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与结构安全鉴定相关的现行标准、规范,针对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中的部分问题进行论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结构是由具有适当刚度的构件组合而成的可以传递荷载的串并联系统,即结构具有传递荷载与系统两大属性,故结构安全性鉴定中宜一定程度地考虑建筑结构"串并联系统"的性质及其内力重分布的能力;结构安全性定义为结构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承载功能的能力;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时必须从抗震计算与抗震措施两方面综合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鉴定时宜将目标使用年限与后续使用年限等价,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的规定将既有建筑分为A,B,C三类建筑,并按该标准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相关规定进行承载能力分析和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鉴定。  相似文献   

2.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时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新版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现有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规定,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以及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等。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引入了既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但并未考虑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内既有建筑的可变荷载取值的修正。基此,以可变荷载为研究对象,在荷载取值保证率一致的情况下,结合极值Ⅰ型分布及等超越概率原则,推导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内的既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的可变荷载取值修正系数;同时,以福建某教学楼为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可变荷载按现行荷载规范取值及按推导出的修正系数取值的鉴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可变荷载按修正后取值,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结果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结构的真实抗震情况。  相似文献   

4.
某高层建筑的结构可靠性鉴定及剩余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已有建筑检测鉴定的成果,对某既有高层的可靠性鉴定和抗震鉴定等问题进行探讨,建议采用不同的后续设计使用年限和相应的设防标准,对该建筑进行验算评级,并将其与寿命评估相结合,定量地给出其剩余使用年限,最终确定其目标使用期。  相似文献   

