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师在从事自身的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建筑艺术的创作规律,这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设计素质和设计水平。 建筑是以其实体和空间形象及人们参与活动共同表现其艺术性。特别在纪念性建筑和艺术性较强的公共建筑设计中,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是建筑师从事创作的两种不同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2.
刘谞 《新建筑》2013,(3):70-73
建筑设计旨在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他们喜爱的生存空间。建筑师只有在创作心态轻松愉快时,才能设计出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以微博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在西部特定条件下的建筑理论研究与建筑实践探索,以及在可持续建筑及城市设计中的切身感悟。  相似文献   

3.
仲德  杨宝 《城市建筑》2008,(9):21-23
现代博物馆建筑不仅仅是展览场所,还充当文化传播中心为人们提供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场所。本文结合广西崇左壮族博物馆的创作经验,从创作理念、设计策略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地域化表达。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中国建筑文化”这是个很大的题目,是我们设计和创作的背景。本文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希望促使更多的同志重视总结新时期发展建筑文化的经验,能够从广阔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经济背景、哲学背景的角度研究建筑问题,从社会各方面吸收营养,争取社会各界对建筑的理解和支持建筑设计与创作是灵魂文化建筑文化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建筑作为物质文化很明显地表现为城市、乡村、居住区、生产区,建筑物、园林、小品……直接为社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学习、交际等活动服务。建筑作为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一个跨界、包容、整合的设计实践理论。回想我们经历的各种建筑主义运动和建筑思潮,大多都是关于建筑、环境、城市的认知,而很少是系统的指导设计实践的理论。我们的建筑教育和设计方法,仍然沿用一个世纪前“布扎艺术”学院派的方式,通过学习案例、模仿样式、观察效仿、然后结合一些理性的分析做出结合具体案例的“创作”,或者形成极为个性难以描述的“神秘”设计方法,我们只能笼统地归纳其为“直觉”。  相似文献   

6.
朱大明 《建筑》2001,(5):40-42
建筑评论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 ,又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基础的建筑科学文化艺术活动 ,它将建筑理论与创作设计实践、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各界公众密切地联系、沟通 ,并通过对建筑文化实践活动的记载、描述、总结、归纳、阐释、论证和评价 ,以及评论者主体创见性的表达 ,以促进建筑师对创作设计的反思 ,启迪建筑师的创作智慧 ,激发学术争鸣、引导公众对建筑师创作设计的理解和鉴赏 ,反映社会需求和公众意愿 ,提高社会公众的建筑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促进建筑创作设计和整个建筑文化事业的繁荣。要真正发挥建筑评论的积极作用 ,就应广泛开展各…  相似文献   

7.
地区主义的创作思想起源甚早,最早是由L·曼德福在国际主义风格泛滥的年代力排众议提出来的.这是最早的地区主义创作理论,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七十年代以后,《没有建筑师的建筑》(Bernord Kudolfsky)一书问世,在整个设计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不但已往被忽略地区主义设计被重新发掘出来,而且,有些从事“地区主义”创作的设计师也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他们所  相似文献   

8.
结合建筑个性化创作的理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设计及其地域性等方面,提出了个性化创作的具体措施,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刨作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9.
理论百家 建筑百花 建筑形式的“千篇一律”,已经上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建筑师们很不情愿的事,人们都在议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言谈之间,许多同行认为,我们的创作上不去,主要因为建筑理论跟不上;或者说,我们缺乏指导创作的建筑理论。提倡研究理论是很有道理的:综观现代建筑运动,凡有影响的建筑师,大约都有自已的建筑理论,以支持自己的作品;或者说,以自己的建筑作品,来支持自己的理论。可是,这建筑理论究竟  相似文献   

