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全国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全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本、专科设置现状和研究生招生情况,对全国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必须重视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是今后冶金工程专业办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的冶金工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冶金的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息息相关,冶金技术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历程。冶金工业的应用领域较广,涉及机械制造、装备生产、精密仪器等重要领域,这也对冶金工程专业相关内容的推广与完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视冶金技术的发展,强化冶金工程领域的实践,完善冶金工业体系也就成为冶金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吕俊杰 《铁合金》2011,42(5):45-48
阐述了铁合金在钢铁生产中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全国高校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冶金技术专科专业设置的现状,提出了铁合金人才必须应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对冶金工程专业(尤其是铁合金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重视专业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冶金专业办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郑义 《冶金分析》2009,29(11):41-45
研究生教育是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的最重要的环节,本文总结了我国冶金科研院所分析测试专业领域中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通过数据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介绍了冶金工程、冶金物理与化学、冶金分析与检测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冶金分析和检测工程、分析化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导师队伍、在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等状况,提出了有关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分析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冶金专业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冶金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在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专业选修课有效修读、学生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复杂工程问题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存在不足。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冶金工程专业办学特点,提出了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6.
冶金工程专业分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冶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冶金工程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分类教学是冶金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全新尝试,从分类教学的类别、课程体系设置、分类考核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探讨了冶金工程专业分类教学实施。通过分类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可体现因材施教,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晨 《冶金与材料》2023,(3):154-156
新能源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冶金工程专业也应运而生。首先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改造特点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现状,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钢铁工程专业优化升级措施与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目标等方面探索性工作建议;最后以新工科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探索与实践,促进国家传统能源行业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中心指导思想,推动中国冶金事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工程学科而言,实践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冶金工程类学校的定位、冶金学科的特点与发展、学生培养的目标等,对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实施需要与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随着冶金工程专业的不断发展,在工程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冶金工程实验室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基于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室高温设备居多、原材料种类繁多、实验程序复杂的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室日常管理方法,提出了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安全环保实施准备到位、预防为主、责任制度清晰、管理与监督体系完善、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应急措施以及营造安全、环保、友好的实验环境的实验室建设方案,以助力冶金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其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冶金工程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冶金工程专业特点,提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个模块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整合优化实验项目,设置与冶金工程专业方向紧密结合的基础化学实验,充分体现化学实验技术在冶金工程专业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践,证明该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