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军利 《工程质量》2002,(10):40-41
多年来,预制楼板的楼面和天棚顺板缝开裂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工程回访中住户反映裂缝给居住和装修带来一定的困难.由此可见,预防板缝开裂这一质量通病对维护公司的质量信誉意义深远.下面我们通过有关经验和资料分析,提出几点预防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某住宅楼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和地下室顶板开裂实例,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并对裂缝的防治措施和处理办法进行了探索,为今后实际工程中有效地控制楼面裂缝的产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泰国素万纳普机场扩建工程主航站楼楼板为有黏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楼板。为保证其二次结构安装时25 t汽车吊在楼面上作业的安全性,先利用Midas/Gen软件对楼板承载力和变形进行分析,再利用Abaqus软件对楼板开裂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楼板的承载力、变形和裂缝满足要求。该分析研究方法,可给应用同类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楼板的海外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肖南  张良平  张明山  朱国元 《工业建筑》2004,34(1):85-86,84
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很多 ,但部分结构设计的失误往往比较隐蔽 ,一般事先难以发现 ,因此 ,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危害性更大。对浙江省某体育馆赛场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用ANSYS5 5软件在设计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且提出了加固处理建议 ,同时指出了对下部为地下室、上部为大空间楼面进行设计时应注意的设计计算要点。  相似文献   

5.
预制楼板的楼面常因板块排列不匀、板底标高偏差较大和检查手段不力等原因,使预制楼板沿板缝开裂,出现楼面渗漏和顶棚粉刷脱落现象,影响了工程的正常使用。针对这种情况,自1986年以来,我们先后在20多栋住宅楼楼面用囤水法对板缝质量进行检验。凡用该法检验合格的板缝,楼面无裂缝、无渗漏,顶棚无脱落,用户反映良好。板缝囤水检验法一般在板缝混凝土灌至板面下30毫米处、灌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50%时进行。囤水检验前,板四周的相接部位用1:2.5水泥砂浆粉刷墙面,高50毫米,厚20毫米,门洞部位抹灰高50毫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多层砖混墙体、楼面开裂质量通病问题。对北方地区多栋住宅的首层外墙和楼板裂缝及地基沉降 ,温度冻胀进行了跟踪观测 ,总结了裂缝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韩丹琪 《建筑知识》2014,(6):287-287,290
结合某住宅小区工程项目中发现楼板裂缝的现象,对该项目的楼板采用楼面注水的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发现了一些特征性的板裂现象。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层住宅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使楼板开裂的几率增加。针对这一现象,在分析各类温度裂缝的基础上,对楼板跨中出现施工早期贯穿裂缝进行了着重分析,指出了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在楼板中所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规定各地自2005年1月1日,陆续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楼面板、屋面板和阳台板.而现浇楼板的裂缝经常可见,住宅楼板的裂缝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文章从设计、施工、材料、环境、使用等因素进行探讨,提出减小现浇楼板开裂可能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胡允棒 《四川建筑》2005,25(8):90-100
四川省规定各地自2005年1月1日,陆续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作为楼面板、屋面板和阳台板.而现浇楼板的裂缝经常可见,住宅楼板的裂缝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文章从设计、施工、材料、环境、使用等因素进行探讨,提出减小现浇楼板开裂可能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受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受力特性,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该类型楼盖结构与实心板楼盖结构的受力差异,得出了空心楼盖结构的应力分布特点;对现浇空心楼盖结构和实心楼盖结构的应力分布图和位移分布图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现浇空心楼盖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浇空心楼盖的柱端抗冲切特性。结果表明:现浇空心楼盖的柱端抗冲切承载力与柱边裂缝穿过空心体的数量有密切联系,分析结果将对现浇空心楼盖结构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既抗压又抗拔基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特殊场地条件下施工困难的问题,构建了索连板球基础。该基础主要由水泥土柱、上板、下球体和须发锚索4部分构成,其中水泥土柱、下球体与须发锚索构成球索基础,由该球索基础承担上拔力。