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就油脂类、醛类及鞣制助剂类3类材料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少铬鞣工艺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案对坯革收缩温度、鞣剂渗透和吸收情况、鞣制废液COD值及鞣后坯革纤维编织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油能促进鞣剂的渗透和吸收,且不会显著增加废液COD值,但对坯革收缩温度影响不大。改性戊二醛能提高坯革收缩温度,提高胶原纤维聚集程度,但会增加鞣制废液COD值。阳离子油和改性戊二醛较适用于少铬鞣工艺。  相似文献   

2.
在植物鞣剂与金属盐结合鞣制研究的基础上,以小分子的没食子酸代替大分子栲胶与金属盐结合鞣制,以收缩温度变化为考察指标,对没食子酸与铬鞣剂和铝盐鞣剂结合鞣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具有一定的鞣性;用3%的没食子酸(山羊酸皮质量计)进行预鞣处理后,再用10%铝盐鞣制,收缩温度可达91.4℃。与同用量的铝盐鞣制坯革相比,收缩温度提高了23.7℃,证明了没食子酸与铝盐结合鞣制具有很好的协同鞣制效应。当没食子酸与铬鞣剂进行结合鞣制时,没食子酸对结合鞣制没有增效作用;用3%的没食子酸进行预鞣处理后,再用2%铬鞣剂和5%铝盐共同鞣制,可以使坯革收缩温度达到103.5℃,相对于酸皮提高了50.0℃,说明没食子酸对铬鞣剂和铝盐三元结合鞣有良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Granofin Easy F-90对软化的绵羊裸皮预鞣后,实施无盐浸酸并用硫酸铝进行鞣制,与常规浸酸硫酸铝单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90与硫酸铝结合鞣制体系中,硫酸铝用量为5%时,坯革收缩温度可达87.6℃,而硫酸铝单独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只有67.1℃;与硫酸铝单独鞣制相比,结合鞣制的坯革具有更优异的耐化学介质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提高了对胶原纤维的交联程度,耐黄变等级为4~5,白度提高至72.3;扫描电镜观察坯革微观形态发现,结合鞣的坯革粒面平细,胶原纤维分散程度高,铝盐鞣剂在坯革断面均匀分布。该基于F-90预鞣—无盐浸酸—硫酸铝结合鞣制技术是一种清洁化的无铬鞣法,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对实现清洁化制革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环保无铬鞣剂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试验,使浴液的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铬鞣剂进行结合鞣制,并与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随着铬鞣剂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与铬鞣制相比,当铬鞣剂用量相同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提高,鞣制废液、水洗废液和中和废液中Cr_2O_3含量均降低,纤维分散程度增大,粒面细致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这种基于F-90预鞣的无盐浸酸铬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少铬鞣制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降低了废液中铬含量,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蓝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铬粉在制革过程中吸收率不高,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渐渐地,含铬鞣剂出现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来减少铬粉的使用。本文对双酚S,苯酚进行缩合和磺甲基化,合成的磺甲基化型芳砜鞣剂(BDS鞣剂)与铬粉络合复配成含铬合成鞣剂(BDC鞣剂)。通过将BDC鞣剂与铬粉分别对比应用于主鞣和复鞣工序中,探索其鞣革性能。结果表明:BDC鞣剂主鞣后,坯革的收缩温度为85.8℃,具有一定的鞣性。在Cr_2O_3用量相同的情况下,BDC鞣剂鞣后废液Cr_2O_3含量明显低于铬粉鞣制后的废液Cr_2O_3含量,有利于实行清洁化生产;BDC鞣剂复鞣的坯革在增厚率、柔软度、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都要优于铬粉复鞣的坯革。  相似文献   

6.
采用BA栲胶与ZE鞣剂结合鞣制绵羊服装革,探讨了鞣剂用量、结合鞣加料顺序及鞣制温度等因素对成革Ts的影响。结果表明,15%BA栲胶鞣制,温度50℃;6%ZE鞣剂复鞣,温度40℃,所得坯革收缩温度大于95℃,抗张强度、伸长率及撕裂强度等鞣革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铬粉在制革过程中吸收率不高,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渐渐地,含铬鞣剂出现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来减少铬粉的使用。本文对双酚S,苯酚进行缩合和磺甲基化,合成的磺甲基化型芳砜鞣剂(BDS鞣剂)与铬粉络合复配成含铬合成鞣剂(BDC鞣剂)。通过将BDC鞣剂与铬粉分别对比应用于主鞣和复鞣工序中,探索其鞣革性能。结果表明:BDC鞣剂主鞣后,坯革的收缩温度为85.8℃,具有一定的鞣性。在Cr_2O_3用量相同的情况下,BDC鞣剂鞣后废液Cr_2O_3含量明显低于铬粉鞣制后的废液Cr_2O_3含量,有利于实行清洁化生产;BDC鞣剂复鞣的坯革在增厚率、柔软度、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都要优于铬粉复鞣的坯革。  相似文献   

