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水电水利工程中人工砂的使用极为广泛,测定人工砂中的含泥量尤为重要。DL/T5151—2014《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中增加了人工砂亚甲蓝法,该方法是一种判断细颗粒以石粉或泥粉为主的定性测试方法,但不能定量检测出人工砂含泥量。探讨了一种定量测定人工砂含泥量的方法,通过绘制泥粉含量与亚甲蓝溶液体积关系曲线得到人工砂中的含泥量,进一步加强对人工砂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人工砂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含气量、抗压强度等有显著的影响。应通过各种措施减少人工砂的含泥量。如在砂石料场四周修筑排水沟,杜绝雨季泥水污染;将用料爆破区域的表面清理干净,剔除明显的含泥量大的爆破料、必要对开挖利用料冲洗;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用水量及外加剂掺量等,以控制人工砂亚甲蓝MB值不超过1. 4的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3.
生产的人工砂中若有部分含泥,将对碾压砼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检测人工砂中的含泥量,只有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中有用亚甲蓝定性的试验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含泥量多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工混凝土用砂,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水工混凝土,规定天然砂含泥量不大于5%。而含泥量的定义是指颗粒小于0.08mm的粘土、淤泥及尘(细)屑的总含量。其中,尘屑是粒径很小的细碎云母片、矿物质或非矿物渣滓,对混凝土没有危害或危害极小,可以加以利用。应用亚甲蓝检测砂料含泥量(粘土、淤泥的总含量)的方法,可以将粘土、淤泥和“非泥非土”的矿物质微粒区别开来,并加以利用,不仅扩大了用砂的选择范围,同时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具有经济意义和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胶凝砂砾石骨料多为现场开挖料,含泥量较普通混凝土高得多,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为了给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水胶比为1.0、1.1、1.2、1.3、1.4的情况下含泥量为0%~50%的胶砂试块强度试验和SEM电镜扫描,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微观SEM图像分析,研究了含泥量对胶凝砂砾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泥在胶砂试块内部影响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导致试块整体结构性变差、密实度和强度降低;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胶砂试块强度降低,当含泥量在10%以下、水胶比为1.0左右时对胶砂试块强度影响最小,即含泥量小于10%时才能保证试块强度。  相似文献   

6.
为选定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左岸隔流堤风化砂填筑料,对不同含泥量风化砂进行了三轴饱和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试验,以得出风化砂中的含泥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并确定风化砂中含泥量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7.
某水电站工程骨料加工场生产的人工砂呈现出泥土般的黄褐色,且亚甲蓝MB值大于1.4,根据料区现场情况,通过试验验证了因骨料生产过程中未分离的强风化岩粉造成了人工砂的上述现象,为了研究强风化岩粉对人工砂使用性能的影响,从水泥砂浆入手,开展了强风化岩粉对砂浆流动性、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冻性的试验,为进一步开展混凝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掌握黄河河冰的基本物理性质是研究黄河冰凌灾害的必要条件。通过在黄河巴彦淖尔段渡口、四科河头、敖包、三湖河口4个河道断面主河槽、岸边河冰及乌梁素海的湖冰现场取样,观测冰下流速、冰晶体结构、冰密度和含泥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巴彦淖尔段河道内不同位置冰层中的冰晶体结构差异明显,单一的粒状冰和柱状冰很少,大部分冰晶体结构表现为粒状冰与柱状冰相互交替,而乌梁素海湖冰的晶体结构表现为显著的柱状冰;流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冰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冰密度随冰内含泥量的增大逐渐变大,且不同类型冰晶体的冰内含泥量不同,黄河巴彦淖尔段河冰密度和含泥量波动范围大,明显大于乌梁素海湖冰密度和含泥量。  相似文献   

9.
工程中砂石含泥量对减水剂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探索集料含泥量对减水剂性能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系统研究了砂含泥量对聚羧酸减水剂、萘系减水剂的减水性能影响,并进行了减水效果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砂含泥量为3.0%~3.4%时,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对砂含泥量的敏感性最高,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增加,砂含泥量对其减水效果影响增大;砂含泥量小于3.0%时,大掺量萘系减水剂对含泥量敏感性较小;含有微量的黏土,能够提高萘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实践,在桐柏电站试验室对来自同一料场的骨料作了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检验,并且采用含泥量不同的粗、细骨料作组合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对比试验,分析骨料含泥量大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针对同一骨料所处状态——自然风干、饱和面干及烘干3种状态,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对比试验,分析拌和骨料所处状态对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水工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含泥量超标后对混凝土造成的危害;说明了砂石骨料含泥量在水工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砂石骨料含泥量的检验方法;结合现场状况,分析了水工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含泥量快速测定的过程.提出了消除砂石中泥土的几项措施,得出砂石骨料含泥量一定要严格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机制砂亚甲蓝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机制砂亚甲蓝(MB)值与石粉、粘土含量及粘土特性的关系,试验分析了机制砂MB值在0.35~2.5范围变化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塑性收缩开裂特性以及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干缩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B值与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无关,而与粘土含量成正比,同时发现MB值也显著受粘土液限指数的影响.随机制砂邶值的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下降,硬化混凝土抗折强度和7 d抗压强度降低明显,对28 d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同时,机制砂MB值的提高,增大了混凝土的塑性开裂程度和干缩,显著加快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速度,轻微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混凝土性能不产生明显劣化的机制砂MB临界值约为1.4.  相似文献   

