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大桥为背景,介绍了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原则和目标.结合钢绞线斜拉索的自身特点,介绍了钢绞线斜拉索的张拉方法,根据矮塔斜拉桥结构的特点,提出以控制主梁上下缘应力的原则,索力一次张拉到位的控制方法,使斜拉索索力和主梁线形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斜拉索是将斜拉桥主梁重量与桥面载重传递到索塔的主要承重部件,其缆索索力测定是进行斜拉桥健康状态预测评估的基础.磁通量法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不具有破坏性的拉索索力测量方法.文中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用磁通量法检测斜拉桥索力,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耐久性良好,对拉索结构不具破坏性,测量到的斜拉桥索力数据对该斜拉桥拉索体系的日常养护具...  相似文献   

3.
南京长江三桥是钢塔钢箱梁斜拉桥,斜拉索是该桥最容易发生损伤的构件。根据内力重分布原理,斜拉索的索力变化量是判断其损伤的主要参考指标。由于实际测量精度的原因,需要用测得的主梁挠度来识别斜拉桥的索力。利用传统的柔度法,首先在模型计算的基础上建立影响矩阵,然后利用影响矩阵方程求解拉索的实际索力。反算出索力后即可确知整个桥梁的内力状态,进而可以对桥梁进行评估和预后。对南京长江三桥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适用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好的数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斜拉索的索力是影响斜拉桥工作状态的关键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准确测试索力是保障斜拉桥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斜拉桥索力测试的常用方法与原理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实践重点介绍频率法在斜拉索的索力测试中的应用,并将测试结果与设计值进行对比,评价斜拉索的健康状况,并提出进一步维修和保养意见。  相似文献   

5.
陈政  黄江  马乾 《安徽建筑》2011,18(5):155-156
针对部分斜拉桥的结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部分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目标、方法以及监控计算的要点;监控时应以主梁的线形控制为主,同时兼顾拉索的索力及梁体的合理应力,确保桥梁施工中的安全和达到设计要求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不对称斜拉桥转体时桥梁的重心在球铰的重心平衡位置,通常会在斜拉桥转体前设置平衡重。为解决平衡重施加完成后支架受力增大的问题,文中以哈尔滨某不对称转体斜拉桥为背景,提出拉压法施加平衡重,即在斜拉索张拉期间完成平衡重的分段施加,此方法可实现借助斜拉索的索力来抵消平衡重的重量从而减少支架受力。通过建立Midas有限元模型计算该方法下的支架受力、斜拉桥落架后的线形及索力、施工过程中的主梁内力。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中,采用拉压法施加平衡重可有效改善支架受力情况,且在施工过程中主梁受力合理,落架后的斜拉桥线形及索力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范贵波 《广东建材》2009,(4):131-134
斜拉桥具有跨越能力强、结构形式美观、自重轻等特点,已在国内外铁路、公路工程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斜拉桥关键施工技术是斜拉索安装技术和线形及索力控制技术。本文以四川金沙江大桥斜拉索施工为背景,研究了平行钢铰线斜拉索的特点,重点阐述平行钢绞线斜拉索的快速安装技术和张拉索力精确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柳舒甫 《河南建材》2012,(4):40-41,44
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优化设计及结合其编程语言APDL对一座独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进行了索力优化设计,以各斜拉索的初始索力为设计变量,主梁最大位移及最大应力为控制变量.以主梁和主塔的弯曲应变能作为目标函数,确定最优索力。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
矮塔斜拉桥结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永金 《钢结构》2006,21(4):38-42
探讨了矮塔斜拉桥塔根无索区长度及边支座无索区长度对活载作用下主梁变形、内力以及斜拉索的索力等的影响,得出了合理无索区长度的取值范围;提出了斜拉索荷载效应影响率的计算公式,定量分析了矮塔斜拉桥斜拉索作用的实质,对进一步认识矮塔斜拉桥的结构性能提供了新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斜拉索是斜拉桥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索力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性。本文以西太湖4号桥为背景,就索力、主梁线性、悬浇过程控制及索塔和主梁分段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监控进行研究。根据西太湖4号桥主梁的实际施工过程建立了空间分析模型,采用正算法对主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比较。比较分析表明:通过扣除初读数的方法,可大大减小应力测试值中非应力成份,能取得良好的应力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杭州文晖大桥斜拉索的索力调整的优化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对正在施工中的杭州市文晖大桥进行斜拉索的索力调整的优化计算。通过结构的敏感度分析和模型修正使计算模型向当前实际结构逼近,在此基础上以主梁内力和线形为主要控制目标对索力调整值进行优化,可为后期施工的索力调整过程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斜拉桥调索及其索力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上虞市人民大桥为斜拉桥,因大桥索锈蚀等原因造成索力的偏差,从而引起主梁受损。介绍了对大桥经过更换部分拉索并调整了索力使结构重新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工程实践,经调索后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斜拉桥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使桥梁实际施工状态接近于理想状态,桥梁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监测与控制。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金婺大桥为研究背景,该桥为非对称独塔斜拉桥,桥塔两侧主梁跨径及材料不同,在斜拉索张拉过程中,主梁空间效应显著且易产生不平衡力矩。对斜拉索张拉方案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斜拉索一次张拉方案,采用二次张拉方案时,桥梁的应力状态、索力等指标较好,满足施工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超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跨越通航流域时不能采用常规支架法施工主跨钢箱梁的问题,提出“先斜拉,后悬索”的总体施工方案,即利用钢塔和斜拉索辅助安装钢箱加劲梁,形成斜拉桥,然后再安装主缆、张拉吊索,进行斜拉桥-悬索桥的体系转换。完整的体系转换数值分析模型需要考虑斜拉桥和自锚式悬索桥两种独立缆索支撑体系共存,采用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将两种模型全部缆索单元以无应力长度为基础重新建模迭代计算,获得耦合状态分析模型。推荐方案计算结果表明斜拉桥成桥后可充分利用斜拉索的材料强度进行补张拉工作后再进行体系转换工作,可使主梁线形大幅度提高,降低吊索张拉的接长杆长度和张拉次数,优化体系转换过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出两种缆索支撑体系共存状态下,体系转换过程中吊索和斜拉索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张拉吊索对相邻吊索、非相邻吊索索力的影响,以及成桥后吊索索力的来源比例。  相似文献   

