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避免历史调查洪水误差较大对设计洪水计算的影响和我国过于保守的分析思路导致设计洪水值普遍偏大而影响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合理运行的现状,利用黄河下游花园口站百年实测洪峰流量还原资料,通过洪水频率分析和调洪计算对花园口站在小浪底等水库运用前后的设计洪水频率及洪水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洪峰流量相关图确定了黄河下游各站的设计洪峰流量...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中常洪水调控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塑槽径流条件、水流动床阻力、河道整治、滩区及防洪等方面,论证了未来黄河下游主槽目标过流能力采用4 000m3/s左右的合理性,提出了黄河下游发生明显淤滩刷槽的临界流量。同时,根据不同量级洪水河道的冲淤特点,提出了小浪底水库控制下游流量、含沙量指标。即在目标主槽过流能力条件下,控制漫滩洪水流量不低于6 000m3/s,含沙量不大于250-300kg/m3;小漫滩洪水和非漫滩洪水,尽量按流量2 300-4 000m3/s、含沙量20-50kg/m3的水沙搭配控制,避免出现4 000-6 000m3/s8、00-2 300m3/s两个量级的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3.
黄河兰考段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属典型的游荡性河段。为掌握黄河下游河道工程的出险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一些典型险情以及以往抢险的经验,分析了中常洪水下控导工程频频出险的原因,总结了以往的抢险实践经验,并提出河道工程常见险情的抢护方法和对策,为河道工程治理及中常洪水险情抢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3,(10):68-71
根据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2—2006年最大3 d雨量大于20亿m3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及龙门站实测洪峰流量超过3 000 m3/s的场次洪水,分析河龙区间中常暴雨、产洪暴雨、龙门站中常洪水的特性,研究暴雨次数变化对洪水次数变化的影响,探讨了河龙区间中常洪水与暴雨变化、下垫面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河龙区间暴雨与洪水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小量级的暴雨产洪次数明显减少,原因是受产汇流条件恶化、暴雨减少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河小花间设计洪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1997年以前的水文资料,对中型水库工程进行了深入调查,测量了分秒伊洛河夹滩地区最新地形。按照“首先计算无大型水库和伊洛河夹滩地区及沁南地区堤防不决溢情况下的无库不决堤设计洪水,再分析伊洛河夹滩地区及沁南地区的滞洪作用,从而分析出中小型水库工程等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影响,最后计算伊洛河夹滩地区及沁南地区滞洪后的无库现状堤设计洪水”的计算思路。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技术,采用不稳定流模型、洪水演算等水力学和水文学方法,分析计算了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的设计洪水,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及防洪工程调度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2010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花园口站出现的洪峰增值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峰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洪水运行过程中,铁谢-逯村间展宽河段内粗颗粒泥沙发生沉积,产生了一个临时的潜水沙坝,造成其上游的蓄水量增加,在水流的持续作用下,沙坝被冲开从而造成了逯村站流量的加大;在洪水波向下游运行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沿程河槽的冲刷,流速递增,从而造成了流量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7.
8.
黄河花园口站近523年天然径流量序列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19~1977年黄河中上游玛多、兰州、西宁、延安、太原、西安、郑州等16站的旱涝等级和,陕西黄帝陵园柏、华山西峰顶华山松、河南孟津侧柏、黄河上游阿尼玛卿山园柏树木的年轮,以及通天河直门达站年径流量诸因素与花园口站汛期天然径流量的相关分析,建立了花园口站径流量回归模型,重建了1485~2007年的天然径流量序列,并就其历史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建序列与现有序列具有较好一致性;②近523年径流量变化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大致经历了9个枯水段和8个丰水段.  相似文献   

9.
黄河花园口"05·7"洪水"异常"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弓增喜  赵新生  王军 《人民黄河》2005,27(11):23-25
在分析河道断面状况和水流传播变化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花园口站"05.7"洪水沿程增大的现象,并通过"92·8"、"04·8"等洪峰增值洪水过程的对比,指出花园口站"05·7"洪水发生洪水增值现象是刚刚结束的调水调沙使河道普遍刷深、河床形态变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花园口水文站以上区域的71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花园口水文站1961—2005年逐日实测流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月平均流量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并设定不同气候变化条件,研究了花园口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花园口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在降水增加10%和20%、气温变化-2~2℃时均为增加趋势,在降水减小10%和20%、气温变化-2~2℃时均为减小趋势,且增大幅度大于减小的幅度。  相似文献   