5.
现行抗震鉴定标准引入了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但并未对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可变荷载取值进行调整。按照等超越概率原则确定既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基准期,导出抗震鉴定时后续使用基准期内工程常用可变荷载的统计参数表达式,并计算出既有建筑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可变荷载取值相对于现行荷载标准的修正系数;通过工程实例,对荷载按照现行荷载标准取值及根据后续使用基准期取值的鉴定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抗震鉴定时可变荷载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芜湖某框架结构综合实验楼为例,对其结构抗震鉴定的全过程进行介绍,系统分析结构损伤现状检测、材料性能检测、变形检测、抗震鉴定及验算过程,结果表明:本工程按C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50年)进行鉴定,综合抗震能力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从而为后继改造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综合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原设计为21层,建造初期因种种原因建至8层停工。现因使用要求拟进行加层改造,由8层加至15层。对该楼进行抗震鉴定时,可以采取3种后续使用年限:30年、40年和50年。这3种后续使用年限均满足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本文结合改造方案,通过综合比较给出了适合该工程的后续使用年限,并提出此加层改造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试验分析、数值模型分析等方法,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某砖混结构营房进行抗震性能鉴定,为既有营房抗震鉴定和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经现场调查分析,该营房存在局部钢筋锈蚀、混凝土酥松剥落等结构性损坏现象,应进行加固修复处理;按照B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40年)进行抗震鉴定,该营房部分抗震措施和首层部分墙段的抗震承载力均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应进行抗震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9.
杨红卫  曲波  马进  张玲  王彬  陈梦鹤 《建筑结构》2022,(19):132-137+59
对既有建筑需要根据建筑物现状及后续运营情况重新确定后续目标使用年限作为时间的考量,这个目标使用年限是不确定的;同时现行设计规范与过往年代设计规范的可靠度水平也有很大变化。因此,考虑不同的目标使用年限,并采用统一的可靠度水平,对既有建筑的荷载作用、抗力及目标可靠指标给予时间因素影响的修正,才能对既有建筑给出更合理的鉴定结果。从研究各年代结构设计规范中荷载、抗力的变化入手,考虑既有建筑不同后续目标使用年限的需求,分析时间因素对荷载、抗力等相关参数的影响,探讨一种基于相同可靠度水平的、不同目标使用年限的既有建筑承载力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问题得到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开展了多轮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本文在梳理抗震鉴定依据标准规范及其演变基础上,以2018年苏州某县级市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的实例,对以往校舍建筑主要抗震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类似项目检测鉴定工作提出建议。并针对涉及抗震鉴定的新标准GB 55021-202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中的规定,对合同评审阶段鉴定依据(抗震设防类别、烈度、后续使用年限)的确认提出了建议,方便类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某闲置的既有建筑,拟将原办公建筑改造为医院建筑,改造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故需对原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前的检测鉴定。通过对该既有建筑结构进行现状调查、现场检测以及结构耐久性评定、结构抗震鉴定等工作,得出检测鉴定结论,并提出加固建议,为下一步的加固改造设计提供依据,旨在为同类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宋莉娟 《建筑》2011,(14):72-73
本文结合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装修改造加固设计实例,提出了既有房屋的结构加固设计须结合改造要求和后续设计使用年限来选择适当加固措施的方法,从可靠性鉴定、抗震鉴定和结构加固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姜华 《建筑安全》2024,(2):55-58
现存的很多砖混结构老旧建筑已超过其设计使用年限,但因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需要继续保留并使用,因此要确定其结构抗震性能并在必要时进行加固改造。依据相关规范理论,通过剖析某砖混结构教学楼改造项目实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了砖混结构抗震性能鉴定程序、方法和内容,并对砖混结构的加固设计方案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提出加固设计不仅应考虑经济、工期、技术可行等因素,还需考虑后期装修中不易遭受破坏及装修层耐久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福州地区既有校舍第二批次鉴定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校舍鉴定报告应平行提供安全性鉴定结论和抗震鉴定结论,并提出综合处理建议;设计依据不明确时,可结合设计时间以及设计抗震构造措施综合确定后续使用年限;抗震措施不符合要求时,若计入其构造影响后的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鉴定结论不必再列出抗震措施问题;新建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加强保护层厚度的设计深度;日常维护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校舍功能布局拟调整时,校方宜在鉴定之前提供给鉴定单位。最后针对《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校舍年检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已于2009年7月1日颁布实施,为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标准,从标准的适用范围、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抗震鉴定的设防标准、分级鉴定方法与综合抗震能力评定、抗震鉴定结论这几个方面,对新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东海 《山西建筑》2012,(36):37-39
以某一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一典型的砖混结构教学楼的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工作:从构件到子单元结构,再到整体结构分析结构的安全性;根据既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抗震鉴定方法,从构造到计算来分析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锦 《福建建筑》2023,(1):43-46+81
根据后续工作年限的不同,将既有建筑分为A、B、C三类建筑。为确保不同类别既有建筑在后续工作年限内,和新建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达到一样的概率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拟通过调整地震影响系数,改变地震作用的计算。通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折减方法、特征周期折减方法和双折减方法的比较,给出不同类别既有建筑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按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建设于不同年代的建筑抗震鉴定,应根据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采用相应的抗震鉴定方法,鉴定结果不应低于其建设时适用的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但随着国家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实施,部分地区的地震动参数出现明显的变化,对建筑抗震鉴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以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区某高层建筑抗震鉴定为例,对比分析不同地震动参数对结构及构件地震内力的差别,并分析其在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对构件截面配筋的影响。提出对此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在相应的保证概率下可对现行规范中的地震动参数按后续使用年限进行有依据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浙江展览馆位于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建于1969年,属历史保护建筑,东面是正在施工中的地铁站,南面今后拟建地下五层商业建筑,周边环境十分复杂。修缮改造包括既有建筑的修缮改造和新建两大部分。根据建筑物功能布局要求以及对既有建筑安全性及抗震性能的鉴定报告,保留既有建筑原有地上的建筑格局基本不变,参照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要求进行抗震加固改造。利用既有建筑天井位置东、西区块内各新建三层地面建筑。新老建筑功能统一,通过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及新建建筑基础的合理选型,实现新老建筑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20.
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要使现有建筑在后续使用年限内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具有相同的概率保证,即要实现与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对应的三水准设防目标,但地震作用的计算却不能很好地实现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抗震设防目标具有相同概率保证。本文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动参数的危险性曲线公式对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现有建筑地震动参数进行分析,给出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具有相同概率保证的不同后续使用年限不同设防水准的地震动参数取值,并给出实用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