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南水北调”问题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扩大延伸而成的。故总结江水北调工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下面是我对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一些认识: (1)江苏省的江水北调工程是成功的,没有江水北调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部分,其运行实践可以看作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模型实验。通过收集江水北调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湖泊的水文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水位、流量过程及主要泵站的引排水量,评价江水北调工程运行对沿线水文情势的影响,为科学评价东线工程可能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江水北调和江水东调、淮水北调、里下河自流引江,是苏北地区治理淮河、跨流域调水的战略措施,也是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骨干工程。本文仅就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从水利规划上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延伸和扩大,江苏里下河地区现状由江水北调工程和东引工程进行水资源供给,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为保证北调供水目标,必须对里下河现状沿里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的部分灌区用水水源进行调整.里下河地区处于淮河下游,长期以来淮水可用而不可靠,加强里下河水源调整区淮水利用机率研究,对于进行洪泽湖水资源科学调度,实现节水节能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是一项从长江引水(包括自引和抽引江水)结合抽排涝水的综合利用工程。该项工程1961年开始兴建,先后建成了大中型抽水站14座,总装机11.5万千瓦及9.5万马力,抽引和自引能力都已达到400米~3/秒。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初步建成,为淮北大面积的农田改制,里下河、白马湖地区排涝降渍,发展航运,解决工业和城市用水等创造了较好条件。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特点是建设的周期很长,建成一项投产一项逐步收益,工程综合利用,既有灌溉效益,亦有排涝、航运和城市、工业供水的效益。本文用水利经济计算的一般原理,就工程的投资、年费用和工程效益作了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由于工程项目多,涉及的范围广、周期长,我们组织了一定力量,作了较长期的调查研究。 效益分析采用了静态和动态两种分析方法,动态方法按年息7%,贴现到1980年现值。两种分析方法都说明了该项工程的综合效益是很显著的。本文亦探讨了分项效益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方法对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受益区可能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及投入产出效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预测,认为鄂北工程将极大地改善受益区生活用水质量,基本解决鄂北地区生活用水需求,有利于改善和维系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引哈济党工程对内陆河干旱地区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伯万  许立军 《水电站设计》2000,16(3):32-35,51
分析了引哈济党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调出区大、小苏干湖湿地和侯鸟自然保护区以及现有草场的影响,对调入区敦粕市、阿克塞县和肃北县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调出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对调入区有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省江水北调工程起步于1961年12月江都一站的兴建,前后经历了近四十年,已初步形成江、淮和沂沭泗相互调度和灌溉192万hm~2农田的系统工程,它对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我省江水北调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龙头”,又担负起向外省跨流域调水的任务。为此,就江水北调工程中的一些问题,谈谈几点想法。 一、适度抬高洪泽湖和骆马湖水位 建国后的50年,江苏省遭遇受灾面积在66.67万hm~2以上的洪涝有15年、干旱10年、水旱交错19年,正常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地下水水源中铁锰分布特征,本文采用水质化验分析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42个县(市、区)地下水水源中铁锰分布及超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2个县(市、区)中有35个县(市、区)存在铁锰超标现象,地下饮用水水源铁锰超标现象普遍。12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铁锰超标10倍以上,34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铁锰超标10倍以内,仅7个县(市、区)未发现铁锰超标现象。本研究旨在为打井找水、水处理方案制定、水处理设备选型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日前,江苏省水利厅在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技术研讨会上提出,2001年江苏省将继续完善防汛指挥系统,重点建设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苏北地区已初步建成联结长江、淮河、沂沭泗河,统筹调度多种水源的跨流域调水运行系统,其中江水北调工程是苏北水资源系统的骨干工程。目前,江水北调沿线有关单位与省厅实现了数据、视频、语音传输功能,60多个水文站已建自动测报系统,部分泵站已安  相似文献   