8.
采用Granofin~Easy F-90(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使浴液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TANFORTMT-A(T-A)鞣剂进行鞣制。试验结果发现: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预鞣坯革的收缩温度稳定在70~72℃,结合鞣制的白湿革收缩温度随着T-A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当T-A用量超过4%时,收缩温度升高不明显,并趋于平衡达到82.3℃;结合鞣制与F-90和T-A单独鞣制相比,鞣制的白湿革耐湿热稳定性提高,耐介质能力增强,纤维分散程度增大。这种基于F-90预鞣的T-A无盐浸酸结合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白湿革生产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铬鞣剂的用量并提高裸皮对铬鞣剂的吸收率,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以山羊软化裸皮为原料皮,先采用不浸酸铬粉对其进行预鞣制,然后采用y一般铬鞣剂对预鞣、削匀后的坯革进行再鞣制,随后对其进行染色加脂实验,先后测试不同阶段的革的收缩温度、坯革状态、吸收率及成品革纤维的形貌等。结果表明,最佳的方法是采用1.8%~2%不浸酸铬粉预鞣山羊软化裸皮,鞣制后所得的坯革收缩温度为84.7℃,颜色呈浅蓝色,随后采用3%的标准铬粉进行鞣制后,坯革的收缩温度为112.7℃,坯革颜色呈浅蓝色、粒面平细,裸皮对铬粉的吸收率为90%。染色加脂与传统铬鞣革相比较染料的吸收率与油脂的吸收率及革纤维的分散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鞣制黄牛鞋面革的鞣制工艺进行研究,以坯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的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鞣剂用量、转动时间、提碱终点p H和提碱后温度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铁-锆-铝配合鞣剂用量26%,转动时间5h,提碱终点p H值3.9~4.1,提碱后温度40℃,所鞣制的坯革柔软丰满、耐水洗,收缩温度超过91℃。与常规铬鞣相比,鞣制废液中的COD值较大幅度降低,但坯革耐酸碱性能不如铬鞣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自制系列铁-锆-铝配合鞣剂的稳定性、反应性进行检测,优选出最佳的铁-锆-铝配合鞣剂配比,并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及其鞣革体系进行山羊鞋面革的制作,检测所鞣得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感官性能和耐水性等,并与传统铬鞣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所鞣得坯革的收缩温度达到了88.7℃,成革平均收缩温度达到90℃以上,同时所鞣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均达到了行业标准对鞋面革的要求,与铬鞣革接近。与纯铁鞣相比,铁-锆-铝配合鞣剂所鞣革具有优良的耐水洗能力。业已证实,采用本研究的铁-锆-铝配合鞣剂及其配套工艺鞣制的山羊鞋面革,其鞣制效果可与铬鞣革媲美。  相似文献   

