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PLC技术在煤矿井下采区皮带机集控系统中的设计应用,并以翟镇矿井下采区7201矸石回填皮带机集控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其系统组成、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在生产中的优点等。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实现煤矿井下采区皮带运输系统现场岗位的无人值守,从而达到减人增效、提高矿井安全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文娟 《煤炭技术》2014,(2):206-207
当前我国大部分矿井的运输系统仍然相当落后,部分煤矿还在延用无极绳、小绞车等多段分散落后的传统运输方式,运输环节多,系统复杂,占用大量设备和人员。同时煤矿运输事故由于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的先进程度的影响,事故率下降不够明显,且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矿井生产效率和煤矿安全生产。首先探讨了煤矿井下输送带运输系统的结构组成与特点,分析了煤矿井下输送带运输系统的结构与主要功能,详细论述了煤矿井下输送带运输系统的自动化过程,然后提出了煤矿井下输送带运输系统自动化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华丰煤矿应用自动化技术,实施了矿井采区运输系统的改造,并在井下运输系统之间建立光纤环网进行信息通讯,形成了矿井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监控体系,实现了对采区皮带运输系统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4.
孙露 《陕西煤炭》2022,(1):137-140
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合矿井的辅助运输系统,是保证矿井高效生产的重要条件。骆驼山煤矿建井周期长,设计审批变更多,导致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较为复杂。根据骆驼山煤矿辅助运输条件及现有施工情况,提出无轨胶轮车+单轨吊运和全无轨胶轮车2种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并通过经济技术分析,将井下辅助运输系统最终确定为无轨胶轮车+单轨吊运输方案。辅助运输系统设计主要受辅助运输巷道和辅助运输设备影响,设计须因地制宜,择优确定,通过对本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为其他煤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效率及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介绍了KJ69J型人员定位精确管理系统的系统组成架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姚桥煤矿的应用效果。该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精确地把井下工作人员的时空分布状况直接传输至地面中心站人员定位系统主机,使煤矿各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WEB发布的方式随时随地地了解井下人员的空间分布情况和运动轨迹,实现了对煤矿入井人员的精确定位,为矿井有效调度、应急指挥、科学施救提供数据依据,有效地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的“肺”,维护着井下的工作环境,保障着井下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近些年来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出了“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安全生产指导思想,通过减少煤矿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数量,可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通过调研,得出矿井通风智能化管控系统的需求,为了实现系统需求,设计了1套模块化矿井通风智能化管控系统,其模块包含主要通风机智能化管控系统、局部通风机智能化管控系统、风门风窗智能化管控系统及精准测风系统等。所设计的矿井通风智能化管控系统在甘肃省大水头煤矿进行了现场应用,实现了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化管控和专人巡检运行,提高了矿井通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风量调控的精准性,降低了通风能耗,减少了通风管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基于对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作用、影响因素及我国目前发展情况的分析,对王庄煤矿目前现代化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进行了探讨,并对构建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存在的辅助运输不足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构建现代化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李雅庄煤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井运输安全智能监控信息系统的开发。该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煤矿运输系统深度融合,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图像处理、现代检测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可以实现矿井运输的智能监测与自动控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有效地保障了运输系统的自动调度和智能控制,保证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煤矿机械》2021,42(4):192-194
