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大麻和化纤企业的大麻纤维、涤纶纤维为实验材料,混纺制备出缝编鞋材。综述了麻/涤混纺鞋材的制备方法及工艺参数,并通过对4种不同混比缝编鞋材的吸湿性、透湿性、液态水分传递性、吸水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不同混比大麻纤维和涤纶纤维含量对缝编鞋材湿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研究数据的分析与比较,得到了麻/涤混纺鞋材最优化的制备工艺参数,同时也表明大麻纤维与涤纶纤维含量对鞋材的各项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其研究结论将为麻/涤混纺缝编鞋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化纤和棉纱企业的智能调温粘胶纤维、棉纤维为试验材料,混纺织造出5组智能调温纤维/棉纱混纺鞋材试样。综述了智能调温混纺鞋材的织造方法及工艺参数,并对5组不同混比鞋材的尺寸稳定性、拉伸性、顶破性、耐磨性、起毛起球性、透气性、透湿性及保暖性进行测试,深入分析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和棉纤维混合比例对混纺鞋材各项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得出,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含量与鞋材的各项性能具有密切相关性,为智能调温混纺鞋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某丝绸企业不同规格的桑蚕丝和人造丝为原料,采用高速全电子提花剑杆织机织造而成的4组四合如意花型宋锦鞋材织物为试样,探讨了宋锦鞋材的织造方法及工艺参数,并对4种不同混比宋锦鞋材的耐磨性、起毛起球性、勾丝性、断裂强力、断裂伸缩率、折皱回复性、尺寸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原料种类、织造工艺参数对鞋材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桑蚕丝、人造丝的经纬密度与鞋材的各项性能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用竹炭纤维、涤纶纤维为原料,以针刺密度及纤维配比为变量开发了9种针刺非织造内饰产品。通过测试和分析产品单位面积质量、透气性、拉伸断裂性能、撕破强力和摩擦性能,优化了制备工艺参数,为功能性针刺内饰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竹炭微粉加入量对改性竹浆纤维成纤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采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溶液纺丝工艺,制备竹浆纤维和竹炭含量分别为9%、23%、33%的改性竹浆纤维,测试了各纤维的截面形态、直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纤维性能指标的离散程度进行统计学描述。试验表明:随着竹炭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分布模型与Weibull分布模型的一致性降低,而其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分布模型与Weibull(3P)分布模型的一致性升高。认为:竹浆粕中加入竹炭粉的含量在不超过10%的情况下,纺丝过程难度小,改性竹浆纤维的各项性能亦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应力松弛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的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弹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应力松弛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的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弹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8.
借助毛纤维柔软、弹性好,竹炭长丝吸湿透湿、抗紫外线特性定位夏季用轻薄精纺毛织物设计。通过控制竹炭纤维含量比例,并捻制成羊毛/竹炭长丝新型复合纱线,在满足面密度、紧度要求等条件下,选择平纹及变化组织与黑灰混色纱配合,合理设计工艺规格,制作同原料、同经纬紧度比、面密度接近的2款新产品。通过对织物测试与分析得出,产品质地轻薄、平整、手感滑爽、弹性好,混色风格独特,比较得出断裂强力、抗起毛起球性、抗紫外线性能、抗洗涤收缩能力较优产品。  相似文献   

9.
对脱胶及精细化加工后的棕榈叶纤维进行针刺非织造工艺研究与性能测试,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针刺深度、密度和道数对非织造布材料纵向断裂强力和纵向撕破强力的影响;同时测试了该非织造布材料的厚度、面密度及平均孔径.最佳针刺工艺参数为:针刺深度12 mm,针刺密度250刺/cm2,针刺道数5道.在此工艺参数下,棕榈叶针刺非织造布的纵...  相似文献   

