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兴社交平台营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传播环境,用户分享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数字化劳动的过程,用户化身“数字劳工”,获得积极社交体验的同时提供数字化收益。本文在对“数字劳工”相关研究与现有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的前提下,结合小红书“社区化、场景化、分级化”等特征,研究其用户“数字劳工”的身份建构与媒介实践,提醒用户在娱乐化的环境中仍需保持理性认知,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生活分享类短视频的内容层出不穷,显示出了极强的活力,与此同时视频内容的同质化、类型化越来越严重,创作者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用户对这一类视频的要求越来越多,对视频内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王小骞小红书平台的作品为案例,从小红书平台传播特征、王小骞个人化IP的打造、王小骞内容生产的策略、王小骞内容的呈现方式方面,探究了生活分享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为城市形象传播开拓了新的传播途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时代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分析新媒体时代武汉城市形象传播中面临的困境,并对新媒体时代武汉城市形象传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诸如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除了新闻宣传外,很多地方政府和媒体为了进一步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美感,也会运用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这种传播手段不仅速度很快,而且传播范围较大,很容易形成裂变式传播。本文着重介绍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概念及特点,并阐述裂变式传播的概念,探讨目前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裂变式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静  汤书昆 《科普研究》2016,11(5):10-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科学传播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作为即时通讯工 具用户排名前三的社会化媒体———微信媒介,可以尝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自身优势助益科学传播,即通过“以科普 微信公众号为核心、以朋友圈与微信群为两翼的全方位互动辐射”模式,为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新模式的探索提供 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晓征 《西部广播电视》2022,(14):206-208+221
近年来,短视频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地市级传统媒体积极布局,寄望以短视频为突破口,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从而实现进一步创新与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媒体常见的短视频报道类别,认为在实践中,传统媒体要学会适应“小屏时代”的传播规律,善于抓住用户痛点进行策划,建立用户思维,挖掘用户之间的共同点和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要注重剪辑节奏,增强视频动作和情绪的连贯性,以提升短视频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伴随传媒格局的演变,新媒体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工具。探店短视频作为当下火热的一种宣传方式和营销手段,创新性地对城市形象起到塑造和传播作用。抖音探店短视频基于“探店—城市”循环传播模型,对长春城市实体形象、媒体形象和公众认知形象起到塑造和传播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纪实著称的纪录片与生俱来就与城市形象传播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本文以包含成都元素的纪录片为考察对象,分析纪录片中体现的成都城市符号以及符号中蕴含的城市形象。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纪录片中涉及的成都城市符号进行分析发现,纪录片借助“辣椒”“麻将”“蜀锦”“熊猫”等符码展现了成都“美食之都”“休闲之都”“文化古城”“熊猫之乡”等城市形象,塑造了成都人泼辣直爽、闲适安逸、外貌姣好等人物形象。受众解码时以主导式和协商式解码为主,存在少量对抗式解码。另外,发现成都城市形象塑造存在过于偏重美食符号、缺乏国际传播思维等问题。文章就以上分析对成都城市宣传作出批判性反思,以期更全面准确传播成都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使用媒体的习惯,媒体传播已转变为以内容和用户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形式,传统广电媒体的单线传播方式已逐步落后.当前媒体传播趋势已被“新媒体+移动”形式所主导.面对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昆山电视台正加快迈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建立了适应“媒体融合”环境下的融合业务技术系统,构建了全新的媒体融合采编流程,为还在探索媒体融合之路的其它电视台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唐洁 《数字化用户》2022,(10):209-211