10.
常煜 《南方建筑》2001,(2):63-64
发展趋势2 0世纪初工业建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工业建筑的设计理论成为现代建筑思想理论的一部分 ,建筑理论把工业建筑从实用方案提高到重要的美学理论 ,也就是现在的工业建筑美学 ,继而形成稳定的理论地位 ,产生了一批崭新的现代化工业建筑。而我国多年以来 ,人们往往把工业建筑的功能看作只是工艺设备的外罩而已 ,其创作理论更是显得贫乏和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努力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 ,中国工业建筑要走向现代化 ,提高厂区的艺术品位已成为大势所趋 ,新时代、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向我们工业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的设计创作,探讨地域主义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指出只有从具体建筑的文化属性、功能要求和环境的地域特征出发,不盲从思潮,才能为建筑实践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建筑符号创作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迎尔 《新建筑》1996,(2):8-11
借鉴当代符号学理论,提出了建筑符号创作的基础,分析了建筑符号的内涵,探讨了建筑符号的设计准则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叙事性一直左右着我的创作状态,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建筑空间中人们的生活,他们每每上演在我的笔与纸之间。有人说建筑设计是一种预体验,建筑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就在笔与纸的空间里演绎着未来的人们在其中的活  相似文献   

14.
朱大明 《建筑》1997,(1):27-28
建筑评论做为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建筑造型和形象是建筑创作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也历来是建筑评论和评价的热点。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建筑创作和建筑文化的繁荣,建筑造型和形象的创作设计倍受重视,创作水平和设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风格不同、追求文化艺术品位的创作设计主流,但与此同时也不能不注意到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如门)片面理解传统文化、民族风格,崇尚仿古建筑造型、滥用大屋顶、小亭子、马头墙、拱门等建筑符号;(2)把建筑当成雕塑,随』已所欲搞“造型游戏”…  相似文献   

15.
全国建筑师不外乎两路大军,一路是建筑系的教师和研究生,另一路则是在各级设计院的设计第一线的建筑师。前者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建筑教学、著书立说。近年来,参加了不少国内外设计竞赛,少量搞了一点建筑实践。他们素质好、功底深、创作环境较好、新生力量强大,情报资料丰富、信息传递迅速、知识更新快、出国学习机会多,兵强马壮,是我国建筑界的中流砥柱。后者是战斗在建筑设计第一线的建筑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兴衰直接影响建筑创作的成败。他们人数众多,但因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  相似文献   

16.
建筑师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根据一定理论的指导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从许多建筑作品中,不难发现建筑师的个性在建筑作品中的反映。他们创作出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象。 突尼斯青年之家、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力总建筑师在1986年至1990年之间的三个主要作品,它们的设计成功可以说是刘力建筑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标志。以前大家只是在图纸和照片中粗略感到他创作手法的多样和设计思维的宽阔,现在从这三个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所采用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手法上可给人以不同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7.
陈洪钦 《建筑》2001,(10):38-40
建筑必然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这是众所周知 的事实。建筑与环境艺术,是以人类情感想象为特性,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建筑与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建筑师的神圣使命。当代建筑巨匠莱特主张“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笔者创作完西南政法大学新建学生宿楼(见本刊2001年3期)之后,对建筑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倍感责任重大,思绪万千。 一 把建筑类比于某种的艺术进行设计构思,是当代建筑又一种普迄的创作现柬是…  相似文献   

18.
孟志广 《山西建筑》2011,37(7):14-16
针对现代国内体育场馆建筑形象创作的几点问题,通过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两方面探讨体育场馆形象创作理论与分析创作方法,强调创新观念和环境、空间、结构理性、材料、设备等在场馆形象创作中的作用,以期创作出更新更具代表价值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9.
新中式沙发设计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发展,沙发设计以多元化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新中式设计逐渐向私人订制转变,人们通过设计来彰显个性、表达个人的生活态度。通过分析新中式沙发设计的创作思路、材质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工艺的使用,针对徽派建筑元素的造型进行深入的探索,将徽派建筑符号与徽州建筑文化相结合,把徽州特定的建筑元素融入新中式沙发设计,既能传承和弘扬徽派建筑文化,又赋予现代家具的文化精华,让人们能更好地感受到徽派建筑文化的魅力,从而给新中式沙发设计带来些许参考与灵感。  相似文献   

20.
当代建筑设计的环境下,建筑师们将建筑表皮设计作为创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因素。图像化建筑表皮是在建筑表皮主体地位确立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并在各种建筑类型的设计实践中表现出来。图像化建筑表皮从设计手法上来看,可以作为结构构件、材料语言、造型、媒介、抽象文化符号、艺术手法、技术构造、拼贴和碎片等多种手法在设计中应用。通过对理论溯源和若干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当今图像化建筑表皮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强烈识别性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