10.
超吸水非织造医用敷料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超吸水纤维非织造医用敷料的开发,着重研究了梳理成网工艺参数对纤网毛粒、均匀度以及纤网的混比、热轧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使开发的医用非织造产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超吸水纤维非织造医用敷料的开发,着重研究了梳理成网工艺参数对纤网毛粒、均匀度以及纤网的混比、热轧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使开发的医用非织造产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黄麻/热熔纤维针刺非织造材料在不同自然降解环境中的降解性能差异,通过测试其暴露于户外和土壤掩埋(潮土)两种环境中不同时间段后的质量损失率、拉伸强力和纤维之间的缠结状况,研究了其随降解时间变化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黄麻/热熔纤维针刺非织造材料随降解时间的增加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降解速率,质量损失率增大,外貌形...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竹炭粉纳米纤维膜,探讨了竹炭粉含量对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与纤维直径的影响,以及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竹炭粉时,所得纳米纤维膜中纤维的直径较小(397.26nm),且纤维直径分布均匀。以纯PAN纳米纤维膜+PAN/竹炭粉纳米纤维膜+纯PAN纳米纤维膜结构作为芯层,聚丙烯(PP)非织造布作为外层制成的过滤材料,其流量大、阻力低,过滤效率高达99.85%。  相似文献   

14.
王璐  殷保璞 《非织造布》2009,17(4):20-23,41
介绍了将高吸水纤维与双组分纤维和粘胶纤维按不同比例混合梳理成网,通过热粘合固结制成高吸水非织造布。通过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探讨了高吸水纤维混比以及加工工艺对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非织造黏合衬布中理想的木棉纤维体积混比.通过针刺热轧非织造加工技术制备了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测试了不同木棉纤维体积比的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的强伸性能、缩水率、耐磨性、弯曲刚度和透气性,并通过Borda数法分析了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的综合性能与木棉纤维配比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木棉纤维体积比的增加,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的强伸性能、耐磨性和弯曲刚度下降,缩水率呈减小趋势,透气性先下降后增大.认为:木棉体积比为67%时所制备的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性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以某化纤企业的调温粘胶纤维、涤纶和棉纤维为试验材料,混纺制备得到4组智能调温针织试样。阐述了智能调温针织物的制备工艺及参数,并对4组调温针织试样的顶破强力、耐磨性、弯曲刚度、透气性、导水性、透湿性、保暖性进行了测试,详细分析了不同混纺比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智能调温混纺织物的各项性能与纤维的混和比有关。研究结论为智能调温混纺织物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香蒲绒非织造材料的吸声性能,以香蒲绒纤维为原料,采用非织造加工工艺,制备了9种香蒲绒非织造吸声材料。对香蒲绒非织造吸声材料在中频500Hz~1 600Hz和高频2 000Hz~6 300Hz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纤维的组成、针刺密度、材料厚度以及加固方法等因素对材料吸声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认为:采用较小针刺密度制备的纯香蒲绒吸声材料具有更好的吸声效果,材料的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针刺加固比热熔加固更有利于材料吸声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王璐  殷保璞 《生活用纸》2009,(22):36-39
介绍了将高吸收性纤维与双组分纤维和粘胶纤维按不同比例混合梳理成网。通过热粘合固结制成高吸收性非织造布。通过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探讨了高吸收性纤维混比以及加工工艺对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超吸水纤维的含量和加工工艺参数等对超吸水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吸水性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8组超吸水纤维非织造材料样品,采用方差分析和图形分析方法研究了样品加工工艺、应用条件与超吸水纤维非织造材料吸水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影响样品吸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超吸水纤维含量,其次是热轧温度和针刺速度;吸收水温度、烘干温度和外部压强等应用条件对样品保水能力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竹炭纤维/圣麻纤维/天丝混纺织物在试制过程中的合理工艺参数及技术要点。通过采用对天丝纤维和圣麻纤维进行预混纺成生条后再和竹炭纤维采用条混的混和方式,选用条干仪进行质量监控,调整清棉工艺参数以减少竹炭纤维和圣麻纤维的损伤和散失,控制浆纱各部张力及上浆质量,优选织部工艺参数等技术措施,使混纺织物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工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