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模式下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新媒体传播是以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电视等设备为终端的新体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会展业对于新媒体的运用进一步加大,新媒体与会展业良性互动的重要性充分展现。本文尝试选取一个新的角度,从新媒体对会展品牌推广的影响入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会展品牌推广方式的变革,提出利用大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环境下,互联网不仅撕裂了信息生产模式、人类的交往方式、媒介的结构,而且还导致政治生活、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甚至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的发展使世界传播领域发生重大变革,进入移动互联“微时代”。在微博(Weibo)、微信(Wechat)等社会化“微媒体”上,碎片化信息基于用户关系以浓缩式的“微内容”形式即时迅速地传播。在媒介社会化的web3.0时代,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者--“微用户”。“变革重构、融合发展”,中国新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新鲜标志性动态值得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对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城市形象的传播渠道从传统媒体拓展到了新媒体。长沙,作为一个中部省会城市,利用好新浪微博这个"弱关系、强影响"的新媒体平台,将其作为形象的展示窗口,对内能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对外能提升城市的吸引力。长沙的城市形象相关部门要定位好长沙的微博城市形象,优化好微博的口碑传播,建立微博城市形象矩阵以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汪瑜  方堃 《中国有线电视》2023,(11):125-128
新媒体竞争的实质转向了对用户注意力占有的时长,这一变化起源于短视频,但也深刻影响了传统视频的表达习惯,作为媒体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告受其影响较深,最典型的便是艺术化、隐匿化植入广告的出现和使用。以正剧《县委大院》中植入广告为缩影,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告植入经验与表达误区,通过对其中“硬广”与植入广告的梳理,归纳受“媒介奇观”影响和传播伦理法规约束的广告传播现象,总结创新广告生产、制作、发布的界限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总台动态     
《现代电视技术》2023,(2):10-11
<正>2022年总台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快速提升2022年总台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央视新闻、央视网等用户量、播放量数据指标大幅增长。其中,总台推出的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下载量已近5亿,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超1.6亿。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央视网”,发力建设“大屏+中屏+小屏+账号”的多终端传播体系,全球覆盖用户已超20亿人次。“央视新闻”着力打造全网新媒体直播第一品牌、新闻类短视频第一平台,用户规模已超过8.26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力量越来越强,受众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媒体通过议题设置,使受众可以在海量化、同质性的信息中快速找到相对“稀缺性”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受众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展媒体传播张力。本文将以在自媒体平台爆红并持续走红的“丁真”为研究对象,解读自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在丁真现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陶贤都  郭嫣然 《科普研究》2022,(3):47-53+89+10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公众号成为新媒体时代科学家形象构建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是科学新媒体的典型,十分重视科学家报道。通过对该公众号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立场、报道风格、报道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构建科学家形象时的特色,为其他新媒体进行科学家报道和构建科学家形象提供启示与借鉴:强化互动性以提升形象构建的效果;采用“科学家+媒体人”的模式提供内容与形式的保障;运用全息传播与全效传播理念;构建平民化、多元化的科学家形象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厦门广电媒体融合技术平台是厦门广电集团遵照中央“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方针,为适应新媒体技术融合传统节目制作而构建的业务管理平台.平台以全媒体汇聚版块为核心,多角度、多方位搜集最新、最热信息,充分利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以及多元传播与分发技术,进一步拓宽广播电视发展渠道,增强新闻资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提高用户的粘性,为厦门广电建设成为海峡两岸具有影响力的强势媒体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得到了很大改变,新媒体具有用户广泛、用户黏性高等特点,牢牢占据了未来媒体市场的主导。基于此,对新媒体主导下的媒介内容传播与构建进行探索,简要分析了新媒体主导下形成的传播方式、基本形态,以及内容构建。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新媒体给新闻传播人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入手,界定了新媒体技术的概念和范畴,提出了新闻传播人才“文理兼备”的知识结构要求,探索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双实训”的实践教学形式和“多模块五个一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是现代社会较盛行的传播媒介,新媒体能通过终端系统为用户找到对应的意向内容。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化技术为影视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与表现空间,为观众朋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对于影视艺术传播而言,新媒体艺术发展能从受众或其他途径快速地找到媒介传播的要素。而这一切该如何通过终端手段实现,便是课题的研究初衷。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创作、传播、营销手段,探讨影视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希望能够为影视艺术的创作、传播、营销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