12.
黄河花园口河段氨氮污染变化趋势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岩  杨崇豪  孙垦 《人民黄河》2005,27(11):33-34
黄河花园口河段位于黄河中游末端,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随着近几年排污量的增加,河水污染物超标情况日益严重,氨氮污染尤为突出。为了能使自来水厂更好地掌握黄河水氨氮的变化情况,从而能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对1997~2004年黄河花园口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近8年来黄河花园口河段的氨氮污染变化趋势有如下规律:花园口河段氨氮污染近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污染还是较为严重;一年中6~10月氨氮含量较低,其他月份氨氮含量增高,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4,(12):11-13
利用黄河花园口径流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是否异常的角度,分析得到黄河花园口径流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结果和引起径流变化的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黄河花园口年径流量和主汛期径流量均具有显著减少趋势;花园口径流量在1986年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之后径流减少更加显著。以主汛期为例,分析突变前后北半球环流差异特征:500 h Pa高度场分析表明,阶段Ⅰ(1949—1985年)经向环流表现突出,而阶段Ⅱ(1986—2010年)以纬向环流为主;海平面气压场分析表明,阶段Ⅰ蒙古低压异常强大,夏季风偏强,而阶段Ⅱ蒙古低压明显减弱,夏季风偏弱;700 h Pa风场分析表明,阶段Ⅰ异常西南风距平一直伸展到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而阶段Ⅱ从东北华北经黄河中下游到四川为异常东北风距平;纬度-高度风剖面变化分析表明,阶段Ⅰ中异常上升支位于黄淮及华北地区,而阶段Ⅱ异常下沉支位于黄淮及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花园口水文站是黄河下游洪峰编号的依据站。该站不同量级洪水的发生频次,特别是10000m^3/s以上洪水的发生频次,一直是防汛部门和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对1949年以来花园口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善后对10000m^3/s以上洪水的发生次数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1949 ̄1999年花园口水文站在伏秋大汛中共发生186次洪峰流量大于4000m^3/s的洪水,其中洪峰流量大  相似文献   

15.
16.
水文站网是为满足流域规划、水量调度、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或综合功能而设置的,可以通过流域水量计算、省界水量监测、防汛测报、水质监测目标满足率来反映其合理性.分析统计结果表明:①现状黄河流域水量控制满足率为32%,水文空白河流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的河源区和内蒙古的荒漠区,应在下一步黄河流域站网布局中重点关注;②流域省界河流水量控制满足率为82%,尚有6条河流需设站控制;③尚未开展防汛预测预报的河流有35条,今后调整的任务是提高报汛站网密度,增强报汛的时效性;④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目标平均满足率为32.3%,整体水平偏低,需要大力加强水质站网建设.  相似文献   

17.
花园口水文站水位遥测系统及其在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园口水文站水位遥测系统是一套适于黄河水沙特性、能监控花园口测验河段纵横向水位变化的自动测报系统。系统采用无线自报式工作方式 ,包括 12处遥测站点、1处中心接收控制站、2处中继站和 3处领导单位接收系统。野外的 12处遥测站点分布在上至邙山、下到辛寨的 5 0km河段范围内。在花园口水文站的中心机房可随时查阅该河段内的水位信息。采用水位遥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 ,可以监测、控制较长河段的洪水位演变情况 ;第二 ,遥测水位资料连续完整、及时可靠 ,可弥补人工定时观测的不足 ;第三 ,可为本站掌握测验时机和合理布置流量测次争取主动 ;第四 ,可为本站测验河段横比降的研究提供实时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黄河洪水与潼关高程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春先 《人民黄河》2003,25(11):27-28,31
潼关高程问题长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明确提出把降低潼关高程作为近期治黄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2003年,黄河l号洪水和渭河6次洪水在渣关形成5次洪峰。在有利的水沙条件下,为尽可能地降低潼关高程,黄河水利委员会采取了潼关河段清淤、东垆湾人工裁弯取直、洪水期三门峡水库敞泄运用和降低非汛期运用水位等多种措施,至10月19日潼关高程较汛前降低了0.88m。降低潼关高程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治黄任务,应采用裁弯、拖淤、疏浚、河道整治和降低水库运用水位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作为中长期控制潼关高程的措施,需要加快开展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及古贤水利枢纽的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