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分析了球索基础的抗拔机理及其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球索基础周围土体的变形开裂过程,揭示了球索基础的变形破坏规律和上拔力与埋深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新城市二期项目基础抗拔桩桩身钢筋进行了分析比较。当抗拔桩采用普通非预应力钢筋时,由于受到桩身裂缝宽度的限制,抗拔桩配置的普通非预应力钢筋应力水平较低。当桩身直径相同时,抗拔桩承受的抗拔力越大,桩身非预应力普通钢筋的应力比呈下降趋势。当抗拔桩承受的抗拔力较小时,桩身直径的大小对桩身钢筋的应力比没有影响,当抗拔桩承受的抗拔力较大时,抗拔桩的桩身直径越大,其桩身钢筋的应力比越高。抗拔桩采用高强预应力钢筋的桩身钢筋用量要明显小于普通非预应力钢筋用量,采用高强预应力钢筋的造价约为普通非预应力钢筋的1/3~1/4。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使用的既抗压又抗拔基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构建了联合板索基础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在研究联合板索基础与扩底桩基础的抗拔机理基础上,研究了联合板索基础与扩底桩基础所能承受的极限上拔力,通过联合板索基础与扩底桩基础的对比研究,揭示了联合板索基础的抗拔机理,并借助扩底桩基础的上拔力容许设计值和稳定验算公式,解决了联合板索基础设计和稳定验算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基坑工程坑底工程桩桩顶位移与桩身轴力的实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坑底工程桩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土体卸荷回弹产生较大的桩顶位移与拉力。为研究深基坑开挖条件下抗拔单桩承载力变化特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对不同桩长、桩距、开挖深度与开挖半径对坑底抗拔单桩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长和桩径可以显著影响开挖后抗拔桩承载特性,可以通过增加桩长与桩径提高抗拔单桩承载力;开挖深度和开挖宽度共同影响坑底抗拔单桩承载力,主要影响基坑开挖后桩体受力特性,对单桩承载力影响较小。因此,当基坑开挖宽度和开挖深度确定后,合理的选择桩长与桩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田微 《山西建筑》2014,(6):96-97
根据现行规范,阐明了抗拔桩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明确了抗拔桩设计的关键是配筋和裂缝控制,并且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抗拔桩的设计思路,为地下建筑设计过程中结构抗浮设计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桩板基础的受力进行深入分析后,首先提出利用板顶地基土的竖向抗力系数计算其上拔抗力,并基于“m”法的幂级数解答,按桩顶处土的水平抗力系数不为0推导基桩桩顶刚度系数,然后通过建立底板受力平衡方程求出底板的变位,再利用底板的变位求出基桩的内力和变位,从而获得一种桩板基础基桩内力与变位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一个四桩桩板基础的基桩内力和变位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嵌岩旋挖扩底抗拔桩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单轴抗压强度在14.4 MPa以下风化程度不同的泥岩、泥质砂岩互层的特殊地质条件,按照现行设计规范,抗拔桩基础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终孔地层,利用旋挖钻机成孔、扩孔施工工艺形成扩底抗拔桩解决上述问题,并根据现场原型试验,对嵌岩旋挖扩底抗拔桩承载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桩顶静载试验和桩身应变测量试验数据,分析抗拔桩的桩身开裂、桩身变形规律。分析后认为,嵌岩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扩大头抗拔力提供,桩侧摩阻力是逐渐发挥作用的,计算桩的极限抗拔力时不宜考虑全部的桩侧摩阻力,扩大头抗拔力在整个抗拔力中占较大比例。嵌岩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主要受桩顶位移控制。极限承载力是桩顶位移达到极限值(即容许上拔量)所对应的承载力,而不是抗拔桩真正所能发挥出来的最大承载力。当上部结构对抗拔桩桩顶位移比较敏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桩身变形,而不是单一提高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田二忠 《山西建筑》2006,32(9):50-51
根据工程实践和试验,对植筋抗拔力、安全系数进行研究与探讨,根据植筋抗拔试验中典型的两种破坏形式提出植筋抗拔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最后列举了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底板裂隙扩展与隐伏断层递进导升突水动态规律,研制了一种煤层底板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突水定点动态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恒压加压装置、递进导升定点定量观测装置、导升水量定量采集装置、应力检测系统组成,直观实现底板不同位置处煤层底板破坏与承压水递进导升的情况,揭示了采场底板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突水机理及两者之间时空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隐伏断层递进导升过程经历了自然导升段、递进导升段、强化导升段以及贯通阶段4个阶段,与煤层底板岩体裂隙发育的速度和规模有着重要关系,当采动应力卸荷出现峰值时,递进导升程度加强且水量增加,底板岩体卸荷程度与递进导升强度和动态监测管出水量同步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