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某巨型框架-核心筒-环形伸臂桁架超高层结构,在考虑收缩徐变影响下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有限元分析,并对结构的竖向位移和竖向位移差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得到收缩和徐变对结构施工过程的不同影响。并与结构的施工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在施工过程中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得到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为考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徐变对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以银川绿地中心双子塔之一的南塔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南塔模型,考虑结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作用,对南塔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中荷载随结构高度的变化以及从下至上整个的施工过程,分别对外框筒、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和竖向变形差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竖向变形进行了外框筒预调值及核心筒补偿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外框筒、核心筒的竖向变形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二者竖向变形差满足施工要求;外框筒预调值及核心筒补偿值随结构高度变化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作为银川绿地中心双子塔安全施工控制方面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兰州红楼时代广场施工过程模拟的基础上,对主楼高层框架柱与钢筋混凝土筒体的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异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分析中采用时间依存累加模型,在混凝土特性中考虑徐变、收缩和强度增长,并计入部分构件(如加强层伸臂桁架)延时安装对整体模型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加载模式、框架梁梁端与核心筒不同连接方式对竖向变形的影响等。分析表明,工程施工完毕时,核心筒筒体徐变变形占总变形的40%以上,并在使用阶段继续增长;徐变收缩增加了高层框架柱的轴力及竖向变形,也使得核心筒墙肢轴向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采用核心筒与框架梁铰接的形式大大减小了核心筒与周边框架之间因竖向变形差异产生的附加内力,也使得施工期间核心筒与周边框架分别承担竖向荷载的分担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欧洲CEB-FIP(1990)规范中关于混凝土徐变、干缩效应的规定,对某设置有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考虑施工找平并假定施工顺序,进行了施工模拟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框柱的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异,以及变形和变形差异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研究了长期变形和变形差异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根据施工模拟分析结果和变形补偿理论,计算了各层竖向构件的下料预留长度对结构进行变形补偿,以使结构各层楼面标高最终趋向于设计标高。  相似文献   

5.
刘枫  刘军进 《建筑结构》2012,(9):142-145
徐变和收缩对于大体积、大跨度以及超高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天津津塔项目进行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施工模拟分析,给出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因素对结构框架柱施工安装预调值及构件加工预调值的影响及其考虑方法。对于本项目而言,当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因素后,结构框架柱施工安装预调值及构件加工预调值统一按1.5倍"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及不考虑地基沉降影响的预调值"采用。  相似文献   

6.
以珠海铁建大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框架–核心筒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整个结构的施工过程划分了施工段,采用CEB-FIP(2010)模型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作用,用精确模拟法进行施工过程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柱底轴力影响不大,对核心筒墙体以及外框架柱的竖向变形影响很大,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管混凝土柱或者型钢混凝土柱也...  相似文献   

7.
任瑞  刘冰 《结构工程师》2013,29(2):56-62
分析了混合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阶段的竖向变形问题。采用CEB-FIP(1990)规范中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计算了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间的竖向变形差异,并分析了竖向变形差对关键构件内力的影响。计算中考虑了筒体先于外框柱施工、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施工过程找平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封顶一年后外框柱和核心筒最大竖向变形分别为50 mm(51层)和55 mm(51层),最大竖向变形差为12.9 mm(68层),同时由于竖向变形差引起的伸臂桁架次内力增量较小,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8.
《安徽建筑》2019,(11):122-124
超高层塔楼整体结构施工过程较长,结构竖向构件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状态与弹性分析不同。同时,由于框架柱与核心筒应力水平的不同,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轴向压缩量。文章以一栋超高层塔楼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EN V8.0,考虑收缩徐变,分析塔楼在竖向荷载下竖向变形,研究塔楼竖向变形规律,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超高层结构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时变特性和其他荷载等因素是导致竖向构件变形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南宁华润中心东写字楼超高层项目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 Gen软件对项目进行施工模拟分析。由于钢管混凝土柱中混凝土处于密封状态,从而收缩徐变受到抑制,计算时考虑组合材料的收缩徐变得不到合理的结果。考虑钢管混凝土柱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利用双单元法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并和换算截面法考虑收缩徐变和换算截面法不考虑收缩徐变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个模型的合理性,进而为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拟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邓婷  陈兰 《四川建筑》2011,31(2):116-118
以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研究结构在重力作用下的长期性能,研究各种因素对竖向变形,竖向变形差,结构内力影响的一般结果。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了一次加载,近似模拟施工加载,标准模拟施工加载三种施工计算方法下的竖向变形差值以及结构内力,总结各方法的优劣并界定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低温建筑技术》2016,(1):58-60
综合叙述了考虑施工过程后,对于竖向荷载不同加载方式的主要区别,以及收缩徐变对结构变形和内力重分布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就平面框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层框架由于模型竖向加载方式的不同,导致结构分析结果出现显著差异;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后,随时间的发展,结构部分截面的内力有向一次性加载模型趋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施工模拟分析,并介绍了设置施工铰的作用,通过对框架—核心筒竖向变形及水平构件的影响分析,指出采用施工铰卸载由于竖向变形产生的梁端附加弯矩,可以减小梁配筋,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CEB-FIP(1990)规范中的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考虑含钢率、套箍效应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计算了某超高层巨型混合结构竖向构件的竖向变形,分析弹性模量发展对竖向构件变形的影响,并研究竖向变形差对关键构件的内力影响。为实现在设定阶段竖向构件达到设计标高,对楼层标高预留高度和竖向构件下料预留长度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提出减小竖向构件竖向变形差的措施,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表明,混凝土弹性模量发展对竖向构件变形影响不大;而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超高层混合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影响较大,应以考虑了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结构模型作为地震分析的初始态对关键构件进行校核;在带钢管混凝土柱的超高层巨型混合结构中,控制钢管混凝土柱压应力水平适当大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压应力水平,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竖向变形差及附加内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个算例,对竖向变形差产生的机理及特征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并对目前通用的几个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提出误差产生的原因,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施工期间,框架结构中框架柱之间轴压比的不同以及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存在,造成了构件之间存在竖向变形差异,进而会对框架结构中梁柱内力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一栋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施工过程及收缩徐变对框架结构竖向变形及内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分析及设计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2017,(11):137-141
混合结构由于材料性能差异,在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变形差,对结构受力有一定的影响。结合某实际工程项目,采用MIDAS Gen进行施工过程及使用过程的模拟分析,分析中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结构施工中竖向构件的下料长度和安全储备控制,有利于施工全过程的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建筑核心筒超前爬模施工方法进行施工阶段的分析,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强度时效性及施工荷载不利工况对主体受力的影响,对施工过程中的超前部分进行仿真分析,寻找薄弱部位或承载力不足的构件,是对结构整体设计的必要补充,也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宋康 《建筑施工》2005,27(8):21-24
从实际施工过程和施工模拟出发,给出了SRC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施工计算的实用方法,以金茂大厦为例,提出了施工控制依据、控制标准、施工顺序、超前楼层等施工控制的策略,可为今后的SRC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应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考虑施工过程的徐变收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有的试验技术条件 ,高层及大跨度民用建筑的徐变收缩分析还只能参照桥梁结构中比较成熟的徐变系数方法进行。根据考虑延迟弹性的混凝土线性徐变老化理论 ,引用桥梁结构中徐变系数的概念 ,推导了利用徐变系数对高层建筑进行考虑施工过程的徐变收缩分析的有限元公式 ,并编制了相应程序 ,对框架和框支剪力墙结构分别选取算例进行了全过程的弹性和徐变收缩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设计人员应当考虑到施工过程和徐变收缩因素对高层建筑变形和内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