15.
项庆明 《山西建筑》2009,35(30):312-313
以瑞安飞云江三桥为对象,介绍了独塔斜拉桥斜拉索的索力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得出除少数拉索外该桥实际索力与设计索力基本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运营状态下的斜拉桥上部结构会发生变形和内力重分布,从而影响斜拉桥的正常适用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内力调整。运营状态下的斜拉桥进行内力调整时,结构各关键参数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采用自适应施工监控方法,以斜拉索的索力控制为核心,以关键截面的应力、主梁挠度和桥塔塔顶位移为辅助,对斜拉桥进行内力调整,从而使斜拉桥内力与其设计值的偏差控制在容许范围以内。以南浦大桥为例,其内力调整施工过程中对索力、关键截面应力、主梁挠度和桥塔位移等关键参数的监控结果表明,各项参数控制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斜拉索使用寿命为10~25年,大部分斜拉桥换索主因是锚头锈蚀、部分钢丝锈蚀,未锈蚀钢丝作为废旧物资一起处理,引起巨大浪费。结合郧县汉江大桥全桥换索工程实例,选取斜拉索索体中较完好的旧钢丝按现行规范进行性能指标试验检测。旧索钢丝检测合格后,将旧索送至制索厂选取旧索钢丝按现行规范要求制备新索,并进行整索动载和静载试验。整索性能检测指标检测合格后成功将2根旧索钢丝制成的新索更换至郧县汉江大桥上。经1年索力监控表明,旧索钢丝制备新索的索力值与设计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多塔密索斜拉桥成桥后达到合理的内力和线形状态,以菏泽长城路斜拉桥为对象,基于无应力状态法,以成桥线形为目标,采取有限元模型计算、现场实测监控,施工精确控制等手段,确保成桥后索力、主梁线形和结构内力状态良好,实践证明了该类桥梁施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建立的施工仿真分析模型,取合理成桥索力为初次迭代索力,按正装计算得到一个成桥状态,将该成桥状态与设计成桥状态比较,得到成桥状态下各控制参数与设计成桥状态下目标值的调整量,经线性优化模型得到各拉索新的张拉力,进入下一轮正装计算,直至收敛为止。针对某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和施工需要,并利用其主梁采用分节段支架搭设的受力特性,确定了该桥斜拉索的施工初始索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方法的特点及异同,以西固黄河大桥为背景,用影响矩阵法和最小弯曲能量法分别对其进行索力优化,其中影响矩阵法以两桥塔间的主梁合理线形为目标函数,最小弯曲能量法以大桥的弯曲应变能为目标函数,分别确定了对应的合理成桥状态。最后对两种成桥状态下的优化索力、主梁线形和主塔弯矩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确定的优化索力相差较大,结构线形和弯矩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