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优化设计模糊算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运行状态及相关工况条件,针对少齿差齿轮副的传动特性,建立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的数学模型,通过确立齿轮体积和重合度的目标函数,优化少齿差行星轮的几何参数,并与常规设计相比,少齿差行星传动的体积和重合度都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目前K—H—V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采用浮动盘式输出机构时所存在的两个问题以及这种减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不同,推导出以不同的基本构件为参考系时浮动盘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惯性力的公式。文中着重对K—H—V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单偏心浮动盘式减速器和双偏心浮动盘式减速器的浮动盘进行了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的少齿差传动装置承载能力和运行平稳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小模数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该减速器具有均载分流、运行平稳、响应迅速等优点.为了揭示其结构与传动特性的关系,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减速器的三维模型,并导入ADAMS软件中,构建了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模拟减速器在工作中啮合力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动态变化曲线,同时输出其他运动物理参数曲线.得到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大致吻合,验证了虚拟样机仿真的正确性.表明本新型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同时为以后小模数少齿差行星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二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受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齿差摆线针齿行星传动近几年来在小速比减速机上,特别是在大功率速比小范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二齿差线针齿行星传动的原理与受力特点对二齿差摆线针轮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速比的一齿差摆线齿轮减速机的受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链条行星减速器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减速装置.其行星轮的轮齿采用长幅外摆线齿廓时,链条的滚子与轮齿的啮合压力角小,受力均匀,效率较高.本文结合链条行星减速器的特点,分析采用长幅外摆线齿廓的行星轮轮齿的传动和啮合特性,定出合理的结构参数;论证用圆弧齿替代长幅外摆线齿廓的可能性,给出替代结果的定量误差;最后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种结构参数下齿廓加工的通用切齿刀具.  相似文献   

6.
运用球面三角学理论推导了定轴轮系内锥齿轮副的啮合效率计算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啮合功率法得出锥齿少齿差行星传动啮合效率,建立了锥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整机效率的计算公式 经效率试验验证,所建立的效率计算式准确度高 由理论计算和试验证实,锥齿少齿差行星传动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斜盘式锥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一些重要传动元件的制造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证.主要包括内啮合锥齿轮副、输入轴-斜盘、歪轴的制造及装配、检测工艺等.通过引入内锥齿轮副鼓形齿修正等新工艺理论,为斜盘式锥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机器人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易产生接触疲劳、影响齿轮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等缺点,以自主研发的某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的应力应变特性。基于赫兹理论,分析额定负载、极限负载、轻载3种工况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的应力应变;考虑齿宽、齿隙和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建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副精确实体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工况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的接触应力应变。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上对轴承式滚压减速器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轴承式滚压减速器是根据行星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运用“活齿”减速器理论,综合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和凸轮机构的工作规律,采用轴承式结构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减速器。该减速器除具有活齿减速器的优点外,还大大提高了传递功率和运动的稳定性,产品生产容易实现标准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10.
从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上对轴承式滚压减速器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轴承式滚压减速器是根据行星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运用“活齿”减速器理论,综述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和凸轮机构的工作规律,采用轴承式结构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减速器。该减速器除具有活齿减速器的优点外,还大大提高了传递功率和运动的稳定性,产品生产容易实现标准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11.
以全平衡双驱动三环减速器的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在ANSYS/LS-DYNA中应用APDL语言进行精确的参数化建模,并以此为基础对齿轮副进行显式动力学分析。同时对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进行齿廓修形,使轮齿啮合状况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双曲柄式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传动型式。它比一般渐开线少齿差传动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传动比大。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本文对该传动的性能、结构、原理做了简单介绍后,详细地叙述了该传动原理的二维动画片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并成功地制作了动画片。这对该传动形式的推广应用及教学实践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摆线针轮少齿差行星传动的摆线针轮啮合角大、转臂轴承可靠性低与针齿均布位置精度要求高等问题,作者利用几何可控性较强的复合摆线构建少齿差行星内齿齿廓,提出一种新型高性能复合摆线内齿型少齿差行星齿轮副:基于传统摆线行星传动几何原理,提出复合摆线内齿齿廓曲线的几何设计方法,分析齿形调控参数c2对复合摆线内齿齿廓曲线几何形状与曲率变化的影响规律;基于齿轮啮合运动学共轭原理,建立复合摆线内齿齿廓方程、齿轮副共轭传动啮合方程、少齿差行星共轭齿廓方程与啮合线方程;利用参量转化法分析复合摆线内齿齿廓的啮合界限特性;根据共轭齿廓出现奇异点的几何原理,推导其不发生根切的判定方程;研究该新型齿轮副的啮合线、重合度、压力角、诱导法曲率与滑动率等啮合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提出诱导法曲率与滑动率的啮合区间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摆线内齿齿廓存在啮合界限点,啮合界限特性与根切判定方程分别为新型齿轮副内齿齿根过渡曲线设计、共轭齿廓无根切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方法;啮合线与重合度的分析表明该新型齿轮副具有多齿啮合特性;当新型齿轮副的齿数、偏心距、齿高和内齿分布圆半径确定后,c2是唯一影响压力角、诱导法曲率与滑动率的齿轮参数,行星轮压力角的最小值与平均值随c2减少而降低,在一个啮合周期内,c2对诱导法曲率与滑动率的影响存在着不敏感与敏感区间,可忽略c2对不敏感啮合区间诱导法曲率和滑动率的影响,敏感区间的诱导法曲率平均值、滑动率幅值与平均值均随着c2减少而降低。相对于同参数的传统摆线行星传动,新型齿轮副在压力角、诱导法曲率与滑动率等啮合特性方面具有传动优势,相应地,反应出其较好的多齿啮合特性、传力特性、润滑与承载特性及抗磨损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斜盘式锥齿少齿差行星传动装置的设计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一种斜盘式锥齿少齿差行星传动装置的设计特色,这种传动装置具有独特的激波发生器和周向限转副、速比大、承载能力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工作机械.  相似文献   