12.
采用DMT-ⅡB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分别对1#有机鞣剂和2#有机鞣剂所鞣得的水牛二层坯革进行复鞣,即进行无机/有机无铬结合鞣,并进行湿态染整操作。试验工艺获得的水牛二层沙发革检测后发现,DMT-ⅡB配合鞣剂复鞣1#有机鞣剂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9.1℃,复鞣2#有机鞣剂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6.3℃,再经过湿态整理和干整理后收缩温度分别达到92.5℃和86.4℃,革身丰满柔软,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较好。综合比较分析表明,DMT-ⅡB配合鞣剂与1#有机鞣剂结合鞣制得的成革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3.
对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黄牛鞋面革的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的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中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鞣剂用量、提碱终点pH、补液后温度及补液后转动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得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常规铬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先用2%的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再采用30%的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提碱至p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继续转动3 h,所鞣得的白坯革柔软丰满,收缩温度可达87℃,撕裂强度与铬鞣革相当。与常规铬鞣相比,鞣制废液中COD、氯离子、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显著降低,其中氯离子含量降低了98%,仅为270 mg/L,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DMT-ⅡB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分别对l#有机鞣剂和2#有机鞣荆所鞣得的水牛二层坯革进行复鞣,即进行无机,有机无铬结合鞣,并进行湿态染整操作。试验工艺获得的水牛二层沙发革检测后发现,DMT-ⅡB配合鞣剂复鞣1#有机鞣剂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9.1℃,复鞣2#有机鞣荆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6.3℃,再经过湿态整理和干整理后收缩温度分别达到92.5℃和86.4℃,革身丰满柔软,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较好。综合比较分析表明,DMT-ⅡB配合鞣剂与1#有机鞣剂结合鞣制得的成革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5.
将有机酸蒙囿铝配合物鞣剂(HET)用于少铬鞣制工艺中,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铬铝结合鞣制、鞣剂的用量及鞣革工艺条件进行系统考察。从坯革的收缩温度、废鞣液铬含量和坯革物理性能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铬铝结合鞣的影响。结果表明:HET的用量对废鞣液铬含量影响效果明显;采用最佳铬铝结合鞣工艺可节约铬鞣剂44%,废鞣液中铬含量在500mg/L以下。鞣制的革坯柔软丰满,经复鞣加脂后,革身柔软丰满有弹性;其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满足鞋面革要求;成革中六价铬小于3.0mg/kg。  相似文献   

16.
将硅藻土负载DMT-Ⅱ无铬鞣剂用于山羊皮的鞣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它们的最佳质量比,同时考察预鞣剂种类、鞣液的pH对坯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最佳条件下所鞣得的山羊坯革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鞣制过程中硅藻土负载DMT-Ⅱ无铬鞣剂鞣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采用改性戊二醛预鞣,用量质量分数为2%,起始pH值3.4~3.5,锆-铝-钛配合鞣剂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7%∶2.1%,所鞣得的山羊坯革收缩温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乙烯基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鞣剂应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斌  马建中 《西部皮革》2004,26(6):38-40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乙烯基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鞣剂在皮革鞣制上的应用,优选了最佳鞣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基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鞣荆用于皮革鞣制的最佳工艺为:复合鞣剂用量6%,鞣制起始pH值4.0,鞣制结束pH值5.0,鞣制时间8小时。革样再用0.5%铬鞣剂(以Cr2O3计)复鞣可使坯革的收缩温度达到95.5℃,而且鞣液吸尽率高,坯革丰满,增厚明显,透水汽性能提高,该鞣剂作为一种新型清洁鞣剂,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坯革的收缩温度(Ts)和感观的测定,考察了自制的改性纤维素鞣剂的用量、鞣制温度、pH和时间对其鞣制效应的影响,确定了该改性纤维素作为主鞣剂时的最佳应用工艺参数,即:用量25%、温度30℃、鞣制初始pH4.5、终点pH7、鞣制总时间10h.该鞣剂具有一定的鞣革性能,能使坯革的Ts提高20.8℃,坯革色浅,粒面平细,具有较好的柔软度和丰满度.  相似文献   

19.
就有机酸蒙囿铝配合物鞣剂(HET)和铬鞣剂用量及初鞣pH等因素,对HET-铬结合鞣坯革状态、收缩温度以及废液铬含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少铬鞣时HET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HET-铬结合鞣最佳鞣制工艺为:初鞣pH 3.5~3.6、HET用量3%、铬鞣剂用量4%,所得坯革粒面细致、革身丰满、部位差小,收缩温度达95℃。HET的加入可改善坯革粒面细致性,提高初鞣pH。在该结合鞣工艺中,铬鞣剂用量仅为常规用量的50%,废鞣液铬含量降低至130 mg/L,较常规铬鞣减少84%,坯革中六价铬含量仅为0.45 mg/kg;经复鞣加脂后坯革的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及规定负荷伸长率满足鞋面革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已构建的新型两步变温铬鞣法的研究基础上,探究了变温鞣制时间对鞣制效果及坯革理化性质的影响.获得的优化鞣制条件为:第一阶段采用2%铬鞣剂常温鞣制3h,第二阶段采用2%铬鞣剂常温鞣制2h后再变温至60℃鞣制1h.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坯革的收缩温度可达107.6℃,铬鞣剂的吸收率提高至93.1%.坯革中的铬鞣剂渗透均匀,粒面平细,纤维分散性好,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符合常规用途革的行业标准.新型两步变温铬鞣法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