煤矿井下煤、矸运输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矿井井下煤、矸运输效率低会严重制约矿井生产效益、影响矿井正常安全生产。因此,龙门峡南煤矿矿井主平硐长距离输送带运输系统中应用了自动化集中控制技术,实现了对整个输送带系统的遥测、遥信、遥控等功能,提高了运输能力,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设备运行费用,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并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斜沟煤矿原煤生产主运输系统的现状分析,对井下运输皮带控制系统的升级,PLC控制网络的建设以及隔爆摄像仪和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构建了斜沟煤矿原煤主运输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全矿井皮带运输的一键启停、联动联控,应用移动APP和WEB发布功能实现了运输系统数据互联共享。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煤矿井下连续运输系统结构、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应用随机Petri网理论构建煤矿井下连续运输系统SPN模型,实现了系统部件故障维修过程的动态描述。同时,结合马尔科夫方法对某煤矿井下连续运输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得出其系统有效度和不可用度。该研究为分析煤矿井下连续运输系统可靠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矿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在提升矿井生产效率的同时,给煤矿带来的无轨胶轮车无序运行、高能耗及环境污染、运输安全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多系统融合技术将煤矿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行相关有效数据充分筛选,研究采用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车辆30 cm高精度定位,通过交通信号、视频图像、位置信息等关联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车辆运行流程全数字化管控,实现井下无轨胶轮车日常运行网上及移动端申请、车辆运行无人化自动调配、车辆数据统计分析、人员乘用及物料运输车辆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管控。结果表明:通过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的全数字化管控的研究及应用,大幅提升了煤矿井下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效能,提高统一指挥调度和信息共享水平,实现煤矿无轨胶轮车调度管理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古城煤矿引进了井下北斗精准定位安全管理系统。本文在对古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的阐述分析基础上,对矿井引进的北斗精准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及主要功能进行详细描述,对其优越性、智能化水平进行探讨,并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卜宪宪 《煤炭技术》2013,32(4):68-70
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的环境非常复杂,加强防灾和避灾知识的培训就成为井下工作人员安全的保证,因此,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保证煤矿矿井工作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简单介绍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矿井安全计算机仿真系统软件实现的重要技术做出分析,并根据重要技术进行矿井安全计算机仿真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针对翟镇煤矿井下综采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矿井运行体系复杂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矿山生产模式,围绕煤矿八大系统,建立了智慧生产系统评价模型,分析了智慧矿山建设中八大系统的权重.在翟镇煤矿研究应用了采煤工作面无人化开采智能集控技术、掘进工作面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矿井运输系统无人化巡检及自动控制技术、矿井生产保障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基于数据融合的安全检测智能控制技术及智慧矿山综合信息平台与手机APP软件等,形成了智慧生产系统关键技术体系.实践证明,翟镇煤矿智慧矿山建设后,采煤效率提高了35%,掘进效率提高了30%,辅助系统高度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更加可靠,单班下井人数减少了115人,实现了煤矿生产的少人化和自动化,为我国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晓南煤矿依靠科技进步 ,改变采煤工艺、掘进方法 ,对井下运输系统和主井提升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 ,实行综采设备机电一体化 ,提高了矿井的生产能力 ,实现了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井下掘进机二运系统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模式的落后现状,根据当前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快井下掘进机二运跑道系统的改进,实现井下各个运输系统安全可靠.实践证明,通过对掘进机二运系统加设缓冲跑车装置,提高了运输效率,为煤炭生产减少了设备损坏,降低了粉尘,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矿井高产高效.经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桂林 《煤矿现代化》2003,(5):25-26,42
胶带运输机计算机监控系统能在矿井地面对井下胶带运输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和管理。本文分析了胶带运输机地面控制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根据煤矿胶带运输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实际的监控系统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9.
邓永胜 《矿业装备》2023,(2):165-167
阐述了煤矿井下无轨胶轮车的特点,分析现阶段无轨胶轮车的应用现状。结合某地区煤矿企业井下辅助运输系统发展案例,详细论述了矿井下无轨胶轮车的选型、硐室设计、路线设计及其他设置,并分析了无轨胶轮车在矿井下运输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期望为煤矿相关企业人员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煤矿机械》2021,42(8):135-137
陕煤集团某煤矿井下原煤运输系统的多条带式输送机存在超负荷运行以及部分设备老化、故障频发的情况,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针对煤矿井下运输系统现状,对7条带式输送机提出了2种提速、提量的升级改造方案,通过经济技术分析对比,确定了最终的改造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方案实施产生的问题和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