16.
平面齿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传动是一种新型蜗杆传动,由平面齿内齿轮及平面齿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及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在对体积和重量有限制的特服重载传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掌握平面齿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齿面精度理论,本文利用微分几何与啮合理论建立含工艺误差的齿面数学模型,基于齿轮测量中心自由扫略功能分析齿面数据采集方式,探讨测头半径补偿原理及齿形匹配方法等,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齿面误差溯源优化算法,并对样件齿面进行误差检测试验及误差溯源分析,验证了上述误差检测原理及溯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内容能为平面齿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的精度评价及后续高精修正加工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传动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圆柱蜗杆传动机构的可靠性,利用Taylor级数将蜗杆传动机构功能函数进行展开并得到其前四阶中心矩,以此作为约束条件,结合最大熵原理分别得到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结构功能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蜗轮齿面接触和齿根弯曲两种失效模式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考虑蜗轮齿面接触和齿根弯曲两种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其失效相关条件下的可靠性模型,给出了两种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蜗轮总体可靠度。以某减速器蜗轮为例对所提方法通过蒙特卡洛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四阶矩和最大熵原理的可靠性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蜗轮两种失效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考虑失效相关的蜗轮可靠性评估方法对于蜗杆传动的综合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模糊分析和运用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结合最优化设计技术,提出了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在考虑了全部变量的随机性和离散性约束条件中含有模糊关系和模糊可靠度要求的情况下,以体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行星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优化方法及优化算例.  相似文献   

19.
面齿轮传动是一种圆柱齿轮与圆锥齿轮相啮合的齿轮传动,其传动的原理是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相互啮合传动,由于这种特殊的传动关系,因此面齿轮齿面复杂,设计参数多,设计周期长.深入研究了其运动原理,推导了正交面齿轮的齿面方程,同时应用Pro/E 三维软件对其齿面进行建模仿真,提高了面齿轮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摆动活齿齿轮传动原理,设计出在Y54插齿机上展成加工中心轮齿形的加工方法,为普及和推广摆动活齿齿轮传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