保存较好,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自生自储型或潜山型油气藏。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块或邻区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