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隐身技术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方法 论述了实现武器系统隐身的技术途径和近期取得的进展 .结果 提出了隐身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论 结合我国国情现阶段应重点突破能防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和毫米波 4段兼容的隐身涂料、隐身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及适用于多段频谱的特种烟火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2.
雷达是探测战场目标的主传感器,因此隐身战斗机在研发时尤其需要对平台的雷达隐身性能进行关注.雷达隐身技术的核心是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缩减技术,本文从雷达散射截面积与影响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因素出发,探讨隐身战斗机的外形雷达隐身技术、材料雷达隐身技术以及阻抗加载雷达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3.
隐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隐身技术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方法 论述了实现武器系统隐身的技术途径和近期取得的时展。结果 提出了隐身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结论 结合我国国情现阶段应重点突破能防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和毫米波4段兼容的隐身涂料、隐身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及适用于多段频谱的特种烟火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4.
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隐身技术是当前隐身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红外隐身材料可以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和突防能力。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以及组成,并结合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北京新三海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新型红外线隐身材料SH5,攻克了国内外在中、远红外线波段方面的技术难题.以及红外隐身与激光隐身不相容的矛盾,使我国红外隐身技术跻身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离子体隐身是一种全新的隐身技术。建立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模型,分别从折射效应和吸收衰减两方面论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了电磁波等离子体中的衰减与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电磁波频率、等离子体厚度的关系。并对实现等离子体隐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体对雷达波隐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隐身性是新一代武器装备必须具备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雷达移动电站红外特征各要素的分析,结合当前隐身技术的最新发展,探讨了实现雷达移动电站红外隐身多种可能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雷达电站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新型电磁隐身机制——电磁隐身斗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隐身是指通过缩减目标的散射截面来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电磁隐身可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突防能力和生存率,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6年,英国物理学家Pendry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磁隐身机制——电磁隐身斗篷(Electromagnetic invisibility cloaks),它突破了传统隐身技术的设计思路,使得“完全隐身”成为可能,引起了国际电磁学和光学界的广泛兴趣。首先介绍了电磁隐身斗篷的机理和研究进展,然后基于变换光学理论(Transformation optics)研究了任意形状隐身斗篷的理论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飞行器目标双、多站电磁散射特性和隐身、反隐身原理,通过固定双站角、旋转目标的方法对不同双站角下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测试分析,避免了多次定标,效率较高.通过比较不同双站角下的飞行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发现了其双站电磁散射的对称性、相似性和弱耦合性3大主要特性,并得出如下结论:单站隐身技术通过改变电磁散射能量的空间分布,将强散射波峰控制在重点探测方向之外实现隐身,而双站雷达主要通过截获重点探测方位(相对单站)之外的强散射波峰实现反隐身要求.因此判定目标的双站隐身特性需结合主要威胁双站角和整机所有强散射波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座舱是战斗机主要电磁散射源,实现座舱雷达隐身是隐身战斗机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战斗机座舱散射主要包括座舱内腔体散射(强散射源)以及座舱局部结构散射(次强散射源),其中腔体散射目前主要通过透明件镀膜及低RCS外形设计来进行控制,但要达到更高的隐身要求,必须对座舱次强散射源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减缩控制(RCSR)设计。以隐身战斗机的棱边结构和螺栓排列结构(座舱典型次强散射源)为研究目标,分析其散射机理,并结合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及微波暗室RCS试验对主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进行了评估。进一步运用外形、材料等雷达隐身技术,提出了锯齿结构设计及吸波结构材料应用等针对座舱结构次强散射源的减缩控制措施。经仿真和试验验证,所提出的减缩控制措施有效解决了座舱结构次强散射源的散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座舱雷达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1.
射频隐身、雷达隐身是飞行器降低隐身威胁区域和敌方截获概率实现隐蔽突防作战的关键.如何有效并客观地评估飞行器射频系统的雷达隐身与射频隐身效能是否满足作战任务需求尤为重要.该文回顾了国内外雷达隐身和射频隐身的表征参量和测试评估方法,总结了关键技术特点及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射频系统隐身表征与测试评估建议,为检验实战环境下飞行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飞行器天线隐身的需求,特别针对L波段机载宽带天线阵列隐身的具体要求,需要设计一款工作在L波段的超薄且宽带的频率选择表面(FSS)隐身天线罩,但由于天线工作频率较低,且带宽宽,使得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的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厚度较厚难以具备真正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文从宽带和低剖面两个关键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正交分离式新型金属条电感层及方环电容层的亚波长级联结构并结合磁性材料加载的FSS策略,基于全局优化的遗传算法优化设计,实现了宽带低剖面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的隐形天线罩,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设计制作,最终设计厚度仅为0.035λ,相对带宽达到28.6%。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利用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散射截面数据难以准确衡量飞机各个角域的隐身性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平滑算法和探测概率模型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首先设置平滑窗口对HH极化和VV极化的周向RCS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减小了RCS极化相对误差.然后基于单脉冲检测和非相参积累检测求取了平滑数据的雷达探测概率及其探测概率误差,结合两种误差条件,并按照最佳移动平滑处理使RCS极化相对误差最小而不使原始数据信息失真,最优非相参积累检测效果尽可能反映各个角域探测概率误差信息的原则,定义了以滑动窗口尺寸和非相参积累脉冲构成的最优组合解.最后采用遍历比较法求解了隐身飞机RCS数据移动平滑及其探测概率的最优处理结果,进而对飞机重点角域的隐身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和有效评估.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平滑处理的RCS数据,在求取非相参积累探测概率后,能够有效评估飞机重点角域的可探测性能,且组合解为(10,10)时,评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FSS是一种二维周期结构,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时,起到滤波器的作用,可用作滤波器、偏振器等,特别在隐身技术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针对FSS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由蒙皮、蜂窝板、FSS构成的多层复合FSS结构。并利用谱域法对所设计结构的传输特性进行研究,详细讨论蒙皮、蜂窝板厚度和单元尺寸对该结构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结论,为宽带FSS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5.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lected bands in stealth aircraft target multi-spectral detection is har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A unit energy spectrum detection system i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selected detection band, demonstrating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selected detection bands. The selected narrow band receives less energy than the traditional wide band, while the signal itself can not represent the performance of target detection. By analyzing the unit energy spectrum detection principle and considering the alternative model of the system signal, the model of the wave quality factor is established to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lected band in different visibilities, cloud backgrounds and detection rang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unit energy detection system can analyze each band detection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gives a clear and intuitive display of the jitter property while using it in different cloud backgrounds, proving that the detection effect of the narrow band is superior to the wide band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study.  相似文献   

16.
针对飞行器外形设计这一复杂的多目标问题,开展了相应的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采用系统分解法来降低大系统的复杂度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但是传统的系统分解法在处理多目标问题时通常是把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最后得到单一优化解。利用PARETO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PARETO的系统分解法来解决传统系统分解法使用中的这个问题,经过优化可以得到均匀分布的PARETO解集,便于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最后针对具体算例进行气动与隐身特性的综合优化设计,经过一轮优化后,所得到的一系列优化方案其气动和隐身性能都有较大提高,不仅达到了期望的设计要求,而且可以对该解集进行分析比较,以选择需要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