11.
武都引水工程(简称武引工程)是四川省一项引、蓄、提相结合,以灌溉为主,兼发电、防洪、航运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该工程从江油武都镇上游约3km处的涪江灯笼桥取水,灌溉江油、绵阳、三台、梓潼、盐亭、射洪、剑阁和南部八县(市、区)的涪江与梓江、梓江与西河之间的广阔地带,控制灌溉面积205.26万亩,受益区人口226万人。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省淮北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旱情。从2月份至今,这一地区平均降雨只有55毫米,是常年同期的37%。由于建国后已建的大批水利设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江水北调工程和去年刚刚建成的泰州引江河工程,全力实施跨流域水资源调度,因而使淮北旱情大大缓解。据统计,今年以来,江水北调沿线泵站共翻江水北送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石津干渠工程主要任务是向石家庄市、衡水市、沧州市以及干渠沿线和大浪淀、衡水湖周边市、县受水区输送南水北调来水,同时担负着石津灌区每年春、秋两季向下游石家庄、衡水、邢台3个市的14个县(市)受益区范围内的输水灌溉任务。工程以输水明渠为主,渠道设计断面为梯形,混凝土衬砌,混凝土衬砌断面以上采用混凝土框格内植草护坡,渠坡衬砌板下设聚苯乙烯保温板,渠底  相似文献   

14.
卢琴  高开流 《江苏水利》2005,(11):25-26
1供水概况 扬州、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盐城等苏北6市,耕地面积为300.9万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485.83万hm^2的62%,其中水田165.2万hm^2、旱田135.7万hm^2.苏北6市承接淮河和沂、沭、泗洪水下泄,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经常处于洪涝威胁之下.苏北6市又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汛期冷暖气流常在江淮之间交会,台风频发,降雨春少夏多,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汛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苏北人口密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全国人均值的五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北6市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对洪水治理、洪水资源的利用和水资源的有效供给要求越来越高.苏北地区历年除充分拦蓄利用本地降雨径流,积极利用淮河下泄的过境客水外,还在干旱年份或用水高峰季节运用江水北调工程抽引江水北送,以缓解苏北6市缺水危机.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下水超采带来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及地下水水质下降等不利影响.结合山东省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有北调江水回灌受水区域对改善当地地下水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都水利枢纽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和12座大中型节制闸、3座船闸、2条鱼道等水工建筑物组成,引排能力为远东之最。它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工程,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该工程建成以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程效益,为苏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乐付桃  张海兵 《江苏水利》2007,(7):31-31,33
1通榆河水环境现状通榆河中段位于盐城市东台市、大丰市、盐都区、亭湖区、开发区、建湖县、滨海县、响水县等9个县(市、区),并与泰东河、泰州引江河及里下河水网连通,全长201km,于2004年全线贯通。该河的建成可引江水北  相似文献   

18.
我省黄土高原地区东起陕甘省界,西止乌鞘岭至甘肃省界,北与甘、宁省(区)界相连,南与迭山、西秦岭分水岭相接、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庆阳、平凉、定西、兰州、临夏等地(州、市)的全部;天水地区的漳县,武山、甘谷、天水市、清水、张川、秦安及天水县秦岭以北部分八个县(市);甘南州的卓尼、临潭、夏河、碌曲,玛曲等五个县;武威地区的景秦和天祝乌鞘岭以南部分八个县;武都地区的岷县,共合五十二个县(市、区),面积143847平方公里,总人口132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  相似文献   

19.
李丽 《江苏水利》2004,(9):34-35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江都管理处)是江苏省水利厅直属水管单位,现有职工531人,下设11个工程管理单位。江都管理处管理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承担排泄淮河下游洪水70%和排泄里下河地区涝水的重要任务。同时集调水、通航、发电等功能于一体。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工程建成40年来.  相似文献   

20.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工程,太平溪方案受益区涉及湖北省11个地市,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依据2019年国家最新节水要求,基于节水进一步论证湖北省关于引江补汉的用水需求,从而为计算工程规模提供依据。本文对受益区规划水平年基于节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以保证受益区内各地市需水量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的规模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