13.
一、干缩造成表面裂缝的控制混凝土施工中干缩造成的裂缝为表面性的,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没有规律。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的不均匀收缩,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含泥量大、粉细砂配制的混凝土,也容易出现表面干缩裂缝,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掺入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的泌水和收缩值;选择收缩值较小的水泥;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情况下尽量减少单位水泥用量;选择含泥量较小的中(粗)砂。  相似文献   

14.
能否利用浑水喷灌农作物是我国北方多泥沙河流地区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以往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少见。为了寻求适宜作物生长,且能获得较高产量的喷灌水含泥量指标及有关技术问题,泾惠渠灌溉试验站于1978~1981年用不同含泥量的浑水对棉花、玉米两种作物进行了喷灌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注桩基检测水平,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监测原理并设计相关的试验模型,制作含泥量分别为0, 33.3%, 50%, 66.7%, 100%的5种夹泥桩,对不同夹泥桩的光纤温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规律,研究加热功率大小对光纤温升的影响及含泥量对光纤温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升与加热功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光纤温升随含泥量增加而增加,呈现先缓后快的增加规律;光纤温升与其所处桩身介质的结构和导热系数密切相关;该模型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用于夹泥灌注桩完整性检测的可行性,也可为基于该技术桩基检测的理论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电站砂石骨料生产含泥量控制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基础。由于石料风化夹层过多,石料强度较低,导致砂石骨料生产含泥量超标。通过毛料的分离控制,及砂石骨料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来保障砂石骨料含泥量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含泥量是衡量混凝土用粗、细骨料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混凝土强度.本文结合水工混凝土用粗、细骨料实际应用情况,对比常用标准在粗、细骨料含泥量指标规定的差异,针对施工现场中常出现的超标现象,采用试验对比提出将粗、细骨料含泥量叠加的观点,对今后工程实际遇到类似问题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黄河内蒙段河冰微结构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邀丹  李志军  李春江  张宝森  邓宇 《水利学报》2021,52(12):1418-1429
冰的微结构特性不仅能够反映冰的生长过程,而且对冰的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也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认识黄河冰的微结构特性,对黄河内蒙段不同位置的河冰及乌梁素海湖冰进行现场取样,观测冰晶体结构、冰密度、冰内含泥量和冰内气泡,同时观测冰下流速。结果表明:黄河内蒙段河道内不同位置冰层中冰晶体结构差异明显,单一的粒状冰和柱状冰很少,冰层内存在大量的冰花冰,大部分冰晶体结构表现为冰花冰、粒状冰与柱状冰相互交替;冰内含泥量和气泡含量是导致黄河冰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且不同晶体结构下,冰晶体粒径尺寸、冰密度、冰内含泥量、冰内气泡含量和气泡等效直径的变化范围不同。通过将黄河与乌梁素海的冰微结构及冰形成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环境温度和水动力条件是造成黄河冰微观结构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极细疏浚砂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分别采用振动成型及半干法压制成型方法,以不同含泥量(6.5%~25.8%)的长江下游极细疏浚砂(细度模数0.1~0.3)为主要原料制备水泥基材料替代普通混凝土。研究表明:在振动成型方法下,含泥量的增加对该材料耐久性、力学性能均有不利影响,低含泥量(6.5%)水泥基材料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可达35.1 MPa和3.98 MPa,抗冲磨强度和质量损失率分别可达12.5 h/(kg/m2)和8.4%;半干法成型方法下,含泥量的增加对水泥基材料强度增长有利,高含泥量(25.8%)水泥基材料28 d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分别可达37.0 MPa和4.4 MPa,较振动成型方法下分别提高36.5%和25.7%。此外,以振动成型或半干法成型工艺制备的疏浚砂水泥基材料强度可靠,与普通C30混凝土相比,成本可降低33.0%~40.5%,环境友好,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研究成果对于高效、科学、资源化利用长江下游极细疏浚砂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家正  龚德新  林育强  李杨 《人民长江》2023,(2):177-183+199
人工砂中的泥粉对混凝土的力学、干燥收缩和耐久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给人工砂生产和使用提供合理建议,梳理了已有文献中使用固定配合比配制不同含泥量或亚甲基蓝值(Methylene Blue Value,简称MB值)的人工砂混凝土,从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干燥收缩性能、耐久性4方面分析总结了混凝土性能受人工砂泥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工砂MB值的增加,混凝土各项性能皆有劣化的趋势,且强度等级越高的混凝土受到的影响越大;人工砂MB值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干燥收缩性能、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的临界值分别为1.2,1.45,2.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